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涛视听沙龙 │ 歌唱高级感:沈湘大师声乐教学关于美声唱法的特点(二)

 二泉映月听松涛 2020-07-26

凛然正气,贯其一生。虽多坎坷,幽默达观处逆,宽恕忠厚待人,多思敏学求艺。爱国爱人爱艺之心,终生不变。教授声乐凡四十六年,高徒如云,名满天下,异邦学子,慕名远求。斯人虽去,余音不散。古人云:‘大乐与天地同和’,诚斯言哉!

——著名音乐学家田青1994年为纪念沈湘先生撰写的碑文

一个人一生可能很多的老师,就是说从小学幼儿园中学到大学有很多位老师,但是你有个最主要的老师,我觉得沈先生是我最主要的老师,他是对我的整个的事业,对我的思想,包括对待人接物,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包括对美学方面的一些观点,认识他对我是起关键性的作用的。

以上这段话是我国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在回忆恩师沈湘教授时所发出的肺腑之言。

金铁霖自1981年执教中国音乐学院,开始民族声乐教学的探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他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民族唱法的教学道路。包括李谷一、宋祖英、张也、董文华、阎维文、戴玉强、李丹阳、吴碧霞、铁金、刘玉婉、孙丽英、程桂兰、吕继宏、刘斌、牟玄甫、胡薇、祖海、张燕、李晖、王丽达、陈笠笠、张迈、吕薇、黄华丽、阿拉泰、唐佩珠、郭瓦·加毛吉、刘辉、雷岩、金小凤、吴琼、韩延文、董华、高咏梅、周金星、于连华、王绍玫、王世魁、黎光、湘女、于丽红、方琼、王世惠、李海鸥、谢琳、王永春、柏林林、高韵、夏阳、常思思、周燕君、马晓梦等、朱之文(大衣哥),以及香港歌星黎明、李嘉欣等都曾拜他为师。

师恩难忘意深浓,,桃李人间茂万丛.。历苦耕耘勤育李,谆谆教诲记心中。

尤其感人的是,沈湘教授还把一名农家娃培养成了教授。男高音歌唱家黑海涛现在是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副教授,他与沈湘的师生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黑海涛的哥哥黑海峰曾是沈湘教授极为器重的学生,后来黑海峰发生了意外,他的离去令沈湘教授痛心不已。数年以后,沈湘教授又收下了还是农家男孩的黑海涛,在沈湘教授的倾心栽培下,他最终两次夺得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

提起往事,黑海涛说沈湘教授能收像他这样对音乐一片空白的学生是一次破例,是沈湘教授成就了他。

无独有偶。更有戏剧性的是,作为奥地利皇家歌剧院的首席歌唱家黑海涛,虽然仅仅是北京音乐学院的一位来自陕北地区的学生,但遇到帕瓦罗蒂后命运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到北京来的时候,顺便去了趟北京音乐学院。机会难得,当时许多有背景的人都想让这位歌王听一听自己子女的歌唱。帕瓦罗蒂耐着性子听,不置可否。这时,窗外有一男孩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无人入睡》,歌者就是从陕北山区来的学生黑海涛。

他知道自己没有机会见到帕瓦罗蒂,只能凭借歌声推荐自己。听到窗外的歌声,帕瓦罗蒂说:“这个学生的声音像我。”接着他又说:“这个学生叫什么名字?我要见他!并收他做我的学生!”

后来,帕瓦罗蒂亲自张罗黑海涛出国深造事宜(但终因种种原因而未拿到签证)。1998年,意大利举行世界声乐大赛,正在奥地利学习的黑海涛写信给帕瓦罗蒂。于是,帕瓦罗蒂亲自给意大利总统写信,终于使海涛成行,并在那次大赛上获得名次。

时过境迁,新人辈出。但是,作为中国美声唱法的积极探索者和先驱,他所总结的声乐教学艺术体系,至今对声乐艺术的可持续性发展仍具有指导意义和研究价值。

今天,我们继续去了解一下沈湘声乐教学方法——美声唱法的特点:

在美声唱法中,男声不存在像老生那样的唱法,老生用真声的比例多。女声更接近青衣,指的是真声假声混合的程度,主要区别在共鸣腔体的运用上。尽量解放你可能用得上的共鸣,当然这里有个审美的问题,用太多的共鸣就不自然了,既要用好共鸣,又要用得自然,这得有适当的尺度分寸,可是艺术很难用几尺几寸来衡量。

