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豆和它天生一对!湿气、暑气绕道走,功效翻倍!夏天喝它胜药方!

  平凡的人 2020-07-22

 

炎炎夏日,很多人的冰箱中囤满了雪碧、可乐和各种果味饮料用来降温,一瓶瓶下肚后,不仅钱包瘪了,体重也控制不住了!

其实除了上述的这些“快乐肥宅水”,在家喝一碗绿豆汤也不错,不仅经济实惠、清凉爽口还不容易长胖。

 

一、绿豆汤煮法有讲究

开花or不开花,哪种更好?

中医认为巧用绿豆可以祛热邪,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解暑的作用。不过煮法不同,功效侧重也有差异:

1
清热解毒,煮开花

绿豆蛋白质含量是大米的三倍,而且蛋白质富含赖氨酸,再加上其含有的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可与有机磷农药、汞、砷、铅等化合物结合形成沉淀物,使之减少或失去毒性,并不易被胃肠道吸收,这就是其解毒能力的来源。

而只有煮开花,这些物质才能发挥更好的功效。

2
消暑解暑,不煮开花

绿豆的消暑功效来源于绿豆皮,中医也叫做“绿豆衣”,主要是其所含的多酚类物质发挥作用。

一般来说,就是绿豆煮的时间越短,多酚类物质含量越高,它的抗氧化活性也越高,解暑功能也是最好的,因此想要消暑热的话,绿豆无需煮开花。

绿豆快速开花小妙招:

1、浸泡冷冻法,把绿豆洗净加少量水(刚好没过绿豆)浸泡十来分钟,然后沥干水分,放入冰箱冷冻层,四小时后拿出,吸水后的绿豆体积变大,经过冷冻会把绿豆撑裂,就很容易开花了。

2、炒制法,如果刚买的绿豆想马上煮,可以先把绿豆洗净放入锅中小炒到水干,然后加入凉水,绿豆表皮遇冷就会马上破裂,等水开后再煮两分钟,绿豆就完全开花了。

3
清除自由基,绿色的绿豆汤

同样是绿豆,但有些人煮出来的绿豆汤是红色的,而有些人的则是绿色,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两种情况都是正常的。

绿豆皮中含有较丰富的酚类物质,在空气中会发生氧化,氧化后也就渐渐变色了。这跟我们削了皮的苹果放久了变颜色是同一个道理。

二、久置绿豆汤,暗藏致病菌

很多人煮绿豆汤时都会煮一大锅,放着慢慢喝。但是绿豆汤在室温下静置5小时,就会开始滋生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产生的肠毒素A需要煮30分钟才能被消灭,否则进入肠道后容易引起黏膜感染、溃疡。

在所有的食物中毒案件中,因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的约占1/3。因此喝不完的绿豆汤、豆浆等,放凉到五六十度时,应及时放进冰箱,并用盖子盖好或者保鲜膜密封好。

而放入冰箱冷藏的绿豆汤建议在1-2天内吃完,且拿出来后需要再次煮开后食用。这样不仅可以杀灭在冰箱中滋生的细菌,还能避免食物过凉对胃肠道的伤害。

三、绿豆汤加点料,效果更好

绿豆除了直接煮汤,加点其它配料,能有不同的效果:

1
绿豆+薏米:辅助控糖

做法:如上消症状明显,比如经常口干、口渴重,绿豆和白薏仁的比例为2:1;如果下消症状明显,出现尿频量多、腰腿酸痛,绿豆和白薏仁的比例为1:2。

绿豆主要是取其皮,即绿豆衣,能清除体内毒火,改善糖尿病消化不良症状;薏米有清热化湿健脾的功效,帮助消除体内堆积的水分。

2
绿豆+冬瓜:祛湿

材料:绿豆100克、冬瓜100克、茯苓20克、蜂蜜5克、清水适量。

做法绿豆洗净后泡半小时,然后上火煮至开花,放入切成小块的冬瓜和茯苓,煮至冬瓜透明出锅,调入少量蜂蜜。每天喝2~3次,每次喝1杯。

功效:解暑利湿,特别适合夏季湿气重时饮用,尤其建议三伏天里常喝。但阳虚、怕冷人群不建议饮用;糖尿病、肥胖人群不建议加蜂蜜。

3
绿豆+百合:宁心安神

做法:绿豆100g先煮沸,再放入20g百合,煮至熟烂,可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百合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和绿豆搭配,清心除烦的功效更好,适合失眠多梦、心情抑郁等人群作为日常膳食。

四、喝绿豆汤,把握四大原则

绿豆汤虽好,但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喝,也不是人人都能喝的。

1
不宜空腹喝

夏天炎热,很多人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喜欢把绿豆汤当饭来喝。

殊不知,绿豆汤空腹喝并不利于健康——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绿豆性寒凉,空腹饮用会对脾胃造成伤害,可导致腹泻、胃寒、胃痛等症状,脾胃虚弱者可引发慢性胃炎。

2
不能喝太多

绿豆汤好喝,却不能喝太多,绿豆中含有的低聚糖容易导致胀气,绿豆本身不易消化,过量饮用会伤害脾胃,引起腹胀、腹痛等症状,易反酸人群更要少喝。

建议大家一周喝2-3次,每次一碗即可。

3
不宜与温热中药同服

绿豆汤对某些药物有解药的作用,比如与温补类的中药一起服用,会与中药中的生物碱成分发生反应,产生沉淀物,进而降低药物的药效,影响身体的恢复情况。

但若是患有中暑、咽喉肿痛、急性腮腺炎、口干、口苦、泌尿系统感染等热证实证时,在服中药的同时喝点绿豆汤(150毫升),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能促进病情好转。

4
这些人慎喝

1、体质寒凉人群,常伴有四肢冰凉、容易腹胀、大便浠、腰腿冷痛等现象,不宜喝绿豆汤。

2、老人、小孩、有胃病等脾胃虚弱人群也最好少吃。

3、经期女性、孕妇不宜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