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书籍《西厢记》

 二少爷收藏馆 2020-07-24
红学家们说,宝、黛爱情不是才子佳人级别的爱情,而是更胜一筹,更高一级的爱情。因为他们的感情是建立在“木石前盟”,青梅竹马的基础上而得来的第三世情缘。而曹雪芹所提到邪书僻传指的就是《牡丹亭》和《西厢记》,这些书曾一度被封,传说为禁书,其实它们都是中国古代爱情小说和爱情戏剧,描写的是男女主人公一见钟情,突破封建礼教,自由勇敢追求所爱之人的故事。比如《红楼梦》里说:(宝玉)如今稍明时事,又看了那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
可见宝玉对黛玉的情感性质是随着时间变化的,小的时候朝夕相处,都是亲密友爱,等到如今长大一点,才顺其自然发展出爱情。
你看宝玉是“看了那些邪书僻传”才知道男女之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些邪书僻传就是第二十三回刚搬进大观园的时候,贴身小厮茗烟偷渡进来给他的爱情故事,其中包括了《西厢记》!
宝玉从这些书学到了什么叫做爱情,然后用来观察比较,发现周围的亲友闺秀都没有比得上黛玉的,加上小时候的一见倾心,“天上掉下来一个林妹妹”真的是不同凡响,于是才对黛玉另眼相看,原来的“亲密友爱”也才逐渐转化为男女初恋。
而从亲密友爱产生的火花,就是最美妙的爱情形态,那便是所谓“知己式的爱情”,连第五十七回中,紫鹃都自言自语地说道:“一动不如一静。我们这里就算好人家,别的都容易,最难得的是从小儿一处长大,脾气性情都彼此知道的了。”这也清楚指出爱情应该要有对彼此充分的了解认识,甚至得比较取舍一下,找到自己最适合、也最喜欢的人,未来便更能长长久久。这再度证明了曹雪芹确实完全不赞同才子佳人的爱情模式,毕竟单靠感性直觉上“不知所起”的一见钟情固然很浪漫,但是认知基础太薄弱,风险实在太大了。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道:黛玉把花具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已看了好几出了。但觉词句警人,馀香满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黛玉笑着点头儿。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听了,不太高兴,恼羞成怒的走开了。也许在她看来,那些爱情故事太俗艳。确实,她和宝玉之间的”知己爱情”,是带着感恩、文雅、深刻和仙气的。
然而,《西厢记》这样的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红楼里的贵族少爷和小姐却也在偷偷的传看。上面一段写的就是宝、黛两人一起阅读《西厢记》时的情景。
其实爱情有千万种,高低优劣,内在品质是有不同。而你又是怎么看待《西厢记》里的爱情呢?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爱情的感受,理解和看法都有可能不同。然而《西厢记》本身确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宏伟瑰丽之作,这部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在戏曲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作者是王实甫,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与关汉卿齐名。
我们可以简单了解下戏剧的梗概:
话说前朝崔相国死了,崔老夫人带着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普救寺。这崔莺莺年芳十九岁,针织女红,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书生张生对莺莺一见钟情,但苦于无计靠近。恰遇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结果,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已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张生相思成疾。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
老夫人看莺莺神情恍惚,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于是叫来红娘逼问,红娘只得如实说来。红娘大胆争辩,这一切都是老夫人的过错,老夫人不该言而无信。
老夫人无奈,只好令张生进京考取功名方可娶莺莺。两人十里长亭泪别,后来张生考中状元。
不料郑恒却来到普救寺,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于是崔夫人再次将小姐许给郑恒,并决定择吉日完婚。恰巧成亲之日,张生归来,真相大白,郑恒羞愧难言,含恨自尽,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 
二、《西厢记》的“三妙”
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赞誉西厢记乃“天下之妙文”。他甚至将西厢记作为【第六才子书】,与庄子、离骚、杜诗等作品并列。
既然是“天下之妙文”究竟妙在哪里呢?我给大家分享下。
第一妙,人物塑造之妙。
西厢记出现的人物并不多,重点刻画的有崔莺莺、红娘、张生、崔老夫人四人。
后人几乎都夸王实甫把红娘刻画得太生动。
的确,红娘之妙在于:智勇双全。
她的智,在于为张生、莺莺穿针引线,牵线搭桥,促成美事。最终让有情人终成眷属。她的勇在于为张生、莺莺的爱情据理力争。
特别是在老夫人拷问红娘的时候,她直言:
信者人之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当日军围普救,夫人所许退军者,以女妻之。张生非慕小姐颜色,岂肯区区建退军之策?兵退身安,夫人悔却前言,岂得不为失信乎?”
