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35

 温情海洋 2020-07-22

第二卷无我篇

A   第三十五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B    现代汉语

      思想文化应用要遵循自然大道,进行社会实践,才会事倍功半。事倍功半,则身安,家旺,国兴。那么体现生活上的享乐,就如山涧溪水一般自然。大道无形,无处不在,体现在食物中而无味,表现在身边事物中而无形,触摸在生活的琐碎中而无声,拿在手中而没有分量。

C 各家注释

1河上公注:执,守也。象,道也。圣人守大道,则天下万民移心归往也。治身,则天降神明,往来於己。万物归往而不伤害,则国家安宁而致太平矣。治身不害神明,则身体安而大寿。

2王弼注:大象,天象之母也,不寒,不温,不凉,故能包统万物,无所犯伤。主若执之,则天下往也。无形无识,不徧不彰,故万物得往而不害妨也。

3杜光庭注:天下之圣人不自尊大,而成其大业者,由其执大象而天下归王,所以成光大之业也。象者,道也,亦犹恍惚中有象尔。天下所归,各蒙其泽,圣人无察察之政以伤害之,故能致天地交泰。

4王安石注:大象者,道之喻。执其大,则为万物之所归向。吾能顺性命之理,受而不逆,故往而不害。能安则能平,则能泰。善安然后至于平,平然后至于泰也。

5吕吉甫注: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万物归焉而不知主,是无形也。无形也者,大象也,则孰将保我而不往哉?故曰执大象,天下往。失道而天下往,则去之而已,则其往也,不能无害,执道而天下往,则虽相忘於道衍,而未尝相离也,故往而不害,安平泰。平者安之至,而泰者平之至。有乐之可乐,有饵之可嗜,则止者过客而已矣。

6苏辙注:道非有无,故谓之大象。苟其昭然有形,则有同有异。同者好之,异者恶之。好之则来,恶之则去,不足以使天下皆往矣。

7时雍注:大象无形者,道也。执大象,天下往者,以道莅天下也。有道则民之攸坚,故往而不害,安平泰。盖法天道虚而容,故安而不扰;法地道载而宁,故平而不陂;法大道和而通,故泰而不塞。若是者,物物不干,何害之有?世之人悦於声,而不知天道

8邵若愚注:世俗殢五音之乐与饮食之饵,百年之间如待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然而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使之治国、治家、治身,至於生之前、死之后,用之不可既。尽也。

9王夫之注:蛇之制在项,人之制在限。系其项,则废其螫;”艮其限”,则“列其夤”矣。其象甚微,制之甚大。故清虚者物之凑,而重浊者物之司也。不弃其司,不奔其凑;于空得实,于实得空;扼其重浊,以致其清虚。

10林虞斋注:大象者,无象之象也。天下往者,执道而往行之天下也。以道而行,则天下孰得而害之。天下无所害,则安矣,平矣,泰矣。三字亦只一意也。

D本注

1本篇为无我篇之二十一。讲述王道之四,阐明王道之文化教育,执为用,象而具形,大道之体,乃思想文化之实,则于此管理国家,则上合君王,下明民意,始以形制,天下而治。须循大道之理,遵而行之,而非用主观强用。

2大象,即为象帝之先,朦胧,混沌为一,初始为大象。执,用,思想文化之本,学要体悟于道,用意于行。学不用则废,空落无聊之慰籍。  执大象,天下往,则行若流水,无往而不利也。

3味,视,听,用,不要望文生义,囿于一室之为,因噎废食。泛指一切事物即可,明于此,即为执大象也。循客观事物规律而为,不害事物自然之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