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艾灸很简单,用熏器灸来温暖你的人生!转给需要的人!

 培训班背包 2020-07-25

  【概述】

  熏器灸法是指将艾条一端或以艾绒置于特制的熏灸器内点燃后,以其艾烟熏灸患处的一种施灸方法。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以特制的熏灸器为主,亦用艾条直接熏灸。

  熏器灸法具有操作简便、无痛苦、费用低廉、无毒性和不良反应,在理论上突破了艾灸仅能治疗虚寒阴证,不能治疗实热阳证的禁忌,扩大了艾灸的适用范围,值得推广使用。目前,对于熏器灸法的作用较为肯定,但对其内在治疗规律掌握较为粗浅,特别是对其作用机制的认识相对薄弱。尽管在抑杀多种致病菌方面有一些实验数据,但在其他方面仅停留在理性推理层面,未能从临床或实验设计角度展开研究。诸如此类问题,值得重视和研究。

  【功效】

  开泄揍理、疏散热邪、除湿解毒、扶助正气。

  【适应症】

  主要用于外伤性感染、疮疡等治疗。亦有用以治疗疥疮(采用传统的方法)等病证。

  【施灸准备】

  熏灸器,棉手帕,艾绒,线香,火柴或打火机,甲紫,0.9%生理盐水,消毒敷料,胶布等。

  【施灸方法】

  熏灸法主要取阿是穴,即病灶处。具体方法可分为以下二类。

  1.灸器熏灸法:患者取适当体位,充分暴露患部。先用0.9%的生理盐水局部清洗,去除表皮及脓性分泌物。然后将艾条切成小段或艾绒(亦有在艾绒中掺入其他药物),置于特制的手持艾烟熏灸器中(状如带烟囱的小炉)燃烧,并将熏灸器置于创面的稍下方,使烟囱口对准患处(距离皮肤约3~5cm左右)每次熏灸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熏灸30~60分钟。使创面形成一层薄黄色油膜,周围皮肤红润、温热。

  2.灸条熏灸法:取艾条一支,点燃一端,在所选的穴区下方进行熏灸。其操作同温和灸。不过,温和灸是艾条置于穴区的上方,而熏灸法则是置于下方,使艾烟能熏至患处,同时患处只感到温热而无灼痛。某些部位艾烟难以熏到的,如耳孔等,可用嘴往病灶方向轻吹,因又有称吹灸的。每次灸30~60分钟左右,使局部皮肤潮红,疮面形成一层薄黄色油膜。

  上述二法,灸毕后,均采取对灸治疮面行消毒敷料包扎。每日熏灸1~2次,连续灸治不间断,直至痊愈。通过临床研究,证实:针对不同的致病菌,熏灸时间有差别:金黄色葡萄球菌艾熏30分钟即可杀灭,白色链球菌需40分钟,而绿脓杆菌则需60分钟,方可杀灭。

  【注意事项】

  (1)本法灸治时,一定要灸至足够的时间,尤其当疮面较大时,更须延长时间,否则难以奏效。

  (2)疮而有脓性分泌物时,应清除后再进行熏灸。

  【经验辑要】

  (1)汉代《五十二病方》,有用干艾、柳蕈熏治“朐养(肛门部瘙痒”的记载。

  (2)《普济方》记载:“治疗赤白痢久不瘥……烧艾于管中,熏下部,令烟大尽。”

  (3)《本草纲目》提到:“疮疥熏法:熟蕲艾一两,木鳖子三钱,雄黄二钱,硫磺~钱,为末揉入艾中,分作四条,每以一条安阴阳瓦中,置被里烘熏。”

  (4)《肘后备急方》明确提到灸器熏灸的方法:“中风掣痛,不仁不随,并以干艾斛许,揉团纳瓦甑中,并下塞诸孔,独留一目,以痛处着甑目而烧艾熏之,一时即知矣。”

  【灸法备注】

  本法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有用干艾、柳蕈熏治“朐养(肛门部瘙痒”的记载。在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明确提到灸器熏灸的方法:“中风掣痛,不仁不随,并以干艾斛许,揉团纳瓦甑中,并下塞诸孔,独留一目,以痛处着甑目而烧艾熏之,一时即知矣。”到后世无论在方法和治疗范围都有一定发展。如《普济方》云:“治疗赤白痢久不瘥……烧艾于管中,熏下部,令烟大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亦提到:“疮疥熏法:熟蕲艾一两,木鳖子三钱,雄黄二钱,硫黄一钱,为末揉入艾中,分作四条,每以一条安阴阳瓦中,置被里烘熏。”直至20世纪80年代本法才真正得到重视。不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观察,而且开展了较为深入的实验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