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餐后血糖非常重视-----这是应该的,完美的血糖控制需要良好餐后血糖的参与。 很多人对餐后1小时、2小时甚至3小时、4小时血糖都想感觉一下高低,都想控制到非常良好的状态,这也无可非议。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糖化血红蛋白,是对一段时间(大约3个月)血糖的客观评估指标,类似于平均血糖状态(糖化多少绝对不是平均血糖就是多少啊)。能让一天任何一个时间点的血糖都良好,当然是非常好的思维。 但是,您不要被这个人为设计的局所迷惑。 现实中,有太多的糖友入局了,岂不知:当局者迷。 说谁也不高兴,很多糖友就是这样犟。高血糖的不是你陈大夫,别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就是入局着迷了。 怎么办? 我们需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到学习上,如何让血糖控制的更好。 今天,我就和大家谈谈影响餐后血糖的因素。 影响餐后血糖的因素很多,这里就为您一一道来,前提:首先您是糖尿病人(因为即使喝糖水,正常人的血糖也很少波动)。 1、餐前血糖: 餐前血糖的高低,能更大程度的反应胰岛功能的状态。餐前血糖高了,餐后血糖“水涨船高”就很容易。所以,想让餐后血糖良好,首先就要把餐前血糖调整好,既不能高,也不能低。 当然,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空腹血糖较高而餐后不高的状态,不在此讨论范畴之内,已经另有文章。 2、饮食的数量、结构问题: 吃得越多,血糖当然就越高,这就不说了。 重点讲饮食结构问题。 同样的碳水化合物(淀粉)含有量,不同的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是不同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食物的血糖指数”。这是某一种食物的特性,是葡萄糖在这种食物中的构成问题。我们糖友吃饭,一般推荐是混合餐,即,包括主食、蔬菜类、肉蛋奶豆类等。从营养学的角度就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水分等营养素的混合体。 高血糖指数的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是升得快、降得也快,餐1、餐2容易高,而餐3餐4就容易低下来。为了餐后峰值降低,可以把高血糖指数的食物与低血糖指数的食物进行混合,从而改善餐后血糖。比如,在粥中加入蔬菜或者做成肉粥,餐后升高的幅度就会降低。还有,同等重量的高粱米和高粱米面,餐后血糖也会有很大不同,这就是粗粮不要细做的问题。其中的理论都在血糖指数。 昨天有个糖友电话告诉我,他只吃了半碗打卤面,餐后血糖就搞到14.7mmol/L了,这可咋办?我告诉他,你的打卤面,暂且不说这个“半碗”是不是吃多的问题,打卤面中,蔬菜太少,蛋白质类(肉蛋奶豆)也太少,这就很容易餐后血糖明显升高。 我顺便告诉他,吃打卤面放些醋,可能对餐后血糖也有帮助。
4、身体对糖的处理能力: 可以概括为两大块,一是身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如,慢性胃肠炎,胃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炎胰酶缺乏、糖尿病胃轻瘫(一种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等等,这些胃肠疾病都会改变这种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在降糖药物方面,有糖苷酶抑制剂,这种药物就是抑制淀粉类食物向能够被吸收的葡萄糖转化,从而延缓了淀粉食物消化吸收速度,是人为改变了身体对食物的处理能力。另一方面,是身体内胰岛素数量和胰岛素抵抗问题,是食物的糖分吸收之后的处理能力。胰岛素早期时相分泌对餐后血糖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果用药能够更好的模拟这种自身分泌,对餐后血糖效果就会好一些。此类药物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再比如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相对于人胰岛素对餐后血糖就要好一些。至于药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当然还有一个剂量问题,这就交给医生去解决吧。 5、运动对餐后血糖的影响:餐后45分钟左右开始运动,对餐后血糖的改善非常有帮助。很多人有中餐后午休的习惯,中餐后高血糖就是很自然的事。我对他们的建议,最好是采用分餐制,即中餐少吃一些主食类,下午4点左右用20克碳水化合物的水果、点心类食物作为补充。是分餐,不是加餐。 当您出现了餐后高血糖,切勿着慌。要先稳住餐前血糖保持良好(尤其是不要低),要允许餐后2h血糖在6--12之间波动,要在这种波动中,寻找饮食、运动对餐后血糖的关系,而不是高一点就频繁更换方案,要留给自己一个总结经验和教训的机会。 切忌,餐后血糖高,不能只想到少吃,这是大忌! 寻本逐源,我在中国抚宁助您抗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