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一缕维多利亚时代的茶香

 弘益茶道美学 2020-07-22


“钟敲四下,一切为下午茶停下。”古老的英国谚语还在讲述着西方文明对于这来自神秘的东方茶树叶痴迷和执着的故事。维多利亚时代就像是一场绮丽的梦境,闺秀名媛的鬓影衣香照进了那白银白瓷的茶具之中,沸水中浮沉的茶叶经牛乳和糖的点化形成独特的英伦风情。

17世纪60年代,葡萄牙布拉甘扎王朝的凯瑟琳公主与英王查理二世成婚,作为公主嫁妆的中国茶叶第一次点燃了英国上流社会阶层的想象力。茶叶成为上流社会用来彰显自身气质和品味的奢侈品。此前,当咖啡从遥远的土耳其传到英国时,酗酒的英国人迅速地坠入对咖啡的爱恋之中,并用糖和牛奶来中和苦咖啡的苦涩。然而,茶不经意地闯入让英国人不可自拔地“移情别恋”,并为夺得“红颜”不惜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甚至派商业间谍去那神秘的中国内陆地区窃取“美人香”,从此让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大吉岭和阿萨姆飘满茶香。


18世纪中叶,经过自上向下的传播,英国人饮茶已蔚然成风,销量甚至超过了啤酒。不产茶的英国高度依赖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的茶叶,然而长达九个月甚至到一年的海运颠簸很容易让茶叶变质,不辨真假的英国人为了掩盖这浓烈的味道,便像喝咖啡一样辅以砂糖、牛奶和柠檬等。这是一种本应清饮的中国茶为何到英国却发展出加奶加糖饮用的历史解释。

另外的对于加糖的解释可以追溯到17世纪茶叶刚传入之时。刚刚传入英国的茶是仅属于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糖那时也很是稀有,故而将糖加入到茶里被认为是贵族般精致生活的代表。随着大英帝国的逐渐扩张,糖类成为了英国错综复杂的经济之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并在巴巴多斯、牙买加和维尔京群岛殖民地广泛种植,糖类从稀缺品变为了过剩品,而茶饮的普及恰好让糖有了新的伴侣。对食物的追求塑造着英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加了糖和牛奶的茶饮将奋战在工业革命第一线的工人从酒精的沉迷中解放出来,向他们提供廉价的健康和营养保证,使他们精力充沛。而法国和德国那样继续选择酒精作为主要饮料的欧洲国家,他们在工业化进程中落后英国长达15年之久。


在茶刚刚传入时,牛奶在畜牧业发达的英国相对于茶饮可谓是廉价品。为了能够安心地享受茶的美好,很多人会在杯子里倒入大部分的牛奶和少量的茶。而且,在1750年以前,尚无一家欧洲工厂能够制造出能盛开水的陶瓷茶杯。先加入牛奶,然后再加入热茶不会让易碎的茶杯破裂。相反,上流社会的人往往能够享用到飘洋过海运送来的精美坚固的中国瓷器,他们会在杯中加入多数的茶,然后不加或者加一点牛奶。如果从现代科学的视角来看,牛奶如果被加热到75摄氏度以上会导致乳白蛋白和乳球蛋白的变性,所以比起先加茶后加奶,先加奶后加茶反而能够保证奶茶的质量。

如今为人津津乐道的英式正统下午茶起始于维多利亚时代19世纪初期,而流行于19世纪末。1840年,英国贝德芙公爵夫人常在下午四时意兴阑珊、百无聊赖、又微有饿意(那时英国晚餐最早也要8点才能开始),便请女仆准备一些烤面包、奶油和茶,作为果腹之用。一时之间,在贵族社交圈蔚然成风,俨然形成今日优雅自在的下午茶文化。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公元1837-1901年)是大英帝国最为强盛的时代,物质生活的丰富使人们逐渐醉心于追求艺术文化的内涵和精致的生活品味。下午茶丰俭由人,下午五时在饭厅的高桌上享用的High tea很像是一顿正餐,茶伴随着肉类、土豆、面包、奶酪、蔬菜等一起食用。而为人熟知的Low tea则充斥着上流阶级对下午茶精致华美的要求。下午四时左右,银质的茶具搭配着中国的瓷器摆放在铺有纯白蕾丝花边卓巾的茶桌上,佐以极品的红茶,馥郁芬芳的大吉岭和伯爵红茶是茶桌上常见的宠儿。着燕尾服的男士举手投足必显绅士风度,女士则着长袍且戴礼帽,下午茶会的主人必亲自接待客人以示尊重。


下午茶点心更是整个下午茶会的重头戏,茶点以三层点心瓷盘装盛。最下层放三明治,中间层放传统英式点心司康(Scone),最上层放蛋糕和水果塔。吃点心时应严格遵循自下而上的顺序,先咸后甜,待味蕾渐渐品出食物的真味,再啜饮几口芬芳四溢的红茶,最后由甜腻厚实的水果塔带你到达舌尖上的高潮。

东方的一片茶叶飘洋过海,被不列颠岛国的人们所拥抱和热爱,并催生出别样的异国浪漫。四百年前的英国可曾会想到,他们将会为桌上一杯香茗倾倒,从此痴心一片,并为伊人踏破铁鞋、寻寻觅觅、探本穷源。
 


参考文献:

[1] Sarah Rose. For All The Tea in China: How England Stole the World's Favourite Drink and Changed History. [J].Random house uk ltd, 2010.

[2]Wikipedia.https://en./wiki/Tea_in_the_United_Kingdom

 
作者:涵了了 | 弘益茶道美学撰稿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