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馨蓬:《九天閶闔开黄道 千岁金盘献寿桃》

 捂石斋 2020-07-27

作者简介:刘馨蓬,本名刘明杉,女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从事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明代物质文化史,即通过破解明代绘画及各门类文物中隐藏的历史信息,揭示明代的社会文化现象和历史发展规律。

九天閶闔开黄道 千岁金盘献寿桃

刘馨蓬

桃是中国古代庆寿活动中最重要的果品,自古以来为长者祝寿时,晚辈都要向长者献上象征健康长寿和幸福吉祥的寿桃。这一悠久的文化习俗,与古代神仙观念中将桃视作仙果,食之可长生有关。

早期文献里有不少记载仙桃的志怪故事,如汉末建安前后的《汉武故事》中,记了武帝向王母请不死药,王母送其仙桃之事。“下车,上迎拜,延母坐,请不死之药……因出桃七枚,母自啖二枚,与帝五枚。帝留核着前。王母问曰:‘用此何为?’上曰:‘此桃美,欲种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著子,非下土所植也。’”

又记武帝擅杀,王母与之断缘,遣使再赠三桃,是日东方朔死。“后上杀诸道士妖妄者百余人,西王母遣使谓上曰:‘求仙信邪?欲见神人,而先杀戮,吾与帝绝矣。’又致三桃曰:‘食此可得极寿。’使至之日,东方朔死。上疑之,问使者。曰:‘朔是木帝精为岁星,下游人中,以观天下,非陛下臣也。’上厚葬之。”北魏人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卷10“桃”引《神农经》:“玉桃,服之长生不死。若不得早服之,临死日服之,其尸毕天地不朽。”

图1清康熙早期青花刘阮入天台故事图碗

最香艳的食桃得长生之事,要属“刘阮天台遇仙”典故。长久以来,这个故事就作为各类文学戏剧和艺术品的创作素材,被广泛传播,人们将去而复来的人称作“前度刘郎”。清乾隆时人冯浩为唐代李商隱《玉溪生詩詳注》卷1注中,有一段活色生香的描写。“《御览》引《幽冥录》,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晟、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经十余日,遥望山上有桃树,大有子实。至上,啖数枚下山。见山腹一杯流出,有胡麻饭度山出。一大溪有二女子,姿质妙绝。二女便笑曰:‘刘阮二郎来何晚耶!’遂同还家,有群女来,各持三五桃子。笑而言:‘贺女婿来!’酒酣作乐,暮令各就一帐宿,女往就之。留半年,求归甚苦。女呼前来女子,集奏会乐,共送刘阮,指示还路。既出,无复相识。问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八山迷不得归。”

英国巴特勒爵士藏有一件清康熙早期刘阮入天台故事青花碗(图1),描绘了两位伫立于幽幽山谷深处的仙女,正在盛情地邀约刘晟、阮肇二人随她们还家。画面中站在仙女下方的刘、阮二人早已疲惫不堪,其中一位肩上还扛着采谷皮等草药的锄头。刘、阮二人因迷路饥餧殆死,是仙桃让他们恢复了体力。群女出迎,手中也各持三五桃子。留宿半年,归家已是七世。

桃作为仙界神果,妇孺皆知的故事,是王母娘娘生日邀群仙参加蟠桃盛会,其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就是演剧。宋元时期的《王母会》,全剧已佚,作者不详,惟有《南曲九宫正始》、《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南词定律》中引录三支佚曲:“【中吕引子·对芙蓉】浓霭香中,水云影里,迥然人世难同。似玉皇金苑,宝录仙宫。万花开处神仙满,尽笑语俱乐春风。蟠桃佳会,特离绛阙,来此相逢。【正宫近词·春色满皇州】索居仙洞僻,与无心去来白云为侣。清兴逸幽闲自得仙机。闻知,今日是王母生辰,来庆贺略伸微意。(合)欢娱处,见群仙开列,共乐。【前腔换头】今日,晚来和气舒。见祥云满空,光景熙熙。香,迟迟。偏宜,庭前见花木生春,麟凤跃鱼龙游戏。”三首曲牌为蟠桃会开始时所唱,首曲由王母唱,后两曲由赴宴的群仙唱,咏叙蟠桃会之盛。

