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说古道,用脚步丈量的历史与文明

 弘益茶道美学 2020-07-22


最近一直在路上,去往不同的地方,去见一些资深的制茶师傅,去寻访和茶人有关的点点滴滴。

但脚步再快却也敌不过信息输出的速度和深度,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看到一排排闭门谢客的店铺,和正有序恢复着的车马与城市。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是一个行业变革着一个行业,肉身所在的江湖与这个婆娑世界,不起眼的一粒微尘是小弟簇拥着的大佬,在当下从不缺少故事,而这里遍地都是传说。


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被民间称为蹚古道的地方,隶属川藏线的一部分、从这里连接川滇藏,可一直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这里是一条国际走廊的开端,因为一批批茶叶从这里出发,环绕欧亚非的轨迹,它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茶马古道。

当然这条线路不单单只做茶叶贸易,还有我们能想到和不曾想到的各类商品,他的历史可以从明朝的私盐,清朝的茶叶,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时,那一条生命的后勤补给线。


可以说是市场需求缔造了它,也可以说是最早的商人们践行了它,这么多年过去了,站在这里,行走这足下的土地,一部跨境往来的商道史,如云遮月铺满天。

而我们今天的故事,是以茶为媒,也从此处开始说开了去。

我的祖辈是安徽一代的茶商,我爷爷的爷爷做学徒的时候每年的梅雨之后都要赶着骡马车从这里去往一个叫那柯里的地方,路上的奔波,让人和骡马都更有了些耐力,长途跋涉,风雨无阻,人们携带幕帐随行。

吃住都在架帐中,在高海拔地区,每日行程仅能走20-30里。加之地理条件限制,天寒地冷,空气稀薄,气候变化莫测,民谚有一种说法:“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淋得哭;七八九,稍好走;十冬腊,学狗爬,”形象地描述了行路难的景况。

更为重要的是商队一路是不能逗留太长时间的,每当午夜来临,能歇脚的地方是要留下人守夜的,不能歇脚的地方,也要暂时收拢队伍,年轻人会跟着经验丰富的向导护卫整个商队的安全。

那把我常用来切割茶饼的小匕首,便是祖辈留给我不多的印像,他们究竟去过多远的地方?刀柄处还镶嵌着绿松石还有说不清出处的宝石的饰物。


“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一条与丝绸之路一样见证中国文明的商道。

商贸,市场与物流,高效,快捷与多样,如同我站在蹚古道的这一头,我的祖辈们在唐蕃古道的那一头,历史的脉络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是靠着人力与脚力,骡马与骆驼,使每年数百万斤的茶叶从这里走向更多个文明。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长长的镜头记录着我们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化,在当下,更为多元化的平台正影响着茶行业的发展,随着B站,抖音,快手,等等各式各样的电商。


新媒体平台的出现,更高效便捷的交易方式使茶叶从业者们,把更好的茶叶呈现给世界。

对土地养护的追求,对农残标准的控制,对茶叶源头加工与工艺的精益求精,对产品设计与包装的极致打磨,每天都有新的故事,这里也是每个传说的开始。

与时俱进,与时偕行,还是要去更多个地方,寻访更多与茶有关的人,是去经历,我们深爱这片土地,是去感悟:我们深爱着的茶山与树。是去探索这个世界,古道西风瘦马,饮杯中这杯茶与绿水青山常对话。

作者:谦吉 | 弘益茶道美学撰稿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