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棠依旧隽永 │【特稿】吟诵南京的当代格律体新诗两首(复合式)

 二泉映月听松涛 2020-07-26

登临燕子矶

掠江石燕,云中遗迹
是不舍东流逝水
还是被绿野所迷


谁说凭栏不可独自
看长风浩荡,送我满襟豪气


赤壁千寻,白云万里
念天地悠悠,都是当年情意


六朝绮梦,十朝都会
闻弦歌袅袅,悄随烟雨更替


还记得诗仙仗剑登临
吞江醉石与明月并立
是惊涛拍岸赶来助兴
邀影起舞趁微醺题壁


夕阳西下,回望滩头
静默同胞罹难处
不忍听,悠远长笛




梦回江南
——东园轩赏江南园林建筑

还未进大门

就听见丝竹萦廻

遂想起余光中

和他江南众多的表妹



雨突然而至

衔着江南的黄梅

为丰盛的午宴

增添几分有韵的滋味



小桥水石相映

带我梦回金陵




作者简介

周琪(网名:海棠依旧),女,回族。1956年6月生于南京。祖籍哈尔滨。重庆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大足区作家协会会员,双桥经开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格律体新诗及传统诗词创作,2017年与上海诗人王民胜合著《新月吟草》一书。曾应邀出席中国新诗研究所在西南大学召开的“新诗形式美学对话会”,讨教论文《格律体新诗无限多样性的形式探索》,两度应邀赴我国台湾地区进行交流。此外,作品散见于《太湖》《满族艺苑》《重庆艺苑》《东方诗风》《2013重庆新诗年鉴》等。

小词典
格律体新诗又名“新格律诗”和“现代格律诗”,从诞生那时起,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诗学理论,新格律诗人、理论批评家们就从未停止过对其探索的脚步。
从“五四”至今,格律体新诗经历了四个阶段,即:

1。酝酿期——“五四”到1925年,探索者包括郭沫若、刘半农、刘大白、宗白华等诗人;
2。建设期——1926到1931年, 闻一多发表被后人称为新格律诗理论奠基石的《诗的格律》,明确提出新诗应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三美”主张。由于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陈梦家、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新月派诗人的大力推崇和努力实践,新格律诗创研局面一度繁荣;
3。潜伏期——1932年到1976年,创作新格律诗的高潮虽已过去,但仍有不少诗人如何其芳、卞之琳、林庚、袁水拍、袁可嘉、臧克家、王亚平、余冠英、邹绛、鲁藜、阮章竞、绿原、屠岸、公木等坚持创作格律体新诗,并在理论上进行探索;
4。新时期——1976年后,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改革开放的国策,有力地推动了新格律诗创研事业的历史性复兴。1980年1月,《诗刊》发表了林子的十四行组诗,稍后,花城等出版社推出了唐湜的《海陵王》和《幻美之旅》、林子的《给他》、屠岸的《屠岸十四行诗》等新格律诗集。

相关论述

古人把诗歌称为韵文,把无韵的其它文体统称为散文。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格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

任何一个格律体式,都会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格律体新诗的出现,也是这种变化的延续。中国新诗诞生之初,即分化为自由诗和格律体新诗两种形式。自由诗属于舶来品,100多年前由美国诗人惠特曼创造。西方有了自由诗以后,其它格律诗仍然存在,诗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采用何种诗歌创作形式。而在中国,自由诗占据了主流地位,格律体新诗曾经一度处于被忽略的边沿位置。由于自由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使得诗歌界一直难以构建其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其审美共识,以至至今不能“成方圆”。


进军随艺而来 │ 秋天的焦山

百合清风徐来 │ 千年古村的光耀

松涛视听沙龙 │ 橙黄橘绿时,石象路赏秋!

雅洪文艺视界 │ 吕其明谱曲的《红旗颂》今晚响彻天安门广场

天成光影境界 │ 仙境中的稀世珍禽,它居然取代天鹅成了芭蕾舞的主角!

松涛视听沙龙 │【音乐欣赏】陈蓉晖《遥远的小渔村》——聆听悠扬琴声下那一抹幽远的意境

【探索】唱疗——用声音打通人体经络,使你青春永驻!

我们不做信息搬运工,我们是原创新工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