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面管教讲师,告诉你如何成为淡定的专业父母 | 真人书NO.25-2

 果妈阅读 2020-07-24
公众号回复“书单
获取43个妈妈主题阅读书单

2019年9月5日,果妈阅读真人图书馆第25位分享人——董晓薇的真人书增厚。

北师大教育学硕士毕业的小薇,一直致力于孩子教育,从懵懂的立志,到一步步探索出专业型养育知识体系,将从专业父母的特征和被养育孩子的特质入手,带你体验如何将所学融入日常养育生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听董晓薇的专业父母成长故事。

各位亲爱的果妈阅读会员们,大家好!我是董晓薇,群里不少会员朋友们都认识我,这是我第二次给大家带来分享,先给大家发一张图片,关于我:

上一次我在果妈阅读社会的分享,“创业妈妈的自我成长故事,内含5条职业发展建议”。对人生自我方向迷茫的亲们,欢迎点击蓝字了解。

今天的分享,我为大家带来我的主业相关主题,“如何成为淡定的专业型父母”,这既是我的梦想,也写进了我的工作室业务介绍“使命与愿景”之中。


“专业型父母”长什么样

那么首先,我想先来分享一下,我所理解的“专业型父母”长什么样:简而言之就是“有方向、有方法,心态轻松淡定”。

啰嗦一点说就是:“对于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有清晰的长远目标,近几年要培养孩子哪些方面能力,有明确的短期目标,对于如何达到目标,有系统的培养方法;和孩子之间保持一种既亲密又有界限的亲子关系,沟通有技巧;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对出现的问题有应对策略;当面临育儿挑战,会以‘孩子学到了什么’为出发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应对;总体心态轻松淡定,享受育儿乐趣”。

举例来讲,当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行为:比如厌学、打架、持续性的心情低落等等,专业型的父母会首先自己不焦虑,通过提问、聆听、观察来了解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并且将社会评判和孩子剥离开来,用自己的育儿知识分析孩子内心根本需求,用恰当的方法应对外部的评价之后,再采用家庭会议等合理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和孩子站在一起面对问题,让问题成为孩子的一次成长机会。

而非专业性的父母,可能一开始自己先陷入情绪之中,或者会被外界评判携裹着,没有办法坚持自己的内心,因为内心也没有特别明确的标准,给孩子贴上某个标签,无法了解孩子内心世界,反复被动应对,忽略孩子真实需求,并且形成积累效应。

我努力想让自己成为我想象中的专业父母,作为教育学研究生,毕业后,我确定了“尊重和接纳孩子”的大方向,但是怎么做到这些的方法,并不太清楚。生完娃之后,我试图寻找科学的育儿方法,那会还没遇见果妈阅读,也没遇见我后来学习的这一些列专业的课程,从网上买了好几本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书来啃,无果。

2018年3月份,我辞职创业,希望成为一名专业的家庭教育讲师,我要先学习,便更正式的开始着手搭建自己的育儿知识体系,当时自己画了一个脑图,来梳理,如果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父母,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

这些主题都很重要,但是主题之间有哪些关系,我还不太清楚。在之后的一年多,我去学了出现在我眼前的所有课程,首先是正面管教,上了6天的家长课,并一口气完成了家长讲师、学校讲师、鼓励咨询师的认证,完成了ACI国际心理咨询师(听说是个假证,不过我恶补了基础、发展、变态等各科目心理学基础知识,收获非常大)。

认证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讲师,学习了SED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等专业深入的心理学课程,体验了萨提亚家庭治疗,还在果妈阅读参加了线下读书会,听了故事疗愈、自然教育、审美教育、儿童社交等一系列主题,参加了中美性教育专家讲座……

一面是课程持续学习,另一面是我养育实践中的观察和践行,再加上持续的分享输出,我感受到自己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各种课程之间也能够融会贯通。

举例来讲,我学习了SED儿童社会情感发展,了解到儿童每个年龄阶段应该完成的人格发展目标,在实践正面管教的时候发现,这些工具完全支持各阶段人格目标的培养;在我阅读性教育经典书籍《善解童贞》《从尿布到约会》时,也发现书中大量引用了正面管教的方法……

于是慢慢的,我把所学过的知识体系更加清晰化了,形成了这棵知识树,分享给大家。

1) 土壤部分

 指的是父母自己身心成长的相关内容。父母的心理健康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如果我们心灵贫瘠,甚至充满有害物质,那么在这样的土壤上长出的树苗一定是不健康的,如果父母动不动就发脾气,遇到挫折自己先崩溃,孩子内心力量可能也会很脆弱。

