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丰先 || 一个也不能少

 艺笋 2020-07-22

新学期伊始,全力投入家访和失学劝返工作。走村入巷,叩门入户;问计村干部,求救朋友圈;早出晚归,夜里加塞。几天下来,我想起二十年前的那部影片——《一个也不能少》。

十三岁的魏敏芝到一个村小学临时代课。她只给校长作了一个保证:在高老师回来时"一个学生都不会少"。不巧的是,这期间一个学生外出打工去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让她寝食难安。她没有钱,没有社会资源,却必须去大海捞针——找回失学的小华。她凑够了车票钱。来到车站却发现票价涨了,买不起票就混上了车,半途被赶下了来。摸索着到了县城,找寻两天两夜未果,无助的她听取一个好心人的建议,去电视台。在一天一夜多的等待后,见到了台长。魏老师几经辗转寻找学生的节目播出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纷纷伸出援手。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她很快找回了失学的小华。

电影《一个也不能少》剧照

张艺谋是大导演,极具家国情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在中国红的氛围里,五十六个民旅少年同护一面旗的场面,令人荡气回肠。一九九九年,国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消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工作任务刚刚完成。他及时拍出了电影《一个也不能少》。影片极具张力,震撼人心。它向社会各界宣示了党和国家教育的初心——让少年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二十年过去了。蓦然回首,教育发展与新时代的要求差距不小。曾几何时,教育有时候还会遭到社会无端的指责和岐视,有时候还有被挤占被挪用被拖欠之忧。教育内部工作问题也不小,教材内容考核指标还不够科学。导致一些学校,为片面追求升学率优秀率漠视了一些学困生,为保安全图省事规避了一些过错生。所有这些行为,无形中都侵犯了一些青少年享受合格义务教育的权利。

走访中,接触到残疾儿童的家庭。听到他们对产前产中产后的回忆和现在生活的困惑,心被压得疼痛不已,几近喘不过气来。曾几何时,怀有身孕的女人,成了社会的围剿的对象。本应该受到人们特殊的关爱,却不得不昼伏夜出,背井离乡。圣经上说生育是上帝为了惩罚罪恶加给女人的,那些年计生部门的人都是心怀惩罚的“上帝”。扎剐流代替了关爱和说服,只见控制人口数量,少见提高人口质量。

真心地关爱妇女儿童才是文明社会成熟的标志。

留守儿童家庭多,问题也多出其中。父母外出打工,子女多由留守老人带。孩子小的时候好带,孩子一大,需求多了,老人带不了。这时候,没问题的孩子好说,跟父母外出或迁入寄宿制学校就是。有一些孩子在隔辈溺爱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父母这时候再介入,没有深厚的感情做基础,和孩子很难有有效的沟通。这些孩子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叛逆有加。稍有不慎,便让家庭和学校束手而无良策。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也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孩子的教育不单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和政府也不能缺席。未来什么样现在做了算。

教育部门,要落实好教材高考管理等等各方面的改革措施,开门办学,让学校成为青少年向往的乐园。

做父母的,见贤思齐,不只为孩子的未来常年外出去打拼,也要关心一下孩子的现在有空回家来陪伴。

各级政府,要把教育当头等大事来抓,落实教育法规,春风化雨,营造接受义务教育光荣的社会氛围。

如果各个工厂企业饭店作坊媒介都行动起来,招工必须见九年义务教育合格证书(初中毕业证),坚持不使用童工,电影中的小魏老师那几天就能在学校里安静地教书了。当然,按照现在的标准,小魏老师如果初中没有毕业,也该重新回到学校去。

手捧初心,牢记使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永远在路上。


【作者简介】金丰先,笔名金家,河南洛宁人,教育工作者,中共党员。工作之余,喜阅读散步。有文字散发多个网络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