分享

丁谓 | 宋朝第一等人,制茶、建筑、蹴鞠,样样精通

 弘益茶道美学 2020-07-22

宋朝是一个茶香弥漫的时代

茶在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中

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连皇帝都有关于茶学的作品

对茶的关注空前提高

茶既可是文人雅士吟咏的对象

又可成为平民百姓的解渴饮品

茶完成了由小众向大众的转变

每个朝代都有各自朝代的名茶

宋代最贵重的茶当属龙凤团茶

欧阳修在《归田录》中有赞道

“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

说到龙凤团茶,就不得不提及两人

一个是丁谓,一个是蔡襄

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丁谓

丁谓,字谓之,苏州长洲人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至九年,任参知政事(次相)

天禧三年至乾兴元年,再任参知政事、枢密使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

丁谓作诗写文,琴棋书画统统不在话下

四肢也不简单,在蹴鞠场上那是健步如飞

你以为这些就完了吗?不!

真正厉害的是,他还是一位建筑大师

在中国建筑史上就留有他的著名案例——丁谓造宫

祥符二年四月二十六日,玉清宫开始修建

北宋令三司使丁谓指挥建造

建造这座空前奢华的宫殿

材料的获取运送到宫殿建成后废料的运出

务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耗时

丁谓却想出了个“一举三得”的方案

从城外汴水向施工地点挖深沟

一来挖出的土可做烧砖用料

二来引水入沟方便运送物资

三来完工后的废料填回沟内,既省时又省力

把原本十五年的工期缩短到了七年

这怎么看,丁谓都是个了不起的人才

但不幸的是

这样一名宰相在后世史官眼里

竟被判入奸臣之列

号称北宋“五鬼”之首

不禁在想,丁谓到底干了多么丧心病狂的事

细翻他的过往

不过是些溜须拍马,懂讨皇帝欢心之事

虽然他人品和为人之道颇受争议

但在宋茶发展史上却有不少成就

据《宋史》记载

丁谓在出任福建转运使前

就向宋真宗赵恒上书

对茶盐专卖制度进行了一波利弊分析

成功引起了宋真宗的注意

很快就获得了“福建转运使”之职

咸平年间,他开始北苑龙凤茶的进御工作

正是他的出现使得“龙凤团茶”名声大噪

丁谓到任之后,不畏辛劳,亲力亲为

穿梭于凤凰山密林森野之中,监督茶农

每年制作大龙凤茶各二斤

每斤八饼,作为贡茶

“社前十日即采茶,日数千工聚而造之,即入贡”

丁谓紧抓“早、快、新”三大要求

从采茶到入贡,前后不过十余日

那个年代的交通状况

达到这样的程度实属不易

在丁谓的精心管理下

龙凤茶品质不断臻美

制茶技艺精益求精

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制茶技术

在此过程中

丁谓对自己的观想进行了一番梳理总结

撰写出了记录北苑茶事的著作《北苑茶录》

《北苑茶录》共有三卷,虽已失传

但可从后人书中记载获取一些信息

《郡斋读书志》卷一二记有

“监督州吏,创造规模,精致严谨。

录其团焙之数,图绘器具,及叙采制入贡方式。”

又蔡襄《茶录》记

“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

我们可以知道,《北苑茶录》

是一本图文并茂且记录了北苑贡茶采造的书

虽没有完整流传,但对后世影响依然重要

许多宋代茶学研究开始跟风

围绕建安茶的茶学著作犹如雨后春笋一般

《北苑茶录》的出现可谓是宋代茶学的奠基之作

古往今来,所谓的历史人物

总是被固定且夸张的

标以忠、奸、善、恶的字眼

丁谓奸佞与否

时至今日,我们已无法妄断

但他在宋代茶学上的贡献却是毋庸置疑的

·本期编辑✎ 兮浅

·参考书目:《中国古代茶书集成》朱自振 沈冬梅 增勤 编著;

                  《茶与宋代社会生活》 沈冬梅 著

·图片来源:网络


投稿:成为弘益撰稿人。研究爱茶人的衣、食、住、行、用……分享对茶、生活、美学的践行与感知。在弘益茶道美学,用你的文字,标记你的美好。详询弘益撰稿人制度可加微茶师微信(wechash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