所以,养育健康的孩子,首先是先把我们自己的土壤变得肥沃丰盈,必要时借助外部资源。这些资源就像肥料,使得父母心灵土壤肥沃丰盛。鼓励咨询就是一门帮助父母让自己内心强大的课程。果妈阅读之所以会受到将近1万位妈妈的欢迎,也是因为她会为妈妈的心灵土壤提供丰盛的营养。

2) 根基部分

对儿童天生气质、智力基础、心理发展目标及规律的了解,是整个知识体系的根基。因为这些知识帮我们明确培养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养育目标。如果我们不懂这些,很有可能会南辕北辙,耗费大量精力,却带着孩子走入一个错误的方向。

举例来讲,3-6岁的孩子有一个重要目标是发展“主动性”——“也就是有自己的想法,并实现这一想法的能力”这个能力为之后的学校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而实际上很多家长会把“听话”当成一项好的品质。

对于有自己想法的孩子,进行打压或者引导,或者花很多时间让孩子去接受填鸭式教育,这些都不利于孩子主动性的发展,不仅无法为小学打下基础,更有可能为未来的厌学种下种子……所以,方向错了的话,一定是越努力,越焦虑。

3) 树干部分

学习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整个知识体系的树干。亲子关系,是我们父母教育孩子的通道。当我们确定了教育目标之后,需要良好的教育通道去引领孩子,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既亲密又有界限,“正面管教”,“如何说”倡导“和善与坚定并行”的原则,能够帮助我们和孩子之间建立亲密又有界限的亲子关系。

4) 树冠部分

是我们帮助孩子发展各种能力的细分维度的内容,指向多元化的培养目标。有语言、思维、艺术等各方面的细分维度,如果我们在1、2、3部分做的还不错,孩子会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大树,各维度处于自然发展状态,如果我们希望支持孩子在某个维度获得突出的成就,可能就需要我们花时间做深入学习和研究。

例如很多画家的父母有一方也是画家,运动员父母也是运动员……我儿子现在学围棋,如果我想让他成为围棋大师,十有八九,我得成为半个围棋教育专家。

如果我们的知识体系能形成这样的一棵大树,我们就可以让自己像这棵树一样,做到“心中有目标,手中有方法”,立稳根基,任凭外界环境如何恶劣,依然内心坚定,不偏不倒,更不至于因为养育挑战而焦虑,而是能够从根本上思考:

这个挑战背后是孩子的什么需求?

  体现了外界的什么要求?

  我可以怎么做来支持他的发展?

  孩子会从中学到什么?

  实现怎样的发展目标?

无论是面对孩子的哭闹、打架、骂人、输不起,还是择校、兴趣班、交友等问题时,都会思路清晰,不再困惑。


被这样养育的孩子有哪些特质?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是吗?我不学这些,我们家孩子也样样出色,是的呢,教育是多元化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果妈阅读社群里更有拥有各种才华,十八般武艺的妈妈,没有什么最好的,不好的,而我今天所分享的,也是我从内心所认可的“专业的”养育思想,并且自己努力去做到的。同时,我自己也在继续学习和成长的路上,但是我愿意把自己走过的这段路来和大家分享。

那么在我所秉持的这种理念下,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呢?接下来,我就以我家娃为例,分享一下最近2年他身上逐渐体现出的一些,和周围小朋友不太一样的特质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先来介绍一下我家娃的概况,男孩儿,现在4.9个月,幼儿园中班,1到2.5岁,妈妈和奶奶协作喂养,2.5-3岁在奶奶家由奶奶带,3岁到现在,以妈妈为主养育。

总体而言,他是一个非常活泼外向,爱动爱讲爱思考,兴趣广泛的孩子,他非常喜欢科学、乐高、围棋、软式棍球和讲故事。接下来,我来分享一下他目前所体现出来比同龄小朋友突出的特质:

1)有主见,有想法,并能将其付诸实现

兴趣班,我本来不想让他学,也担心有些课不够专业,但是他自己坚持要上,我想还是要尊重他的想法,所以就报上了,虽然每天都上课,但是他从来不觉着累,反倒非常享受。

喜欢做手工,有了想法,就想办法做出来,要么用纸箱子拼个机器人,要么用纸片拼个小动物,用乐高组装抽屉、凉亭,在幼儿园,他说想做大哥哥,便开始像变了一个人,努力的让自己在各方面表现良好。

他参加讲故事大赛,别的小朋友很明显都是在“背故事”,但是评委说他是很难得真正在“讲故事”,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偶尔还自己做个小诗。

(上图是他在离开雪乡的大巴上做的诗,我给记录下来的)

