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治疗70余种疾病,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小柴胡汤的使用要点在这里!

 cys1 2020-07-25
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

写在前面的话: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对卫生部和人事部认定的500名全国名老中医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名老中医临床常用方不超过30首,其中经方及其变方高达21首,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充分说明了经方在中医临床中重要地位。但是,在很长时间里,经方被严重忽略,经方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本人有一个初步设想,欲挑选临床的常用50首经方来讲解,理论结合临床,力图做到通俗易懂。如果能够把这50首经方掌握并灵活的运用于临床,这个医生已经很了不得了!

中医的学习并不难,中医其实是非常大众化、生活化的东西,坚决反对神话中医!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经方学苑>姊妹号<杏林明医>正式开通,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每天一期,助力中医人的成长!)

1
从一则案例说起

二十年前,曾治某校一女工,月经期间出现受了寒,然后就发热怕冷,这个发热怕冷有一个特点,就是一会寒,一会热,呈现一种寒热交作的状态。伴见心烦胸满,瞑目谵语,小腹还有点疼痛。这个病迁延六七了日,也吃了数剂中药,可是没一点效果。病人来的时候,一听她是经期受寒,然后还有发热交作的主症,我认为是正值经期,邪热乘虚侵入血室,与血搏结而发病。拟小柴胡汤,用柴胡12克。

当时有人怀疑柴胡使用过量,劝病人不要服。病家犹豫不决,又来询我。我说:寒热往来,心烦胸满,非柴胡不解,并用陈修园《时方妙用》柴胡“少用四钱,多用八钱”一句相慰,力主大胆服用,病家才欣然而去。结果只吃了一剂,诸症均除。
     

2
我说小柴胡

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少阳病?其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这外邪或是从太阳转入而来,如“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伤寒论》266 条)。或是外邪直接入侵少阳,结于胁下所致。如“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人,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体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卜,故使呕也”(《伤寒论》97条)。

其主症,少阳病有七大主症: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伤寒邪犯少阳,病在半表半里,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邪胜欲入里并于阴,故往来寒热,这也是本方证的发热特点。

对于”寒热往来”这一表现临床应当活看。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更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敏状态。所谓“往来”也有特殊意义。黄煌老师将其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有时”。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小柴胡汤主治的这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无附子干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热。“寒热往来”常“如疟状”,但“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但确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疟,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灵枢·经脉篇》云:“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其支者……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而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关于“苦满”较不易理解。这个苦满是患者自觉的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也有他觉指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

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简而言之,这个“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是疾病累及胃肠,消化道功能受影响的结果,“烦”、“喜”、“默默”这些词带有很大的感情色彩,反映了患者主观感觉的过于敏感和情绪的相当低落。少阳病的舌脉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邪未入里,所以舌苔是薄白的;脉弦,是少阳病之主脉。。。

伤寒,邪在表者,当从汗解;邪在里者,则当攻下;今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则非汗下之所宜,故用和解之法。小柴胡中用柴胡、黄芩和解表里,柴胡透达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散,又能疏泄气机之郁滞。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一表一里使得邪热外透内清,从而达到和解少阳之目的。半夏、生姜(乃小半夏汤)和胃降逆止呕,针对“喜呕”。人参、甘草、生姜、大枣乃是张仲景的”补益团队”,主治默默不欲饮食(注意在讲小青龙头时将姜、辛、味、夏概括为张仲景的”化饮团队”)。。其中柴胡和甘草是本方的核心成分,这一点从方后的条文加减可以看出。黄芩可去,半夏可去,人参、大枣、生姜可去,独独柴胡与甘草却不去。

3
实战技巧

小柴胡汤是临床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张处方,其运用范围极其广泛。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中就有20条的记载。据不完全统计,现代医家用小柴胡汤治疗的病种就有70余种,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

