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心里都有病--《隐藏的人格》

 咩咩羔 2020-07-22

《隐藏的人格》,副标题是:一个心理咨询师的人格面具分析,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15万字,精髓是:如何让读者通过对人格面具的了解,更好的认识自己,从而避免心理障碍?

       提到面具,很多人会首先想到假面具,其实,生活中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戴着面具,不管是与同学朋友聚会时嘻嘻哈哈的样子,还是在领导面前汇报工作时认认真真的样子,这些都是不同的人格面具所带来的。

最早提出人格面具理论的是一百多年前的心理学教授荣格,荣格曾经尝试过彻底抛弃人格面具,在每个人面前都是同一副样子,但结果是,荣格一方面接近精神分裂,一方面在他身上发生了很多违背常理和道德的事,几乎让他寸步难行,所以最后荣格才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有很多个人格面具的,而这些面具不会因为我们主观意识的不认同就消失,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人格面具,很容易造成心理障碍。比如,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发现,想做的是一件事,做出的结果又是另一件,或者明明已经尽了全力,但还是与父母的关系,与同事关系都处理的很糟糕,然后百思不得其解,久而久之就容易有心理障碍,其实,心理障碍就是被压抑的人格面具冒出来的结果。

那么,人格面具对心理健康以及社会生存如此重要,如何通过分析自己的人格面具,更好的认识自己,从而避免心理障碍呢?这个问题需要我们通过临床研究来回答,《隐藏的人格》就是这么一个研究。这本书,是首部全方位解读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的书,是作者黄国胜先生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结合众多案例解读人格分裂、边缘性人格障碍、强迫症、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等数十类心理障碍,全面详细的介绍了各种人格面具的分类,形成和转化, 以及解决办法—面具重建技术。因为结合了生活中众多实际案例以及经典心理电影中的主人公人格面具分析,即使是不了解心理学的人,也可以通过这本书中的例子,对照分析自己的人格面具,从而更好的认识自己。

这本书的作者名叫黄国胜,黄国胜先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他的老师是'中国医学心理学之父'李心天教授,黄国胜先生有几项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比如把神话故事用于精神分析,把中国佛教与现代心理治疗相结合,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心理治疗-超越疗法,以及原创的人格面具重建技术。黄国胜先生擅长精神分析,有20多年的临床经验,已经出版的著作有《佛教与心理治疗》《超越心理障碍》《心灵之约》等书,可以说对中国的心理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本书有三部分:

一,什么是人格面具?

二,人格面具与心理障碍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如何通过面具重建技术避免心理障碍?

一:什么是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这个词最早是由一百多年前的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是说人在生活中的不同场合下,产生的不同的心理活动呈现出来的状态,就是我们的行为举止,比如说话做事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方式等等。比如,一个人在朋友面前能说会道,甚至是个话唠,但是在刚认识的人眼里,木讷笨拙,或者话都说不清楚,那么这个人到底是外向还是内向呢?我们只能说,这个人在朋友面前是外向的,在不熟悉的人眼里是内向的,其实这就是不同的人格面具影响了我们的行为举止。

人格面具是人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表现,所有的人格面具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格。人格面具越多,人格越丰富多彩,一个人也就越能适应社会生活中不同的环境,从而顺利地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但是,面具多了,互相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当矛盾到达一定程度时,就会造成心理冲突,也就是会形成心理

二:人格面具和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

在本书作者看来,所有的心理障碍都是人格面具之间的障碍,心理障碍本质上就是人格面具之间疏离,对立,不友好,不统一造成的,也就是面具与面具之间产生了问题。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很多个人格面具,在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会使用不同的人格面具,而人格面具的使用是无意识的,也就是说,人们总是不假思索,不由自主的换上某个人格面具。那么,人格面具之间产生了什么问题,会导致心理障碍呢?

