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新解 “八佾篇第三”第1、2、3、4章

 人也昔兮 2020-07-27


1章

引录:孔子谓季氏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词句释:

1、季氏:鲁国大夫;季孙氏,这里指季平子,把持鲁国国政;

2、佾:古代舞蹈奏乐的行列,八个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行共六十四个人,只有天子才能用,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大夫,只该用四佾。

译: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八佾在宗庙的厅堂里奏乐舞蹈,这样的事情他都能忍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他不能忍心去做呢?”

释义

1、在孔子看来,季孙氏是鲁国大夫,用八佾的乐舞,是不合礼仪的,因为八佾是天子之礼乐。

2、孔子看出季孙氏如此不合礼仪的行为是犯上,是欺君,是想谋反,是想夺天子之位。

3、孔子怒斥季孙氏,其意不在维护礼仪,而是恨季孙氏想犯上作乱。

4、孰不可忍,孔子指明了季孙氏的越位野心,这是孔子最不能容忍的。

5、八佾篇,谈的是礼仪,第1章孔子从季孙氏的是可忍,孰不可忍谈礼,表明了孔子的礼仪,就是君臣之礼,长幼之别。

2章

引录: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词句释

1、三家者以《雍》彻:三家者:指鲁国的三家大夫:孟孙、叔孙、季孙,当时掌握鲁国的政权;《雍》:《诗经·周颂》

中的一篇,是周天子祭祀后撤去祭器时所唱的歌;彻:同撤,撤除。这句的意思是说:鲁国的三个大夫,在祭祀祖先的祭礼完毕时,唱着周天子的祭乐“雍”结束祭礼。

    2、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这是《雍》诗中的两句;相:助祭的人;维:助词无意;辟公:诸侯;穆穆:庄严肃穆;这句是说:《雍》诗中唱道:诸侯助祭,天子肃穆。

3、奚取于三家之堂:奚:怎么;堂:庙堂;这句是说,《雍》诗是天子祭祀礼毕时的乐歌,怎么能用于这三个大夫祭祀的厅堂上呢?

译:孟孙、叔孙、季孙三家,祭祀祖先时,他们唱着《诗经·周颂·雍》这篇诗来结束祭礼。孔子说:“《雍》诗上有:‘诸侯助祭,天子肃穆’,这样的诗句,怎么能用于三家大夫祭祀祖先的厅堂上呢?”

释义

鲁国的三个大夫,在祭祀祖先时,唱的是《雍》诗,这件事很快传扬了出去。这相当于如今的新闻,孔子是一个时事评论者,知道后,发表一句话评论。

孔子认为天子哀乐大夫不可用,用了就是犯上,就是作乱象。既有天子之乐,就该有大夫之乐;不知道大夫之乐,天子是否可用?如果天子用了大夫之乐,算不算犯下;犯上是不合礼仪的,犯下合不合礼仪?

3章

引录: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释词句

1、人而不仁,如礼何:而:如果;仁:仁德;如......何:拿.....怎么办。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人没有仁德之心,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

译:孔子说:“做人没有仁德之心,怎样来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没有仁德之心,又怎样来对待音乐呢?”

释义

1、孔子第二次说仁,学而篇第6章,而亲仁,指仁厚之人;这里的仁,指仁德。仁德是什么,从何来?人的本性,还是后天培养?孔子缘何提出仁德之说?

2、孔子在这里再一次否定了法理。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了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仁德属于道德范畴,一个人有了仁德,就能遵守礼仪制度了。如此说来,只去培养人的仁德之就是了,要礼仪干什么?

3、孔子的那些礼仪之说,是说给君子之人的,这就可见君子之人,都是没有仁德之人。

4、君子之人,没有仁德之心,所以才会乱歌舞。正如今天的为官者,都会唱歌跳舞一样。

4章

引录: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释词句

1、林放:鲁国人;

2、大哉问: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啊!

3、与其奢也,宁俭:与其过分奢侈,不如朴素节俭;

4、易:办理;

林放问孔子礼的本质。孔子说:“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啊!礼,与其求奢侈奢华,不如俭朴;丧礼,与其大肆操办,不如表示哀悼最好。”

释义

照孔子说,礼的本质就是俭朴。

不知孔子对君子之人所说的许多礼仪,是俭朴吗?

          2020-7-2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