2)情绪稳定,特别容易沟通

在幼儿园很少哭,和小朋友发生冲突后,能够说出经过细节,并管控自己的情绪,会使用愤怒选择轮来缓解情绪,能命名、表达和区分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以及难过、无奈等次级情绪,比如他会说:

“妈妈我不是生气,我只是有点难过。”“妈妈,你是不是很无奈。” “我觉着很委屈,但是我也不会打他,因为我想做大哥哥”。

无论在哪儿,遇到问题和矛盾,都很容易沟通,谈得了道理,总能找到解决方案,不执拗,不撒泼,这让我省了不少心。

3)解决问题的能力

喜欢提问,思考自然规律,有时候自己给出答案,“为什么踩在斜坡上还滑不下来?”“因为有小颗粒”“为什么有时候影子在前面,有时候影子在后面?”喜欢侦探推理,能运用多策略来解决问题。

比如为了和小朋友交朋友,先自我介绍,然后用玩具,然后假装摔倒。3岁时会自己穿衣脱衣,现在完成一系列家务,打鸡蛋、切西红柿、洗碗等。能自己收拾玩具。

4)能够主动和其它小朋友建立关系,并采用各种策略维持关系

每到一个陌生场合都会自我介绍,认识小朋友,会用分享玩具,想办法和别人成为好朋友,所以无论到哪儿,他都是一个不缺朋友的人,而且会主动结交自己喜欢的小朋友。

5)自我认知和接纳

他知道别人对他的评价,能看见自己身上的优点,他的自我评价——“调皮但是聪明”“长得帅”“说话好”“运动好”……下棋会输,一开始很低落,后来说“输就输了”,控笔能力还不太行,画画经常画不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也会因此很受打击,但是过后就好了;当别人都会拍球的时候,他一个都拍不成,也不着急,在我的鼓励下一点点进步,也学会了。

他认字并不多,算术不快,英语不拔尖,有时候见老师不打招呼,也会因为打架被家长群投诉…….我经历着和大家一样的育儿挑战,我可能会焦虑怎么和老师、家长沟通,但是对于他的成长我一点都不担心。

他喜欢阅读,思考,非常有想法,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对于各种学习充满浓厚兴趣,而以上这四点:“主动性,解决问题,建立关系,自我认知”才是我最看重的能够帮助他在未来人生走的更远的重要思维基础。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我为什么更重视这些,而不着急让孩子学知识?

如下图所示,当孩子有了自主思考的能力,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就会自己设定目标,围绕目标行动,思考解决方案,因为有了情绪调节能力,他可以很好的和别人建立关系,在和他人的互动中,获得初步的自我认知,然后基于自我认知,在未来的成长路上不断尝试,体验,调整目标和方向。

形成一个强健有力的良性循环。3-6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初步开始融入人际关系,能够理解因果关系,经过充分的体验,他们可以获得健康的主动性,目标设定和思考能力,当他具备这些能力,自主驱动下的知识的获取速度比大人灌输的要快很多倍,从思想成熟度上为未来小学应对学业挑战,做好准备。

如果把孩子比作为一台计算机,身体是硬件设备,这种自主思考能力,就是他们的操作系统,其它的技能都是程序,计算机要正常运转,需要先装好操作系统。

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来支持孩子成长的

1)明确培养目标

我能得到以上结论,归功于我所学习的心理学,尤其是以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为内容SED儿童社会情感发展课程,他帮我们梳理了人一生要经历的8个阶段,我刚刚经历过,的是前面3个阶段:

0-1岁的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爱护,相信这个世界是安全的;

1-3岁的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完不成可以反复尝试,这就是“意志力”;

3-6岁的孩子能够为自己设定目标,并围绕目标完成任务,这就是“目标感”;

在此基础上,6-12岁,面临学习挑战时,他会有目标,有方向,并且努力勤奋,克服困难,变得越来越有“能力”。

依次类推,每个目标都在前一个目标基础之上,如果某个目标完成不了,可能会陪伴一生,有的人缺乏安全感,很难对别人产生信任,可能是因为0-1岁没有得到良好的照顾,有的人始终觉着“我不行”,不肯迈出舒适区,可能是因为1-3岁尝试自主做事情的时候反复被大人打断,代替。 

懂了这个目标,我就不会把孩子和别人比较,因为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一颗不一样的种子,只要把他的“主动性”激活,他就会按照他本来的样子健康的成长,比如解一的气质、性格都很鲜明的摆在我面前,他喜欢探索,研究思考和动手,我不会逼着他学习舞蹈、乐器。 