比如,面具和面具之间失去了联系,各自为政,无法交流,也就是面具的分离或分裂,如果分离的面具之间完全独立,也就是一个面具在场的时候,另一个完全受到压制,表现出来就是,这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表现完全不同,就像完全是两个人一样,如果分离的面具有好多个,就会造成多重人格,精神分裂症等等。通常,当一个人遭受了严重的创伤,因为留下的印象过于深刻,就会形成一个面具,但是因为太痛苦,这个面具就有可能被分离出去,再遇到类似的情境,就会被激发出来,导致精神分裂;如果遭受多次创伤并且每个都不一样,就会形成多个被分离出去的面具,从而造成多重人格。

所以面具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人的行为状态。心理不健康,也就是有心理障碍的人,面具之间是疏离,对立,不友好的,那么,如果面具之间是友好的或者是和平共处的,这个人的人格也就是统一的,这样的人做决定是很容易的,因为他的人格面具之间意见一致,即使意见不一致,也能达成共识,这样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可以游刃有余的处理问题,也就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三:如何通过面具重建技术避免心理障碍?

分析面具,也就是通过了解面具出现的情境,了解这个人的成长史,言行举止等,分析出这个人都有哪些人格面具,并找到这些面具产生的原因。举个例子,有个人从小就很懂事,从不违背父母,但是长大后却忽然觉得跟父母相处很痛苦,为什么痛苦呢?因为长大后进入社会,他并没有一直一帆风顺,工作上时常遇到问题,等到了结婚年龄,父母又开始催婚,从此他就很排斥跟父母沟通联系,他觉得自己事业上很失败,不知道该如何跟父母交代,他害怕婚姻,害怕像父母一样过着终日争吵的生活,但是,尽管如此他每周还是不由自主的拨通电话,逢年过节按时回家,因为他的潜意识里觉得作为孩子应该孝顺父母。但是每当被问到工作,被催婚,他又很烦躁,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父母,所以每次回父母家或者跟父母打完电话都很不开心。这种状况持续了很久。直到有一次,父母因为催婚的事情吵架,他彻底爆发了,跟父母大吵一架,断绝关系,自己也陷入了抑郁。

根据这个人的遭遇,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他都有哪些人格面具。首先,他有个好孩子面具,觉得作为孩子就应该孝顺父母,尽量达成父母的要求,从他小时候一直很懂事就可以看出来;同时呢,他还有个坏孩子面具,这个面具总是告诉他要叛逆,不要循规蹈矩,要去做破格的事;从他很害怕婚姻,可以看出,他还有个受害者面具,总是把自己代入父母的婚姻关系中,觉得夫妻之间总是会吵架,婚姻只会让人不幸福。

从上面的这些分析,我们会发现,好孩子面具基本上是他的主导面具,这个面具占据了他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所以他从小乖巧懂事,顺应父母的要求,但是每个人都有叛逆的时候,也不可能永远把事情做好,所以坏孩子面具长期被压制,在他长大进入社会,遭遇困难后就会慢慢显现出来,坏孩子面具出现后,不理解好孩子面具听话懂事的行为,所以每当他要去跟父母联系的时候,坏孩子面具就出来阻止,而他的受害者面具呢?因为长期生活在父母争吵的家庭中,他觉得婚姻会让人很累,不幸福,受害者面具让他一直排斥婚姻,但好孩子面具又要求他听从父母的话去结婚生子。

分析完这个人的人格面具后,我们发现他之所以痛苦,就是各个面具之间互相不理解,排斥以及压制造成的,现在知道了好孩子面具是压制着其他的面具的,其他面具的能量得不到释放,就会爆发, 那么,接纳自己的坏孩子面具,知道没有人可以一直做个好孩子,同时通过观察身边幸福婚姻的家庭,新建一个面具来平衡受害者面具,这样,各个面具之间不再是对立,不友好的状态,也就是整合和安置人格面具。

《隐藏的人格》这本书,可以说是通俗易懂的一本心理学书籍,作者在书中结合了大量的真实临床案例来解释人格面具理论,即使你是完全不懂心理学的人,也能通过这本书,对照分析出自己的人格面具,从而解决自己或他人的心理问题,或者避免心理障碍。而面具重建技术,也可以为专业心理治疗人士提供一个新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