入明以后,教坊演出了大量的神仙道化剧。教坊在太祖朱元璋初克金陵时即设,《明史·乐志》记其职能:“又置教坊司,掌宴会大乐。……及进膳、迎膳等曲,皆用乐府、小令、杂剧为娱戏。”按明初所定《大明律》卷27刑律10“搬做杂剧”:“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装扮者与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就导致教坊杂剧中,神仙道化剧风行。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是郑振铎1938 年在上海发现的中国戏曲史文献,其中很多为宫廷教坊司和钟鼓司艺人所作,庆寿杂剧有《宝光殿天真祝万寿》《紫薇宫庆贺长春寿》《群仙庆赏蟠桃会》《贺万寿五龙朝圣》《祝圣寿金母献蟠桃》《众天仙庆贺长生会》《降丹墀三圣庆长生》《庆冬至共享太平宴》《众神圣庆贺元宵节》《贺升平群仙祝寿》《祝圣寿万国来朝》、《庆千秋金母贺延年》《争玉板八仙过沧海》《广成子祝贺齐天寿》《庆丰年五鬼闹钟馗》《黄眉翁赐福上延年》《河嵩神灵芝庆寿》《感天地群仙朝圣》等。晚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25“杂剧院本”云:“本朝能杂剧者不数人,……以至三星下界、天官赐福,种种吉庆传奇,皆系供奉御前,呼嵩献寿,但宜教坊及钟鼓司肄习之,并勋戚贵珰辈赞赏之耳。”

教坊杂剧的缺点是剧情雷同、形式单一。无非是天上诸路神仙云集下界,集天下稀罕宝物为人间的帝王后妃庆寿。戏剧家朱有燉是朱元璋第五子长子、太祖第六孙,父子都曾在权力斗争中遭受过打击,为避祸远离政治,专意戏曲创作,有杂剧31种存世。

在其作品《群仙庆赏蟠桃会》中,王母派董双成、许飞琼二仙女看守蟠桃,她俩在树边略睡,东方朔化作千年灵龟、仙鹤前去偷桃,被仙女捉住,场面诙谐,调节了乏味的舞台气氛。而优势在于排场气派、砌末华丽。

以该剧“穿关”(装扮实况)为例,“董双成、许飞琼:同前东方朔、老没影:散巾、边绸道袍、绦儿、鹿衣东方朔、老没影又上:同前,仙鹤衣正末南极星:如意莲花冠、鹤氅、牌子、玎珰、白发、白髯、执袋仙童、仙女:同前钟离:双髻陀头、红云鹤道袍、锦袄、不老叶、乔儿、网裙、杂彩绦、执袋、行缠、布袜、八答鞋、猛髯、棕扇吕洞宾;九阳巾、茶褐云鹤道袍、锦袄、不老叶、法墨踅、乔儿、网裙、绦儿、执袋、腿绷护膝、布袜、八答鞋、双剑、三髭髯、裙扇铁拐李:鬅发陀头、皂补纳、锦袄、不老叶、法墨踅、乔儿、网裙、杂彩绦、执袋、行缠、布袜、八答鞋、猛髯、铁拐韩湘子:双髻陀头、边道袍、不老叶、执袋、白发、白髯、驴扇蓝采和:韶巾、禄襕、偏带板曹国舅:双髽髻陀头、云鹤道袍、不老叶、执袋、绦儿、金牌笊篱张四郎:秦巾、云鹤道袍、不老叶、执袋、绦儿、笛”,其中东方朔、南极星、钟离权、吕洞宾、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曹国舅、张四郎等神仙的衣着扮相和所持砌末都很考究。

图1A 宋 缂丝群仙拱寿图

张四郎原是八仙之一,在《贺升平群仙祝寿》、《众天仙庆贺长生会》中都有此人物。从传世实物看,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件宋代缂丝《群仙拱寿图》(图1A),下方八仙围在一起抬头仰望寿星,一些仙人望天拱手;上方骑仙鹤的寿星向下拱手,呼应群仙。可以看出图中皆为男仙,而社会需要八仙中出现一位女仙,加之张四郎的传说又少,到了明代中期,就被何仙姑取代了。

