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球形的天与方形的地,不能吻合,为何“天圆地方”却一直流传?

 无风起念 2020-07-25

我国古时候的人们,对于宇宙充满了很多好奇,在天文方面也有着自己的一套见解,且在当时也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国的。而现代总是有些人崇洋媚外,对中国的天文学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中国古代坚持的“天圆地方”是很错误的学说,并用这个例子说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并没有人们想象中地那么先进。

实际上,很多人都误会了古代人了,他们所说的“天圆地方”,并不是我们所理解上的字面意思。“天圆地方”常常被认为是人们普遍认识的“盖天论”,也就是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古代的早期,确实人们的认知也就是这样。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古人对于“盖天论”提出了质疑。

春秋战国时期《曾子·天圆》提到“如诚天圆地方,则是四角之掩。”,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真是天圆地方,那么半球形的天与方形的大地怎么能够吻合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不认可“盖天论”这一说法了。

那为什么中国古代关于“天圆地方”的说法一直保存了下来,并没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此消失呢?那是因为后来古代所说的“天圆地方”的意思发生了转变。

易经里的《说卦传》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圆以神,方以知。”,就是说“圆”代表着不可知的东西,而“方”代表着我们可以知道、掌握的事物。所以说“天圆地方”里面的“圆”与“方”,是和《说卦传》里所说的是同一个意思。

古代人说的“天圆地方”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宇宙是不可知的、神秘的,大地上的所有事物相比起宇宙,则是更容易被人们所熟悉、知晓的。

“天圆地方”不是古代人们对于科学天文研究的一种主张,而是人们对于世间万物的一种哲学的说法。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天圆地方”,我们会发现古人所说的,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

而中国古人也有从道德文化的角度来解释“天圆地方”,比如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则认为“天圆地方”的意思是天道循环,是一个圆,而地上的生物各司其职,不逾矩,方方正正。

而古代的人们还提出了“浑天说”和“宣夜说”,都是体现我国古代天文高度发展的重要证据。张衡的《张衡浑仪注》中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对“浑天说”进行了形象的解释,意思是天像一个鸡蛋,而大地则是鸡蛋里的蛋黄,独自存在于天里面,天比地大

这个说法虽然和现代社会的科学天文还是有一定的出入的,但是比“盖天论”要先进得多。

而“宣夜说”则主张“日月众星,自然浮生于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它创造了天体漂浮于气体中的理论,并且在它的进一步发展中认为连天体自身、包括遥远的恒星和银河都是由气体组成。这个学说和现代的科学天文的认识,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的。

可见,古人的智慧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中国古代的科学天文发展确实也是人们叹服的,看到这里,你还会说中国古人对天文学是愚昧无知的吗?

参考资料:《曾子·天圆》、《易经》、《吕氏春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