所以结合我所学的心理学知识,结合我对他的了解,我对他设定的长期培养目标,底线目标是实现“独立自主”的能力,经济上独立,生活上独立,思想上独立,拥有选择自己生活的能力和自由,阶段性目标3-6岁,就是发展“主动性”。

身体,认知,语言按照学校要求标准来走,至于未来他的职业方向,我不会干涉,但是根据他的气质、兴趣和我们家庭条件,我认为他成为一个优秀的科研人员的概率要大于他成为一个围棋高手或者艺术家的概率。

所以当他说,“我想成为科学家的时候”,我会非常肯定的告诉他:“对!你未来就是一个科学家。”当他说想成为画家的时候,我说当然可以了,只要你想,你可以在任何领域成为“家”。 

当我明确了目标,那么在处理任何教育问题的时候,只要考虑,是否有助于他实现“独立自主”,是否能够帮助他实现我们期待的品质,这一条标准即可,决策就容易很多。

2)提供支持性环境

相反,我会为他提供丰富的环境和机会,支持他的探索。给他提供充分的跑、跳、爬的环境,1岁多,报了早教班,周末带着他到农场、郊区山里去锻炼,每年两次的家庭旅行,也充分考虑能够让他放开跑的地方,海边、草原和雪乡。

提供大量语言输入,从1岁多时开始阅读绘本,现在睡前读绘本是每天必需项目,绘本馆、书店和图书馆都是他最喜欢去的地方,为语言、逻辑、情感等各方面发展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

接纳和保护他的自主意识。2岁的时候,他经常把家里造成垃圾场,一壶油倒进锅里,一桶洗衣液倒进洗衣机里,把书架上所有书都翻掉……这些我们都完全接纳,

3岁开始,我让他学习照顾自己,用正面管教里的有限的选择、启发式提问、充分聆听和尊重他的意见,促进他思考,遇到问题留给他自己解决,给他提供积木、涂鸦、橡皮泥等开放性的玩具。

4岁以后提供零花钱,适当参与家务,定期组织家庭会议,让他参与讨论事务,提供建议,

用鼓励贴激励他持续成长,当他提出问题时,一起动手实验,或者上网搜索结果,保护好奇心,表现出兴趣取向时,提供资源支持,除了兴趣班之外,还购买各种科学实验箱,人体、自然、科普类的绘本,中国科技馆的儿童馆也是他经常去的地方。

 3)刻意练习养育工具

“正面管教”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两个养育工具,帮我克服了和孩子之间的合作沟通挑战。

首先,“和善与坚定并行”的原则之下,我们建立了既亲密又有界限的亲子关系。

足够的尊重和接纳,使得他确信“妈妈是无条件爱我”的,带着爱放手,也让他不得不自己解决问题,并且承担后果。2.5-3.5岁之间1年他住在奶奶家,我用每周末全身心的特殊时光陪伴。

走进他内心,了解到他的心理变化动态,建立更亲密牢固的连接。用提问,角色扮演的方式,帮他解决了他和小朋友相处的问题。

其次,情绪识别表达、愤怒选择轮的使用,帮助他学会调节情绪。

第三,“启发式提问”给他独立思考的机会。

这是最常用的工具了,3岁的时候,会用“有限的选择”,刷牙时间到了,你是想像小兔子一样跳着去,还是像小乌龟一样爬着去?一开始他会选择其中一个,后来,他会说,我想像小陀螺一样转着去,再往后,他就什么也不选了,但是刷牙也成为习惯了。简单的选择,也会让他思考。

我带着他上地铁,找到座位他喜欢把脚放在座椅上,很容易踢到周围的叔叔阿姨,我会和他说:“你现在想想怎样能不打扰到旁边的叔叔阿姨呢?”只见他在那扭来扭去,尝试想办法呢。自从我开始用上提问,他也跟着学会了提问,问题特别多,有时候还让我选择,有时候自问自答。

为什么树叶的一面是绿色的,一面是白色的?

为什么树叶之间密密麻麻的,看不见缝隙,但是光还是会透进来?

为什么早上上学的时候影子在前面,下午回家的时候影子在后面?

