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互动的社会中,我们扮演的社会角色有哪些

 十八点心理 2020-07-22

十八点专注灵魂世界心理成长

第43篇文章— 
如何参与话题互动
打开公众号后直接发消息给我即可
格式:张三+你的话题内容(可匿名)
1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角色一词源于戏剧,最早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20世纪20、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引入到社会心理学领域。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此舞台上扮演一定的角色。人们在社会互动中表现自己,装饰自我形象,达到一定的目的。

2

那我们在这个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呢?

按照角色获得方式,社会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成就角色。

先赋角色是建立在先天因素基础上的角色,如父母角色。成就角色主要靠个体努力获得的角色,如老师的角色。

按照行为的规范化程度,社会角色可以分为规定型角色和开放型角色。

规定型角色的行为规范化程度较高,个体自由度较小,如公务员、军人等。开放型角色行为规范化程度较低,个体自由度较大,如朋友。

按照角色的功能,社会角色可以分为功利型角色和表现型角色。

功利型角色是以追求实际利益为基本目标的角色,如企业家、银行家等。表现型角色是以社会秩序、制度、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为基本目标的角色,如学者、教授等。

按照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社会角色分为自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自觉角色是对自己的角色扮演有较为明确的意识,并且感染观众,如演员、说相声的、演讲家等。不自觉角色并未意识到角色扮演,只是以习惯的行为行动,如性别角色。

3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这些角色,它的产生过程是什么呢?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过程实现的

角色期待:首先是他人与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即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和期望。如果个体偏离角色期待,就会招致社会的谴责。比如作为孩子的父亲,孩子一出生父亲就消失了,没有做父亲的应尽的义务,那就偏离角色期待了。

角色领悟:个体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即根据社会公众的期待,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塑造自己。作为父亲不仅要负责孩子的吃喝拉撒,还需要足够的父爱、陪伴和榜样等角色扮演。

角色实践:在角色期待和角色领悟的基础上,个体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角色扮演的过程。孩子出生后,作为父亲做好自己应该做的角色扮演。

4

很多事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角色也是一样,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专业术语叫角色失调。

不是每个人在每个时候都能够很清楚地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会产生矛盾、障碍,甚至是失败。角色失调有四种形式

角色冲突:个体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地位、身份和角色,如果不相容,出现矛盾,个体在心理上就会出现角色冲突。比如老师既需要是权威者,又需要是学生的朋友;国家期待教师在提高素质教育上下功夫,学校和家长看中的却是升学率的成绩。

角色不清:个体对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未能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比如一个员工升到总监,他不知道全盘计划和安排,还是跟以前一样,一个人往前冲。

角色中断:由于各种原因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的现象,从旧角色退出来,却不知如何建立新角色的规范和行为。比如一个商场女强人,突然怀孕生小孩了,辞职在家不知道如何带小孩。

色失败: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的角色。比如官员贪污下马。

所有角色都不是自己认定的,而是社会客观赋予的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和事业。

十八点心理,高手在这里等你
让我陪你聊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