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结转业务会计核算

 白shirly 2020-07-24

1 结转的基本含义及目的

结转,或期末结转,是会计工作中重要的具体业务,指期末结账时将某一账户的余额或差额转入另一账户。这里涉及两个账户,前者是转出账户,后者是转入账户,一般而言,结转后,转出账户将没有余额。

所谓结转,是会计工作中重要的具体业务,通常它是把一个会计科目发生额和余额转移到该科目或另一个会计科目的做法,这个做法叫结转。结转的目的大体有四个:其一是为了结出本会计科目的余额;其二是为了计算本报告期的成本;三是为了计算当期的损益和利润的实现情况;其四是为了保持会计工作的连续性,一定要把本会计年度末的余额转到下个会计年度。

2 结转业务的会计核算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分为三个方面:

1.资金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

2.资金循环、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3.资金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资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下面将从资金运动的各个阶段,探讨有关结转业务会计核算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供应过程结转业务的会计核算

制造企业要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采购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材料。在采购时,企业要支付购入材料的买价和各项采购费用,并与供应单位等发生贷款结算关系;材料运到企业后验收入库并结转材料的采购成本,成为企业可供生产消耗的库存材料。

供应过程核算的基本任务是反映物资采购支出,计算确定并结转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办理贷款结算,考核物资采购计划的执行情况,促进储备资金的合理使用。

在供应过程中,采用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设置两个账户来记录材料的采购成本。

一是“在途物资”账户:核算企业购入尚未到达或已到达但尚未入库的各种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借方登记企业购入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贷方登记验收入库的材料物资的实际成本。

二是“原材料”账户:核算企业库存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借方登记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当企业购入材料尚未到达或尚未入库时应将其采购成本计人“在途物资”的借方,验收入库后应结转材料的采购成本。即借记“原材料”,贷记“在途物资”。





如图示为原材料结转:

2.2 生产过程结转业务的会计核算

生产过程是指将材料投入生产到产品完工验收入库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材料被消耗掉或改变原有的实物形态,其价值全部转移到产品价值中;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价值也逐渐的转移到产品价值中;生产工人的人工费用及企业基本生产单位为管理和组织生产而发生的费用也构成了产品价值的一部分,经营资金从生产资金形态转化为成品资金形态。

2.2.1 制造费用结转

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到产品上即为产品成本。产品成本由产品费用构成,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可分为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生产费用和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生产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其用途还可进一步分为若干项目,即产品成本项目。制造企业的产品成本项目一般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在制造成本法下,产品的成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设置两个科目。

一是“生产成本”账户: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各种产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企业发生的直接费用计入“生产成本”的借方。

二是“制造费用”账户:核算企业平时发生的间接费用,先计入“制造费用”的借方,期末时,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

因此,期末结转制造费用时,借记“生产成本”的相关明细科目,贷记“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2.2.2 完工产品成本结转

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产品生产完工验收入库。对完工入库的产成品,需设置以下科目。

一是“库存商品”账户:核算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

二是“生产成本”账户:当产品完工入库时,应将其生产成本从“生产成本”账户转入“库存商品”账户。

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即借记“库存商品”的相关明细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的相关明细科目。期末“生产成本”账户结转后如有余额表示本期尚未完工的在产品的成本。 





3.3 销售过程中结转业务的会计核算

销售过程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在销售以后,其价值才能真正实现,资金周转才能顺利进行。企业在销售过程中除了发生主营业务(如销售商品、自制半成品以及提供工业性劳务等)外,还可能发生一些其他业务(如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出租固定资产等)。

下面主要分析销售过程中已销产品的成本结转。

 企业在销售过程中,设置“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因此,企业已确认销售的产品成本,应从“库存商品”账户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即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库存商品”。

3.4 财务成果的核算

制造企业通过产品销售所形成的产品利润或亏损并非企业最终的财务成果。利润总额才是体现企业最终财务成果的利润指标。在上学期教材《会计学原理》中有求得利润总额的方法,用数学等式表达出来是: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亏损)

财务成本核算的基本任务是正确反映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形成及利润分配的情况,监督利润分配的情况是否合法合理。

3.4.1 期末损益类账户结转

期末时,企业为了核算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设置“本年利润”账户,该账户借方登记期末从“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损益类账户中费用类账户的转入数;贷方登记期末从“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损益类账户中收益类账户的转入数。因此,期末时应将收益类账户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即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贷记“本年利润”。期末收益类账户结转后无余额。


3.4.2 期末费用类账户结转

同样,为了计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期末时需要将损益类中的费用类账户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即借记“本年利润”,贷记“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营业费用”、“所得税费用”等。期末费用类账户结转后无余额。 

     当所有收益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时,“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合计数减去借方合计数后,贷方余额为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借方余额为当期发生的净亏损。

3.4.3 年终本年利润结转

年度终了,企业应将“本年利润”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账户,该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余额。若“本年利润”账户为贷方余额,结转时借记“本年利润”,贷记“利润分配”;若“本年利润”账户为借方余额,结转时借记“利润分配”,贷记“本年利润”。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3.4.4 年终结转利润分配

年度终了,企业按照一定程序分配净利润后,应将“利润分配”账户的各个明细账余额转入“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明细账。结转后,“利润分配”账户只有“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有余额,其他明细账账户均无余额。结转时,借记“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贷记“利润分配一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利润分配一应付股利”等明细账户。

3 会计实验的心得体会

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做会计实验是为了让我们对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训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已学基本理论及应用知识并加以综合提高,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建账、审核原始凭证到填制凭证,最后登记日记账,再到做完工产品成本结转核算,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次会计实验记账,使我的基础会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验证,进一步深刻了我对会计的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实际操作能力。经过实验使得我系统的对于老师讲的一些理论知识实践了一遍,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且意识到只有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这也是这次实习的目的。

在取得实效的同时,我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1、比如自己不够心细,看错数字,导致核算结果出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制造费用分摊);2、虽然在这次实验里,每笔业务的分录都是采用软件处理,但在操作中还须自己编制会计分录,在这方面我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今后还得加强业务题型练习,特别成本核算。 总而言之,这次的会计模拟实验让我对会计核算的建账、处理日常会计业务、登记账薄、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等会计工作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会计学习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对未来从事会计工作、成为高等会计应用的专门人才充满信心!

此次会计循环实验课程帮助我们会计专业的学生巩固了上学期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大二专业课程奠定了基础。通过实验,我们对会计核算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强。我们这次实验是综合性训练,既是主管会计、审核、出纳,又是其他原始凭证的填制人,夯实基础。加深理解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将所有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相关课程进行综合运用,了解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掌握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熟练掌握了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加深了我们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感谢程老师和陈老师两周以来的悉心教导和陪伴!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版。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M],中国财经出版社2008版。

[3]陈晓芳.《会计学原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