第四,融入生活的“鼓励”,让他看见自己成长的每一小步,让他内心有力量,抵抗外界“评判、贴标签、奖励和惩罚”等可能会伤害他的做法。

学习过正面管教家长课的朋友都知道,“鼓励”不同于“表扬”,鼓励可以让孩子内心力量更强大,更有勇气面对挫折,而过度“表扬”容易让孩子寻求外部评价,迷失自我,内心脆弱。

但是现在的大环境下,幼儿园、培训机构、社区对孩子充斥着“表扬”和“奖励”,所以我在家里很少用单纯“表扬”,几乎不用“奖励”,需要什么直接买。我会用口头反馈和鼓励贴,让孩子看到自己前进的一小步。

下图是去年的一部分鼓励贴,对于他这个年纪来说,非常好用,他很享受得到鼓励贴的时刻,有时候,会用笔和我一起画。在鼓励贴上,我使用的都是鼓励的语言。

第五,家庭会议给了我们机会共同解决棘手的问题。

从他4岁起,我们开了第一次家庭会议,到现在开过很多次了(虽然也没有坚持每周开),从一开始只有致谢和娱乐环节,到后来开始加入议题,他都很喜欢,每到周二晚上,他都会提醒我们,今天该开家庭会议了,然后当我们之间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他也会说,我们是不是该开一个家庭会议了?

我们曾经用家庭会议解决过他晚睡晚起的问题,在幼儿园打小朋友的问题,吃饭挑食的问题……他会贡献自己的建议。有一次我们就如何能够上幼儿园不迟到的问题,在拳击馆开家庭会议,他提出来的建议是“用两个闹钟”,一个不行再来一个。后来我们没用,但是我现在相信,如果用了他的建议效果会更好。

4)自我疗愈

疗愈自己,让自己内心力量更加强大,情绪更加平稳,夫妻关系更加和谐。

这两年里,我通过自己的经历、课程和方糖书友会,学会了觉察情绪、与情绪和平共处,我老公都说最近两年我们之间吵架少多了,我也很少对孩子发脾气,不是完全不发,但是这种发脾气和之前完全不一样:

首先,我能够非常清晰的觉察到我的情绪状态,“我发火了”,而且知道我的情绪来源“最近招生不顺利”,所以当孩子上幼儿园拖拉磨蹭,要求我在路上给他讲故事的时候,我心情烦躁,不愿意讲,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自己需要冷静一下。

其次,我能够用一种合理的方式表达我的情绪,用简单的手势、语言,让孩子知道我生气了,避免对他的讽刺,指责等不尊重的话语,避免情绪的宣泄,而是用一种更加积极的方法来表达。

5)融入社群

我选择加入果妈阅读社群,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并且获得持续陪伴成长。

这一点,不用我解释太多了,在我搭建的知识结构体系中,果妈阅读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内容,是一个海量的课程资源库,我接受的线下课程培训,能够让我深入体系的构建一棵大树的基础部分,当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丰盛肥沃的土壤,以及树冠部分获得丰富的各领域知识,是需要我长久的持续努力学习,果妈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支持我持续成长的平台。

在这里,我不仅可以持续学习更丰富的主题,而且还能和全国近10000位妈妈抱团持续成长,和300位带领人深度沟通,互相学习,我们的理念、价值观的匹配,使我不再孤单前行,内心更加笃定,更重要的是,果妈为我提供了事业发展的平台。

从2019年5月份开始,我在果妈阅读平台上合作正面管教家长课以及系列线下书友会,让我快速影响到更多的人,包括提供分享机会,让群里近1万名的家长了解到我的育儿理念。

一个人带娃是孤独的,一个人创业也是孤独的,果妈阅读让我找到了组织,让我重新找到了价值感和归属感。

面对社群里的近1万位妈妈,我要说的话很多,感谢果妈阅读给我这个机会,做这个分享,我也需要勇气,我知道自己和孩子都还有很多需要成长的地方,但是正面管教“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给了我尝试的勇气。

而且我也相信,好的教育理念需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我们不可能等到一切都完美了再开始,但是我依然把稿子修改了7、8遍,以确保分享的内容安全可靠易读。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了,大家还记得我开始的时候分享的关于专业型父母的定义,以及那棵知识树吗?看完最后的内容,大家是否理解,我是如何应用自己的知识树在家庭教育中的呢?有问题欢迎交流!

很多人会说,我读了很多书,学了很多育儿知识,但是依然很焦虑,我觉着如果想要让自己彻底摆脱焦虑感的话,是需要构建成体系的知识结构的,首先检查一下自己的知识树种土壤、根系、树干部分是否完整,如果这三者健康完整的话,应该会比较清晰,如果是盲目的读一些书,和碎片化文章的话,这三者可能会比较凌乱和脆弱。

树根的心理学部分比较晦涩,大多数人可能会涉猎的比较浅,树干部分(正面管教、如何说)是需要我们去大量的实践的;然后是土壤部分的心灵充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果妈阅读的文学作品是很好的心灵营养,如果我们心灵上有受伤,最好能用书写、叙事、咨询等方式来疗愈的话,也是需要去践行的。

所以学习的根本其实是在于按照一个理想的方向去践行啦,而不是止于读书。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有问题欢迎随时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