过敏性皮炎、荨麻疹、异位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其发病具有休作有时的特点,此外,患者大多对风冷过敏,属往来寒热的范畴,可考虑使用小柴胡汤加荆芥10克、防风10克、石膏30克、连翘15;


支气管炎、迁延性咳嗽服用抗菌素无效者,加五味子、干姜;


甲状腺机能亢进、或甲状腺瘤,出现有胸胁苦满者,可用小柴胡汤加牡蛎、知母等。本人曾治疗一位甲亢患者,因服用他巴唑等,导致药源性肝损害,并全身消瘦,两眼外突,手抖心慌。服用小柴胡汤加白芍2月后,不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而且突眼症也明显好转;


突发性耳聋、中耳炎、鼓膜炎等,用小柴胡汤加连翘、山栀等;甘草大剂量使用时,要加泽泻、茯苓以防出现水肿。


小柴胡汤合方使用的经验是:

精神症状明显见情绪低落或伴有梅核气时,与半夏厚朴汤合用,此即是柴朴汤;


肿瘤手术或化疗后,病人体质虚弱见汗出恶风者,与桂枝汤合用,此即是柴胡桂枝汤;


肺炎见咳嗽痰多而粘黄,心下有压痛者,与小陷胸汤合用,名柴陷汤;


伴有水肿或腹泻水样便者,与五苓散合用,谓之柴苓汤;


伴有舌苔白厚,不欲饮食者,与平胃散合用,称为柴平煎;


泌尿系肿瘤如前列腺癌见小便不利及血尿者,与猪苓汤合用。

……

4
答疑

对于“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的认识

《伤寒论》101条曾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柴胡证”应理解为小柴胡汤的适应证,其在《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记载中即多达20条,内涵较为丰富。仲景在《伤寒论》96条中作了集中的叙述,包括四大主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与七个或然症:“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另有263条少阳病提纲:“口苦,咽干,目眩”,后世亦视之为本方的主症,特别是目眩。那么,临床运用小柴胡汤时究竟如何掌握?仲景所言“但见一症便是”,就是重要的依据。而这”一症”则是指主症而言,因为或然症是不-定出现的病状,仅供参考,所以不能把主症与或然症一视同仁,临证时若见某一或然症即用小柴胡汤,显然依据不足。前贤在这方面不乏论述,但是我个人比较赞同日本汤本求的看法。他在《皇汉医学丛书》卷2引刘栋氏公:“凡柴胡汤证中之往来寒热一症,胸胁苫满一症,默默不欲饮食一症,心烦喜呕一症之四症中,但见一症,即当服柴胡汤,其他各症,不必悉具也。

前贤选注:

柯琴:“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也。少阳之气游行三焦,而司一身腠理之开合。血弱气虚,腠理开发,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邪正分争,故往来寒热。与伤寒头痛发热而脉弦细、中风两无关者,皆是虑火游行于半表,故取柴胡之轻清微苦微寒者以解表邪,即以人参之微甘微温者,预补其正气,使里气和而外邪勿得人也。其口苦咽干、目眩目赤、头汗心烦、舌苔等症,皆虚火游行于半里,故用黄芩之苦寒以清之,即用甘、枣之甘以缓之,亦以提防三阴之受邪也。太阳伤寒则呕逆,中风则干呕,此欲呕者,邪正相搏于半里,故欲呕而不逆。胁居一身之半,为少阳之枢,邪结于胁,则枢机不利,所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也。引用姜、半之辛散,一以佐柴、芩而逐邪,一以行甘、枣之泥滞。可以止呕者,即可以泻满矣”(《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下)。

秦伯末:“和解,是和其里而解其表。和其里不使邪再内犯,解其表仍使邪从外出,含有安内攘外的意义,目的还在祛邪。所以小柴胡汤用柴胡、黄芩清热透邪,又用人参、甘草和中,佐以半夏、姜、枣止呕而和营卫。这方法不仅用于外感发热,内伤杂证出现不规则的寒热往来,也能用来加减。”《谦斋医学讲稿》)

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