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炎症性肠病3

 心理医生金兆丰 2020-07-23

第二节 克罗恩病

定义: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多见于末端回肠和临近结肠,但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或跳跃性分布。

病理:

大体形态特点:1.病变呈节段性或跳跃性分布,而不呈连续性;2.粘膜溃疡的特点:早期呈鹅口疮样溃疡,随后溃疡增大、融合,形成纵行溃疡和裂隙溃疡,将粘膜分割呈鹅卵石样外观;3.病变累及肠壁全层,肠壁增厚变硬,肠腔狭窄。

组织学特点:1.非干酪性肉芽肿,由类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可发生在肠壁各层和局部淋巴结;2.裂隙溃疡,呈缝隙状,可深达粘膜下层甚至肌层;3.肠壁各层炎症,伴固有膜底部和粘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粘膜下层增宽、淋巴管扩张及神经节炎

可引起肠梗阻和肠粘连。

临床表现

1. 腹痛:最常见。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间歇发作,常为痉挛性阵痛伴肠鸣增加。全腹剧痛和腹肌紧张,提示病变肠段急性穿孔。

2. 腹泻:由病变肠段炎症渗出、蠕动增加及继发性吸收不良引起。粪便呈糊状,一般无脓血和粘液。

3. 腹部包块:由于肠粘连、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内漏或局部脓肿形成所致。固定的腹块提示有粘连,多已有内瘘形成。

4. 瘘管形成:特征性表现,分为内瘘和外瘘,前者可通向其他肠段、肠系膜、膀胱、输尿管、阴道、腹膜后等,后者通向腹壁或肛周皮肤。肠段之间内瘘形成可导致腹泻加重及营养不良。肠瘘通向的组织与器官因粪便污染可致继发性感染;外瘘通向膀胱、阴道的内瘘均可见粪便与气体排出。

5. 全身表现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与溃疡型结肠炎类似,以口腔粘膜溃疡、皮肤结节性红斑、关节炎及眼病为常见。

并发症:肠梗阻最常见,其次是腹腔内脓肿,偶可并发急性穿孔或大量便血。直肠或结肠粘膜受累者可发生癌变。

手术主要针对并发症,包括完全性肠梗阻、瘘管与腹腔脓肿、急性穿孔或不能控制的大量出血,针对纤维狭窄引起的机械梗阻,而不是炎症活动引起的功能性痉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