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打架、入狱、父母吸毒的不良少年在读哲学

 conscience6487 2020-07-22

我一直以为哲学离我们很远,它更像聪明人的思想游戏。直到我翻开《生活的哲学》,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很片面。

1.哲学对生活其实很有用

《生活的哲学》这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是简明的讲哲学对生活有什么用处。作者说他写的哲学是“街头哲学”,也就是贴近生活、为生活服务的。

比如书中讲斯多葛学派,没有什么理论性描述,而是拿出了生动案例来讲故事。

这些案例的主人公都是经受生活磨难的普通人,他们的遭遇不尽相同,但是共同点是通过哲学强大了自己的心灵,走出了生活的困境。

比如,一个在美国吸毒家庭成长的男孩,从小周围就是暴力和毒品,在自己的家里看到过毒品交易、帮派开枪交战。父母离异后,继父和母亲继续吸毒,他一个人十多岁在外出打工为家里挣房租。

在这种环境下,他自己也成了不良少年,跟人打架、跟警察发生冲突,曾经两次入狱。终于,18岁那年他离家出走。

他被一个基督教徒家庭收留,后来又做了一阵传教士,他试图用宗教给自己解脱,然而没有结果。

20岁时,他流浪到欧洲,看到了一本叫《沉思录》的书,从此人生开始改变。

《沉思录》是斯多葛派有名的代表作,它是古代罗马皇帝马可.奥勒写的,里面是关于人生伦理问题、自然哲学的思考。

他说,他读不懂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原理,太深奥。但是他在读它们的过程中,明白了一件事:

如果我不让外界的事情控制我,它们就控制不了我,我唯一能够控制的是我自己。 

我们一直说原生家庭,他的原生家庭真的是一个地狱。但是,从那一刻起,他学会了放弃原生家庭的思想束缚,开始为自己的人生寻找出路。

后来,他进入了大学,顺利毕业,恋爱结婚,在一家承办宴席的公司上班。过上了稳定幸福的生活。

之后,这个主人公成了作者的朋友。作者是这样描述他的:

他36岁,留着胡子,剃掉了头发,总是大笑。

没有人知道,他这个笑容背后经历了多少黑暗岁月的磨难。

在《生活的哲学》中,斯多葛学派不只救了这位失足少年。还救了小时候被性侵、一直在阴影里走不出来的女孩;救了被暴力环境压抑、喘不过气的警察;

救了表面无事、其实有抑郁症的大学生;救了因战争痛苦记忆、备受摧残的老兵......

斯多葛学派有这样一个观点:

一个人要区分清楚哪些事情是你能控制的,哪些是你不能控制的。

不能控制的,比如外在的环境、他人的言行、天气、过去、将来等等; 可以控制的,是我们的信念。

我们不能改变不可控因素,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看法和反应。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信念,获得自由、自律和独立。

同时,大量的苦难又是因为我们对控制有了错误认识而造成的。

第一,我们试图向不可控因素行使全面主权。当我们不能控制它的时候,就会感到无助、愤怒、愧疚、焦虑、抑郁。

第二,我们没有承担起控制自我信念的责任。它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但通常,我们会把问题归咎于父母、丈夫妻子、朋友、经济环境、社会等等。于是,我们会感到愤愤不平。

斯多葛学派始终提醒我们:

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也许不是我们的错,但是如何看待这些事是我们的责任。

2.哲学是一种全身练习

这本书另一个刷新我认知的,是认为哲学是一种全身练习。

没错,读哲学不是捧着一本书,坐下来翻一翻,然后进行一些思考就可以了。

古代的哲学家,都是将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身体力行的。他们相信身体和灵魂都需要锻炼。

柏拉图是一名摔跤手、斯多葛派的克里安西斯是一个拳击手、苏格拉底是雅典军队中最强壮的士兵......

斯多葛学派会让要求学生不能吃过于精致、奢侈的美食;口渴的时候,故意含一口水又吐出来。

他们会训练学生忍受寒冷、炎热、口渴、饥饿,让他们禁欲、艰苦劳动,因为经历这些事情后,身体才会变得更强壮,灵魂才会更强大。

现在看来,我们现代人很多的观念、做法都有斯多葛学派的影子,比如那些游冬泳的人、冬天跳进冰窟的人、挑战铁人三项赛的人……

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哲学在一般人的认知中那么遥远抽象,不是因为其脱离生活,相反,是因为它已经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所以才难以察觉,难以具象化。

其实,哲学就在生活之中。


参考书籍: 

[英]朱尔斯.埃文斯《生活的哲学》,中信出版集团

文章图片来源:

http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