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廷文诗论《循法先入,脱法后出》

 杏坛归客 2020-07-24



  

作者简介:

      陈廷文,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海南省诗词学会理事,海南省诗书画家学会副会长。《东山诗苑》执行主编,《东山文艺》副主编,《海南诗书画》副主编。诗作多次获得省和国家级大奖。2007年开始在《中华诗词》上发表诗词作品,其中《托物寓情,典型取象》入选全国第28届中华诗词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不尝味道,只闻香味一一浅论绝句的写作特点》入选第2届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优秀论文集,《循法先入,脱法后出一一浅谈格律诗的章法》荣获《诗国》2015年度诗论奖(全国仅7人),受到中国著名诗论家的好评。

循法先入,脱法后出

——浅谈格律诗的章法

      在2014年全国第28届中华诗词研讨会上,中国著名诗人刘庆霖先生反复强调诗词创作要懂得、守住、用好“法门”,听后很有感触和启发,写了这篇短文,略抒一孔之见,就教于读者和方家。

      诗有成法。经过一千多年的不断实践和探索,前人从理论上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格律诗写作法则,我们、特别是初学者必须遵循,否则杂乱无章,不能称诗。诗无定法。我们娴熟地掌握了作诗的法则之后,又要不拘古范,脱法活用,“奇正参伍”,“求正容变”,做到能入能出,不即不离,意境领先,运用由我,方可提升诗的境界,多出精品力作。

     什么是诗法呢?简而言之,诗法就是诗词创作应该遵从的途径、门道、法度和规则,包括平仄四声、对仗押韵、语式节奏、章法布局等等。本文仅从格律诗的章法即起承转合方面浅谈循法和脱法的问题。

     先说循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写出好诗,就应从规依矩,遵章守法。如果胸无法度,任性而为,则诗不像诗,遑论佳作,可见循法的重要性。清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诗贵性情,亦须论法。杂乱而无章,非诗也。”元傅若金《诗法正论》云:“……作诗成法,有起、承、转、合四字。”唐初以后形成的格律诗,大都合乎起、承、转、合章法,即律诗的首联、绝句的第一句叫“起”,即开头——要紧扣题目(破题),突兀高远;律诗的第二联(颔联)、绝句的第二句叫“承”,即承接——要承上发挥,连贯自然;律诗的第三联(颈联)、绝句的第三句叫“转”,即转折——要别开生面,新颖巧妙;律诗的尾联、绝句的第四句叫“合”,即收合——要结束全篇,含蓄深邃。起、承、转、合章法的运用,使诗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气脉贯通,浑然一体,充分地体现作者的技巧功力,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如毛泽东的七律《冬云》: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这首七律写于冬云密布、大雪纷飞的196212月。毛泽东根据当时严峻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借景抒情言志,用生动的比喻和强烈的对照,热情地讴歌了以作者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无畏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首联点题,写雪压冬云,万花凋谢,是“起”;颔联紧接首联,运用对比手法,进一步写严冬景象:寒流急滚,暖气微吹,是“承”;颈联宕开一笔,转而寄情,写英雄敢驱虎豹,豪杰何惧熊罴,是“转”;尾联呼应首联,通过对照,写梅花喜开,苍蝇该死,从而收束全诗,是“合”。

    又如李白的七绝《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绝是李白被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遇赦,于东归途中所作,抒发了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轻松愉快的感情。首句是“起”,切题,写早别高城;次句是“承”,接上句写一日还“乡”;第三句是“转”,别开天地,写猿啼不断;第四句是“合”,写船过重山,绾合全篇。

      格律诗章法起、承、转、合的例子不计其数,以上仅举典型两例,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它反映了格律诗篇章结构的一般规律和古今诗家谋篇布局的基本情况。

      再说脱法。是不是格律诗章法都是起、承、转、合而诗人都要株守呢?非也!清徐增《而庵诗话》云:“诗盖有法,离他不得,却又即他不得;离则伤体,即则伤气。故作诗者先从法入,后从法出,能以无法为有法,斯之谓脱法也。”古人还说:“律诗起承转合,不为无法,但不可泥。泥于法而为之,则撑柱对待,四方八角,无圆活生动之意。”(明·李东阳《麓堂诗话》)放眼泱泱诗国,格律诗起承转合章法并非金科玉律,雷打不变,也非一枝独秀,普荫诗坛;而是诸体兼备,多法齐施,群芳争艳,春色满园。长期以来,无数诗家勤于探索,不断出新,采取多种布局,运用不同章法,别出心裁,力创佳作。作品圆活生动,富有美感,给人愉悦的艺术享受,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先看杜甫的五律《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此律是杜甫寄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描写春夜雨中的景色,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第一句写好雨知时,可视为“起”;第二句写春天发生,自然是“承”;颔联写入夜润物,也应是“承”;颈联写云黑火明,初看似“转”,细琢不然——与颔联一样,两句皆写雨中之景,是承句“当春乃发生”的补充,仍然是“承”;第七句写早起探看(展开联想),无疑是“转”;第八句写花红(满)锦城,可称为“合”。

      再看金昌绪的《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此作描写闺中少妇与丈夫远隔千里,音信难通,只能在梦中和丈夫重逢相爱,却被黄莺的啼声吵醒,旋即起床将它赶走,由此产生怨恨之情。全诗格调清新,结构流畅,语气蝉联,篇法圆紧,一浪追逐一浪,后句说明前句。布局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难见惯用手法的端倪,哪有起承转合的影子?不循传统章法,“从心所欲”,却成经典之作,传诵千秋。为何?深谙作诗应以意运法,不以意从法,应以人驭法,不以人随法;信行无法之法,便为活法妙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是也。

      时代不断前进,社会迅速发展。我们诗人词家既要努力学习,谙熟章(诗)法,尊重传统,依循规则——循法先入;又要与时俱进,不泥陈规,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脱法后出。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服务人民大众,打造精品力作,为繁荣和振兴中华诗词贡献应有的力量。

(本文刊发于2015年第8期《中华诗词》,荣获《诗国》2015年度诗论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