一位地位卑微的婢女敢如此对自己主子说话,这在当时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如此机智过人,泼辣率直,富有正义感的女生放在现在肯定也是备受欢迎,就是大家说的“御姐范”吧。
而我想重点聊下女主角崔莺莺的妙处。
崔莺莺之妙:天下无双。
金圣叹对崔莺莺的评价是: “无双,天下之至尊女子也。意思就是天下最好的女子了。”
第一美貌无双。
张生在普救禅寺大雄宝殿初见莺莺,便“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孙飞虎倾慕崔莺莺的美貌,要用武力强行围困普救寺抢走崔莺莺,来作自己的压寨夫人。以及莺莺烧香时,原应两耳清净不问七情六欲的和尚也心神不定,由此可轻易得见崔莺莺的气质非凡,清丽脱俗。
其次才情无双。
崔莺莺才思敏捷,多才多艺,无论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可以说是样样精通,更是有才女之誉。例如崔莺莺月夜焚香拜月,张生隔墙观望,继而吟诗曰:“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而崔莺莺随即和曰:“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可以看出崔莺莺在诗词歌赋上反应敏捷,造诣颇深,并不压于张生。
其三,自有主张。
崔莺莺从一个听从父母安排的情事到自作主张,勇敢追求自己幸福,在剧中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是不满,从“兰闺久寂寞“诗中可看出她的幽怨,压抑和苦闷,渴望着能够冲破束缚。
其次是复苏,殿前邂逅,莺莺对张生却是一步一回头,临去那一秋波的脉脉含情不仅仅是崔莺莺和张生二人爱情开始的源头,而且十分直观地给我们展示了崔莺莺人性的复苏以及对追求自由爱情的渴望。
其三是叛逆,西厢私会,一般的大家闺秀是不敢做这样出阁的事情的,名节就是古代女子的生命啊,而莺莺敢于私会张生,并把自己身体交给了对方,这种叛逆的个性多么伟大。
最后,崔莺莺胜利了,以个人意愿追求爱情和幸福。
还有,莺莺对张生的爱是纯洁的、简单的、不参杂任何功利目的的。在这方面莺莺的表现比张生更为出色也更为热烈。我们在后面再细说。
王实甫在剧中对男主张生的塑造也较完整,赤裸裸展示了张生的【男人劣根性】,如见到崔莺莺的魂飞魄散,不时性幻想,动不动就得相思病,也不敢自己去争,只哭。靠一个婢女来拯救自己的爱情。
第二妙语言之妙
西厢记的语言艺术,历史以来各位评论家都是赞叹不已,一方面的吸收民间语言浅白,另外一方面吸收唐诗宋词的精美,两者结合,一是优美,二是幽默。
优美之妙:华丽生动。
西厢记的经典句子太多了,我就列举几个吧。
其一【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出自《西厢记第一本/楔子》
意思是落花纷纷落在水中,使溪水都变成了红色的,这么多的落花带着不愿离枝的愁绪,默默无语地埋怨吹落它们的东风。暗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只恨世事无常。
其二【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出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
意思是不管是悲欢的时候还是离合的时候,都在一杯酒中慢慢沉淀,喝完之后呢,东南西北大家便各自分开了。暗示人间悲欢离合是常事。
其三【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出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 意思是云天蓝碧,黄花落满地,西风紧紧吹,更有北雁纷纷往南飞。秋之萧杀配以离人的伤心泪。表达离别的凄苦。
而大家熟悉的【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首诗虽然在西厢记第三本第二则出现过,实际上最早是唐朝元稹编撰《莺莺传》里出现的。《西厢记》就是根据《莺莺传》改写的,在元稹的故事里,张生是一个始乱终弃的渣男。
这首诗大意是月下痴等,花影摇动,还以为是心上人来了。表达热切等待情人到来的心情,兴奋而迷乱。
我们再来说幽默之妙。
幽默之妙:意趣横生。
幽默能让我们读完掩卷大笑啊。
你看《西厢记》张生初次跳墙抱错人的精彩片段: 张生:小姐,你来也。(搂住红娘)
红娘:禽兽,是我,你得看仔细着,若是夫人怎了?
