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学高校哪家强?六大历史节点教你读懂近现代茶学教育

 祥雲山人杨克昌 2020-07-27

说起茶学啊,大家提及最多的可能是唐代“茶圣”陆羽与其著作《茶经》,那您知道茶学教育在中国近现代是怎么诞生和发展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近现代茶学教育的那些“第一”,看这门拥有悠久历史的学科,是如何与现代教育接轨的。

一、设置茶业课程的最早记载

我国茶学教育最早始于1899年湖北省开办农务学堂,当时开设的七门主要课程中,就有“茶务”课,这是中国茶业设课教授的最早记载。而茶业教育真正单独开班教学,是从1910年,四川省茶盐道尹创办四川通省茶务讲习所开始的,该所后迁成都,改为省立高等茶叶学校,学制三年,共毕业18个班,并于1935年停办。


二、第一次开设茶作学科

1930年,广州中山大学农学院成立茶蔗部设茶作、蔗作两专科,学制2年,1933年改为4年制本科,开辟茶园,建立茶叶初制厂,培养高级茶叶人才,这是我国在高等院校中首次设置茶作学科。


三、第一个茶叶专业系科

1939年至1940年,经复旦大学代理校长吴南轩、教务长孙寒冰和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处处长吴觉农倡议,在重庆复旦大学创建四年制的茶叶组和两年制的茶叶专修科,吴觉农任系科主任。主要专业课程有《茶业概论》《茶树栽培》《茶叶制造》《茶叶贸易》《茶叶检验》《茶树病虫害防治》等。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在高校中独立设置的第一个茶叶专业系科。

1940年至1952年间,培养出第一批拥有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的高学历茶学人才近200人,这一批人成为我国高等院校茶学学科发展的主流。与此同时,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金陵大学、中山大学等都在农学院开设过茶学学科。


四、建立全国统一的茶叶专业教学计划

20世纪50年代以来,茶学教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1952年,复旦大学茶学专修科,调入安徽农业大学前身安徽大学农学院,拥有王泽农、陈椽等著名教授。1951年,湖南农业大学前身湖南农学院,从湖南大学分调出来,成立茶学组,拥有陈兴琰、陆松侯等著名教授。1952年,浙江农学院创办茶业专修科;武汉大学茶叶专修科并入华中农学院; 1954年华中农学院茶叶专修科并入浙江农学院,也就是如今的浙江大学茶学系,拥有庄晚芳、张堂恒等著名教授。

1956年安徽农学院、浙江农学院、湖南农学院、西南农学院成立茶学本科专业,开始建立全国统一的茶叶专业教学计划,并协作编写统一专业教材,1957年、1962年浙江农学院茶学专业分别首次招收留学生和硕士研究生。


五、设立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
园艺学科组茶学组

1977年全国高校恢复招生后,华南农业大学前身华南农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前身四川农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前身福建农学院、云南农业大学前身云南农学院等9所农林院校,相继成立茶学专业和茶学系,并于1978 年重新统编茶树栽培学、制茶学、茶树良种繁育、茶叶生物化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树病虫害及茶叶机械等七本全国茶学专业通用教材。

1984年,农业部设立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园艺学科组茶学组,组织编写其他必修课、选修课教材,并着手修订已应用多年的通用教材。


六、全国第一批茶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1981年,浙江农业大学、安徽农学院和湖南农学院3所高校茶学系,首次被批准为具有硕士授予权单位,从此我国茶学学科开始正规的培养研究生工作。1986年,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第一批茶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湖南农学院茶学系、安徽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茶学系、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先后于1993年、1997年、1997年、2003年被批准为博士授予权单位。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茶学教学从中专、大专、学士,到硕士、博士各层次教学齐全,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