各种类别、各个时代不一样,各种风格、各种形式也不一样。歌剧、艺术歌曲、清唱剧在美声唱法中有各种不同的用法,这需要用歌唱的感觉和灵敏的听觉去辨别。

沈湘音乐会宣传片

总之,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这种唱法在真声的基础上,随着音高的上升,假声的成分逐渐增多而变得以假声为主。要利用更全的共鸣,男女、高低的唱法是统一的,这是美声唱法的最大特点。 

我国戏曲声部的划分不是按男高、女高、中音、低音;而是按行当,各个行当有各行当的唱法,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行当唱法是一样的。在戏曲中,某一类人物是指正面人物、反面人物、丑角等,他们的唱法是不样的。

美声唱法表现各种人物,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在唱法上是一样的,但是唱出的人物性格是不一样的。美声唱法是高低声部不同,戏曲唱法是行当不同,高低差不多,例如:老生与黑头唱法不一样,但音域差不多,黑头稍低也低不了多少。老生张嘴就是A2,一个弯上去就是B2。行当不一样,唱法就不一样。在我国传统的戏曲里没有真正的重唱,因为我们没有和声的基础,后来样板戏写了和声,那是尝试,传统戏曲不是这样。

关于唱法,可从各个角度来说,嗓子的用法可以有各式各样的,共鸣状态的选择可以有所不同,从语言的形状,加上带共鸣的语言是什么形态,就可以区别是什么唱法。民歌也好,戏曲也好,都有唱法的区别。我们声乐教学会涉及到不同声部,不同唱法,如果美声、民族什么都教,我想这样谈这些问题也许会有些帮助。因为这里唱法上的关系都是一样,但共鸣的比例不一样,唱出来的音响也不一样。 

沈湘:好的歌声靠共鸣,元音变共鸣,前嘴修音色,艺术大于技术(教学视频)

有关美声唱法的学派与风格(问题),有学生问我怎样区分美声唱法的学派,我想世界上只有两大学派,一个是好学派,一个是坏学派。我倒想讲讲风格问题。唱不同风格的作品,选择曲目不一样;风格不一样嗓子的用法当然不一样。但从技术本身来看,俄罗斯学派有好有坏,意大利学派也有好有坏。

1988年在意大利那坡里举办玛利亚·卡拉斯国际声乐比赛,请我当评委,比赛结果进入决赛的10个人中,唯一的男声是一名日本的小嗓男高,还没有高音,整个比赛中连一个像样的男声都没有。

意大利的声乐学派也有好与不好之分。真可惜呀!虽然美声唱法出自意大利,但有些老师完全不是传统的意大利学派,去意大利学习的人想找个教美声唱法的优秀的老师很难很难,歌唱的好与不好有唱法问题也有风格问题,譬如:俄罗斯有些唱法口腔用的比较多,尤其是男中音。这是他们语言的特点,也不绝对是方法好坏,不完全因为用他们的作品、他们的语言、训练出来的就是这个味儿,其中有方法问题,如果方法不改,唱其他国家的作品也是这个味儿。

现在科学这么发达,又这么方便,人与人的关系就更近了。维也纳放一个新年音乐会,全世界都听得见看得见了。同时,谁也不比谁先知道。学派的距离越来越近了。如果说有区别是语言和风格上的区别,因为风格不同,要求的技术方法也有区别。 要掌握原则,也须灵活运用。关于歌唱乐器使用问题,好的真好,但也有各式各样的好,好的并不绝对一样,这是一般规律。

总的原则是唱什么就该是什么味儿,唱自己的民歌,你可在语言和共鸣上选择哪个多点,哪个少点,老百姓更喜欢语言比较亲切感情更健康的演唱。歌唱乐器使用有多种方法,但原则上是不能付出太多代价,尽量做到非常省力,既知道该怎么用方法,又不费劲,这种方法就是好的。

大的原则清楚了,小的问题可以调整,语言问题更是这样。德国人比较重视语言,他们对歌剧或艺术歌曲的要求也不一样。我跟一个卖唱片的外国人一起听一张唱片,是Perttile唱的,他是继Caruso以后在Seala唱主角的,卖唱片的外国人说他唱得有点“冒”,我说我喜欢;卖唱片的又说“关”(指进高声区的“关闭”也叫“掩盖”)得太多。

外国人各有各的喜爱,民族的审美也不一样。所以,允许我们把美声学到手,按我们的办法唱,让它符合我们感情的需要。但一定要合理,你说我要创新,如果违背了科学的方法,那你自找麻烦,在合理的范围内,你可以创新嘛!包括掩盖,那是为唱意大利歌剧用的,为唱好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可以改嘛!为什么不可以?既要掌握原则,也可以灵活运用。但有些基本的原则,你违背到不科学的地步,自己会吃亏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