实物见清宫旧藏一件剔黑八仙祝寿图八方盒(图2),高21厘米,口径26.4厘米,足径19.8厘米。八角式,朱漆锦地雕黑漆纹饰,盖面为《八仙祝寿图》,周身均在开光内雕凤穿牡丹纹,径足部雕海兽纹。盖内刻一首乾隆御题诗,末署“乾隆壬寅御题”款。盒内及底髹黑光漆,底左侧刀刻填金“大明永乐年制”楷书伪款。

盖面上八仙人物围站在寿星身边,钟离权向寿星献酒,右下方是举着一柄莲蓬的何仙姑。此器漆层浅薄,从工艺和人物来看,都符合明代中期特征,“大明永乐年制”款和乾隆题诗均为后刻。

图2 明中期剔黑八仙祝寿图八方盒

晚明时期,朱有燉创作的《群仙庆赏蟠桃会》仍在上演,只是张四郎被何仙姑所取代。此时在景德镇民窑瓷器上,常将社会流行的戏剧情节描绘在民窑瓷器上,以吸引大众购买。如首都博物馆藏一件万历青花碗(图3),其上就描绘了《群仙庆赏蟠桃会》的剧目情节,即八仙祝寿图和东方朔偷桃图组合。

该碗口径21厘米,釉色纯净光润,釉面洁白。外壁一周绘张果老、吕洞宾、钟离权、韩湘子、铁拐李、蓝采和、何仙姑、曹国舅八仙祝寿图。额头高耸的寿星端坐在石台上,与献桃的钟离权对视。在寿星的头肩部,画有一个圆形背光,凸显其至尊的身份。

寿星又称、、,是中的长寿之神。钟离权被尊为“正阳祖师”,后列为全真第二祖,曾十试度他成仙,还传授其“点石成金”之法。钟离权在八仙中成仙较早,名气较大,资格较老,因此在“八仙祝寿图”中,由他向南极仙翁祝寿。

图3 万历青花八仙祝寿图碗

碗心绘东方朔偷桃故事(图4),画风以特写手法表现,主题人物占据画面突出位置,庭院背景则作弱化处理。画面中心绘身穿道袍的东方朔双手捧一蟠桃,神色狡黠地回望身后是否有人发现他。庭院是简约的山石、松树和栏杆,为示意此处为仙境,画面右上绘一朵硕大的如意云头。圈足外壁以青花绘一道弦纹,底部“大明万历年制”青花楷书款。

图4 万历青花碗东方朔偷桃图

《汉武故事》中记载:“东郡送一短人,长七寸,衣冠具足。上疑其山精,常令在案上行,召东方朔问。朔至,呼短人曰:‘巨灵,汝何忽叛来,阿母还未?’短人不对,因指朔谓上曰:‘王母种桃,三千年一作子,此儿不良,已三过偷之矣,遂失王母意,故被谪来此。’”又:“东方朔于朱鸟牗中窥母,母谓帝曰:‘此儿好作罪过,疏妄无赖,久被斥退,不得还天;然原心无恶,寻当得还。帝善遇之。”

图5 金代版画东方朔

由此可知,东方朔偷桃典故出现较早,目前所见最早的东方朔图像,是1973年修复西安碑林石台孝经时发现的金代《东方朔盗桃》年画印本(图5),其版面采用阴阳刻法,以淡墨、浓墨及浅绿色套印。左上书“吴道子笔”,字下阴刻篆书“道子之印”长方朱印一方,堪称彩印版画的鼻祖。

明代此题材更为流行,文艺作品有吴德修撰《东方朔偷桃记》传奇和佚名杂剧《东方朔》,传世的艺术名品有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唐寅画作(图6)、现藏美国马萨诸塞州美术馆的吴伟画作(图7)以及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以沈周画作为蓝本的缂丝作品(图8)等。

图6 唐寅《东方朔偷桃图》

图7 吴伟《东方朔偷桃图》 美国马萨诸塞州美术馆藏

图8 明代缂丝《东方朔偷桃图》

本文已获授权发布,图文由作者提供。

曾发表于《中国收藏》2017年3月刊。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转发。欢迎关注订阅。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