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六军 || 兵头将尾(中篇小说 • 六)

 艺笋 2020-07-22


兵头将尾(六)

戴六军


是日,天气晴朗,秋高气爽。久未回村的楚三伟起了个早,趟过潺潺溪水来到秋收后的田间,闻着新翻的泥土气息,聆听山村子里的鸡鸣狗吠,暂时放下工作的楚三伟仿佛又年轻了几岁。

还是老家好啊!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楚三伟自从二十年前离家下了煤窑,已很少参与田间劳动。但是他没有忘记他是农民儿子的身份,但是煤矿井下那种持续紧张的劳作容不得他有一丝半刻的喘息。让他忘记了春播夏长秋收冬藏,以至于模糊了家乡的那份美好记忆。

楚三伟背了把䦆头,在西山脚下的田间地头走走停停。他要饱览一遍家乡的山水享受一次短暂的农民式的安逸。

在煤矿这些年,楚三伟随着职务的提升工作越来越忙。接任安全矿长后一心扑在工作上,今年已经大半年没有踏进老家的大门。老娘跟着哥嫂他放心,但是那毕竟也是自己的亲娘,不能让乡亲们戳脊梁骨。这次回来一是看望老娘二是为侄儿的工作跑一趟也是应该的。

昨夜和侄儿楚新的促膝长谈,他已经感觉到楚新不是那种没有没有担当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楚新今后的人生路上他这个叔叔只要稍加引导肯定能干出一番事业。毕竟楚新是煤矿技术学校毕业。楚三伟心中埋藏了一个多年的愿望,还要这个学专业的侄儿帮上一把。心中这个愿望其实也正是他们这一代矿工们心中的梦。

煤矿井下五大自然灾害: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对于他们这个矿来说水、火、瓦斯、煤尘都不是最大的威胁。但顶板事故屡有发生。想起以往那些井下事故场面,楚三伟心口隐隐作痛。

七一时候,楚三伟代表矿领导班子看望慰问困难职工。残疾人小院内五六个坐轮椅的病号,老的少的都有。他们都是前些年因顶板事故造成的高位截瘫。看到那些昔日的工友,楚三伟心里十分痛心。坐上轮椅的时候,每个人都是风华正茂,现在看来个个无精打采、目光呆滞,更甚者三四十岁的年纪头发开始脱落变白。他们的内心世界经历了什么?只有这些病号自己知道!井下一场事故毁掉了他们的一切,开始了他们人生的噩梦。面对家里老人妻儿每个人都是悔恨不已,假如没有那些意外,他们还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们也能像普通人一样赡养父母,和妻子花前月下,和子女戏耍玩乐。坐在轮椅上后的他们,没有一个没经受过精神崩溃的煎熬的。

 楚三伟上任伊始,为唤醒广大煤矿职工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在全矿召开了一次安全警示报告会。将这些这些事故伤亡者家属请上了讲台,用他们血淋淋的教训和悲痛遭遇,告诫每一名矿工“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那些因公死亡者的家属,日子过的更是暗无天日。失去儿子的老人终日郁郁寡欢患得患失;失去丈夫的妻子总是泪眼婆娑手足无措;失去父亲的孩子从此没有了笑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一起事故就等于毁掉了一个家庭。想起那些曾经和自己在一个工作面摸爬滚打的工友,再看看他们家属生存现状,楚三伟的心在滴血。

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煤矿行业以前有一个“百万吨死亡率不能超过3”的不成文规定。但是这些年来他们矿却屡屡踏破这条警戒线。他们煤矿为地方GTP的增长贡献巨大,但是付出的代价也相当沉重!

 94年11月,那场一死两重伤事故后,楚三伟接任了安全矿长。面对那些死亡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声,面对朝夕面对的矿工兄弟,楚三伟已经暗下了决心,必须杜绝死亡事故。上任以来,楚三伟以从未有过的处罚力度惩治“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十几年的井下一线工作经验,楚三伟比谁都清楚专家那句话的含义,“虽然违章不见得发生事故,但是每期事故都是三违造成的。”消灭事故就从消灭三违开始。也许是巧合楚三伟就成了除三违矿长。

前几天,以秦奉献为首的几名班组长将一份《关于煤矿支护材料更新换代的建议报告》放到了楚三伟的办公桌上。这份报告有近十几年的事故统计,顶板事故占了84%。死亡和重伤,顶板事故又占了60%。而顶板事故多发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煤矿开采是石炭纪一1煤层,上边的石灰岩顶板有十几米厚,属极硬岩顶板,采煤采用是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在采煤过程中,顶板受到扰动离层脱落极为常见。按照目前的支护方式支护工艺,一些职工再偷些懒支护跟进不及时,每个工作面再多配两个安全员也监管不过来,事故还会放生,悲剧照常还会上演。

洋洋洒洒一篇报告近万字,这是秦奉献那些一线兵头将尾用血和泪水换来的总结,作为安全矿长的他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

“啪----”一声清脆的鞭响在田间响起。楚三伟抬头望去远处一块玉米地里主人正在耙地。两头犍牛听到主人的鞭响争先恐后朝地头奔去。楚三伟脑子里忽然冒出一句“与其被动赶路不如带头引领!”楚三伟知道农民赶牛,奋勇向前的牛不挨鞭子。

昨夜楚三违把秦奉献的报告给楚新了一份。说是让侄儿这个专业人士把关,其实是请求支援。“对,无论有多大的困难,必须促成这次支护材料更新换代,消灭了顶板事故就等于消灭了死亡和重伤事故。”楚三伟如是想着,扛起䦆头就开始回家。正是:

头顶石头悬,

时时想安全。

落天人难扛,

全凭支护担。

欲知后事请看下集

【作者简介】戴六军,1979年出生于洛宁涧口上陶峪。95年初中毕业到郑州巩义大峪沟煤矿参加工作。爱好文学爱好书法。因幼年曾经在老家狮子峰下苦竹园种过地。自号“苦竹园主人”。人生信条“朝闻道夕死足矣”。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