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生以十余骑退敌数万,为进谏喷皇帝一脸口水,死后还享一日国丧

 无风起念 2020-07-25

古时的谏官在大多数时候都形同虚设,因为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去挑战皇帝的权威,唐朝时期的唐太宗和魏征算是一对特例 ,唐太宗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魏征忠肝义胆,为民上谏。而在宋朝时期,文功武治的宋仁宗鼻尖也曾有两次沾上大臣的唾沫,一次是包拯,另一次则是谏官余靖干的。

据史书记载,一次,仁宗准备修一座宝塔,为了防止大臣反对,他早早退朝。此时,余靖站了出来,大声责备仁宗大错特错,并请求他当即改正自个的过错。仁宗身为九五之尊,当然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余靖毫不给宋仁宗留脸面,对着宋仁宗就是一通指责,说他固执己见,不听群臣意见等等,这宋仁宗也是好脾气,只得退让,收回兴修宝塔的决定。余靖说得激昂,唾沫四溅,犹如下雨。仁宗脸上被溅满唾沫,好气又好笑地道:“被一臭汉薰杀,喷唾在吾面上。”

余靖不只敢谏,他在交际上也颇有建树。仁宗时,国家分裂严重,西夏、辽与宋朝屡次发作战役,民不聊生。余婧毛遂自荐,自愿出使辽国,获取和平。然后,余靖带着十余骑前去见辽兴宗。他长长一揖,夸夸其谈,直辩得辽国君主哑口无言。

三方谈判,终究是磕磕绊绊,当西夏国主元昊提出和解条件为岁币26万,满朝一致同意时,余靖却敏锐地看出其间的危机:当年澶渊之盟,宋予辽岁币30万,这次给西夏26万,辽国传闻后,一定会请求添加岁币的,“无厌之求,自此始矣”。

可见,余婧身为谏官,不仅精通外交手段,政治敏感度高于普通群臣,宋仁宗得此一臣,如获至宝,怎敢还怪罪他的激进谏言呢?

1064年,英宗登基,拜余靖为工部尚书,但余婧早已不复当年的神采飞扬。但是,他仍铁骨铮铮,立志效国。第二年,它仍坚持回京述职,年事已高的他路染风寒,在他乡长别于世。举国为此沉痛,皇帝特意为他辍朝一日,以示悼念,这已经达到了当时国丧的级别。

虽然余靖离开了他深爱的大宋王朝,但他对于宋朝的君主和臣民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