张生:小生害得眼花,搂得慌了些儿,不知是谁,望乞恕罪!
红娘:便做道搂得慌呵,你也索觑咱,多管是(八成是)饿得你个穷神眼花。 这等幽默,形象生动,跃然纸上。
其三情感之妙:真爱没有附加条件。
记得前面说莺莺对张生的爱是纯洁的、简单的、不参杂任何功利目的的。在哪里可以体现出来呢?就在《西厢记》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之一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
老夫人带着崔莺莺、红娘在长亭送别.
老夫人说: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意思就是你一定要争气啊,不要辱没了我们家莺莺啊,一定得考个状元回来哦。
张生怎么回答: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意思是我的才华如此出色,考个功名,做个官跟地上捡一根草那么容易,你瞧,张生挺自大的哈。
崔莺莺开口说什么: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意思,亲爱的,你这一去能不能做官无所谓,最重要是早点回来。
你看,这爱是不是纯洁,莺莺根本不看重张生做不做官,对荣华富贵视若浮云。张生去京城考取功名完全是为了迎合老夫人的要求,而不是崔莺莺的要求,崔莺莺只想与张生长相厮守,白头到老。
这种纯洁的爱,放到现在也是珍贵的。
现在【爱情物价化】已经成为风尚,不是彩礼多少,就是至少房子一套,车子一辆。
怪不得有人说,这个时代的爱情都沾满了金钱的灰尘。
长亭外,莺莺担心张生考取功名后有可能会负心婚变,故意还对张生说“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意思是【抛弃我的人儿现在何方?想当初对我是何等相亲。还应当用当时对我的一番情意去爱怜眼前的新人。】其实是督促着张生不要忘了自己在这里等着他。
各位,这样的情感能不感动天地吗?
三、女性的第一觉醒:爱的觉醒。
我们一直在聊女性的觉醒以及女性的平等。
1949年法国思想家西蒙娜·波伏娃创作了一本社会学著作叫《第二性》,其提出了女性获得经济独立的必要性,也强调了只有女性经济地位变化才能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但七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社会依然充满偏见,恰如书中所说:但情况依然是,女人打扮得越漂亮,她就越受到尊重;她越是需要工作,绝佳的外貌对她就越是有利;姣好容貌是一种武器,一面旗帜,一种防御,一封推荐信。
现实依然是,人们会用柔弱、善良、温和、感性、被动、顺从、忸怩、娇弱、小鸟依人、爱唠叨等形容词来描述女性,而把理性、果断、独立、探索、勇敢、刚强等归于男性气质。
我们在呼唤【女性觉醒】,究竟要怎么样才是觉醒呢?
在我看来,像崔莺莺这样【爱的觉醒】才是第一步。
崔莺莺因为偶遇张生,最终因爱把人性追求自由展现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爱才是它觉醒的启蒙,是黑暗大地的第一束光。
而我们很多人真的过的是“一种没有雄心也没有激情的金光闪闪的平庸,漫无目的,无限地周而复始的日子,缓缓地滑向死亡,不寻思原因的生活。原封不动地保存和重复世界,看来既不可取,也不可能。”
现在恋爱自由了,但自由的是爱吗?还是一种认为要恋爱的欲望?
很多人说,在北上广不敢恋爱,一是没有物质基础,二是没有时间。
从这点说,我们对于恋爱,只是两个肉体为了完成【社会角色】而给自己下的一个任务、一个订单而已。
我们连爱都不敢,谈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觉醒?
中国人其实是有自己独特的恋爱价值的。
那是一种超越时间的思想: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那是一种截断空间的哲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在爱情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把握生命真实,思考存在意义的价值。
在《西厢记》里我们读到了崔莺莺完成了这样的生命价值、生存价值。
我们呢?
四、为你选书:长亭送别节选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末云)有甚言语嘱付小生咱?(旦唱)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西厢记》,今天就与大家分享到这里。晚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