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与诗词都在宋达到一高峰,那两者碰撞又会诞生怎样的火花?

 夏目历史君 2020-09-02

中秋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宋朝时成为了一个盛行的节日;宋词,中国的一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不提的一座高峰,而当中秋节和宋词碰撞在了一起,又会有什么样的火花呢?

中秋与诗词都在宋达到一高峰,那两者碰撞又会诞生怎样的火花?

中秋节,是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民族节日之一,其本身是在祭月礼俗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从先秦时期的帝王中秋祭月到唐代的文人赏月,中秋节发展到宋朝时,便已经融入进了民众的生活之中了,成为了一个全民性质的节日。

尤其是在北宋末年的时候,整个国家的朝廷局势动荡,月亮的圆缺在古代人的心中代表着的便是人的悲欢离合,中秋月圆则是代表着人团圆。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宋人才不惜笔墨写下了众多的关于中秋节的词。

中秋与诗词都在宋达到一高峰,那两者碰撞又会诞生怎样的火花?

词中写中秋节的比例十分的大,全宋词中的词作约有两万首,而写中秋节的词便有足足300余篇,由此可见宋代词人对于中秋这个节日的特殊情感。很多著名的词人都写过不少关于中秋节的词,包括了苏轼、朱敦儒、黄庭坚、欧阳修等等,也还有一些“冷门”词人也偏爱中秋,比方说高观国、谢逸等等。

而且,这些词人即使是都在写中秋节,所用的词牌名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就像苏轼就用过《水调歌头》这一个词牌,写下了我们非常熟知的那一首词,但是除此之外,他也使用过《西江月》等词牌。不同的词牌有着不同的规则,而在这些规则下的中秋词可能是别有趣味的。

中秋与诗词都在宋达到一高峰,那两者碰撞又会诞生怎样的火花?

一、宋朝中秋词的创作基础

北宋时期,经济水平比起前朝自然是发达了许多,尤其是商业空前的繁荣,节日,自然是离不开物质基础的,狂欢所需要的则更多,宋朝商业的发达为宋代中秋狂欢奠定了基础。宋朝的工商业者比起前朝而言,社会地位有了一个很高的提高,一方面,促进了工商业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得商业的发展异常迅速,尤其是手工业的发展更是大,其中以私人手工业为杰出代表。而城市商业也在这样的进项之下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甚至于可以说超过了唐朝。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北宋的人口数量暴增,宋朝末年的时候即便是户数都达到了2000万户以上,更不必说人数了。而这样激增的人口数量其实在另一个方面也促进着北宋节日的繁荣,毕竟有人才能有节日,人数多了才能有节日的狂欢。

中秋与诗词都在宋达到一高峰,那两者碰撞又会诞生怎样的火花?

正是随着这样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宋人的文化娱乐活动也在潜移默化之中产生了不一样的“化学反应”。这个时候的节日基本上是延续着前朝的,但是却又有着不一样的改变。尤其是在封建社会,节日不单单是全民狂欢的日子,更多的是以集市形式存在的商业活动的日子,所以我们看当时的节日,很多史书之上在形容节日有多么盛大的时候都离不开说当日的商业活动,而在宋朝商业的繁荣之下,宋朝的中秋节的活动也无比的热闹,在《东京梦华录》之中就有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这样的繁华局面,为中秋词的创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而除此之外,就如同上文所说,北宋末年是动乱不安的,这样的动乱不安使得人们陷入妻离子散的境地,这个时候的人们想要团圆,于是借着团圆的中秋节来寄托情感。

中秋与诗词都在宋达到一高峰,那两者碰撞又会诞生怎样的火花?

二、宋朝中秋词的美学意象

宋代的中秋词的美学意象其实是继承了唐代的,虽然说唐代人关于中秋的诗词的写法肯定没有宋朝人的深刻与细微,但是确实可以说宋代是唐代的一个延续。

比如说唐代的中秋诗里面关于七夕风俗的描写十分的少,而纵观宋代的中秋词,我们也会发现,宋代的中秋词里,对于七夕的民俗描写也十分的少,基本上都是写作者的个人情感。比如说思乡怀人等等。而这种写作风格早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被奠定了,宋朝人只不过是延续了这种写作风格而已。

中秋与诗词都在宋达到一高峰,那两者碰撞又会诞生怎样的火花?

除此之外,唐代的中秋词就已经为中秋这个日子奠定了一个清雅哀婉的主题,在很多的节日诗词之中,作者都极尽笔墨来描写节日的狂欢,比如说上元节、端午节等等,但是中秋节却偏偏例外,可能是本身就在夜凉如水的秋季,本身就是“自古逢秋悲寂寥”,自然没有多少的欢乐的气氛在。

月亮也是一种清冷的象征,但是这种清冷在宋朝人的眼中其实就是一种淡雅的象征。宋朝人崇尚雅,自然也格外推崇中秋节,与此同时买这种淡雅配上嫦娥奔月的神话,更让人有一种清冷的感觉,这样的感觉和热烈是相反的。

中秋与诗词都在宋达到一高峰,那两者碰撞又会诞生怎样的火花?

三、宋代中秋词中的主题

根据《全宋词》中的中秋词主题,可以很轻易地划分出宋代中秋词的主要主题,其中包括了怀人、怀乡等等主题,但是其中以怀人怀乡为主题思想的宋词是最多的,占到了近五分之一,而无论是怀人还是怀乡,都可以归结为一个特殊的主题,那就是团圆。

这些团圆词看上去都在写团圆,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深入分析之后就会发现,并非如此,这些团圆词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写作技巧更是有不一样的变化,更不用说每个不同的作者的个人风格了,更是有着很大的变化,而非是单一的。

虽然说团圆在中秋词中的份额最大,但是这并不能说中秋词除了团圆之外就没有其他的内容了,还有五分之四的内容所说的并非是团圆主题,其中也包括着词人的个人感思、对未来的美好祝愿等等,其中写嫦娥奔月这个故事的比例也不少。除此之外,抒发个人抱负的也很多,这些多种多样的主题丰富了中秋词的内容,使得宋朝的中秋词形成了一个完整并且庞大的创作体系。可以说,唐代的中秋文学是萌芽,而到了宋朝,这种萌芽就已经逐渐变成了成熟,看似速度十分的快,但是在崇“文”的宋,这样的速度才是正常。

中秋与诗词都在宋达到一高峰,那两者碰撞又会诞生怎样的火花?

四、中秋在中秋词中的意象美学

中秋最重要的便是“月”,而这个月自然也是中秋词的最核心意象。农历十五为何能成为这个有关于月亮的节日呢?主要是因为它占了一月之中好日子,而且正好这天月亮是满月,这样的特殊的“巧合”自然能使得这一天成为先人的节日。

而上文就已经说到,月亮是符合宋朝人“雅致”美的倾向的,相比较之前的唐代文明的热烈,宋朝文明就像是一种热烈之后的压抑,这种压抑不是那种粗俗的压抑,而是一种源于当时人修养的压抑,是一种沉静典雅的美学的象征,而月亮的审美是符合宋朝人美的。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中国古人在这样的巧合之中悟出了许多,生命和死亡的命题是人们永远都在追求得到一个解的未知命题,而月亮,正好符合这个命题,于是先人开始努力去感悟,去探求,尤其在宋人的词中更是如此。

一轮满月,正好是最为繁盛的时节,之后便一片萧条,逐渐迎来隆冬,这些中秋词中也难免会带上这样的略带颓唐的气息,这样的气质是悲剧的,是凄凉的,但也是带着哀婉之美的,同时也是带着空灵感的,这种美,是符合宋朝人审美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