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毛:学会接纳自己,不做自卑又自大的矛盾体

 碧读好书 2020-07-27

01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叫“如何克服自卑”,浏览量已经超过八百万了,其中的一个高赞答案,是知名作家三毛回复一个女孩的亲笔信。

女孩去信问三毛“我今年29岁,未婚,做着最底层的工作,住在租来的小房子里,面对物质和精神都相对贫乏的人生,感觉没有活着的价值。我很自卑,请你告诉我,生命的最终目的何在?

看到这个问题,源起好友丽欣向我的倾诉,她说自己毕业刚来到一个新的城市,没有可以聊天的朋友,也不敢和以前的朋友去吐槽现在的生活,这让她很压抑,一直处于挣扎之中,不知道怎么逃出来。

这样的结果就是,她变得很自卑了,在同事面前很没有底气,对待工作也缺乏热情。

所以,她想去做一些事,克服自己的这一弱点,从而让自己变得自信起来!

我在思考如何更好的安慰朋友时,幸运的看到了三毛老师的回信。

02

二十来岁,是每一个女孩最爱美最渴望获得认可的年纪,但大多数人,或多或少的都陷在在内心的自卑情结里。

于是三毛老师直接回复到:不快乐的女孩,在你短短的自我介绍里,看来十分惊心,二十来岁正当年轻,居然一连串的用了——最低层、贫乏、黯淡、自卑、平凡、卑微、能力有限这许多不正确的定义来形容自己。

接着,三毛说了自己探索出来的生命的意义和最终目的,那便是“寻求真正的自由”,然后享受生命。

并给出了如何克服自卑的建议,第一步是加重对自我的期许和看重,把信中那些自卑的字句去除,再也不轻看自己。然后就是布置自己的房间,如把房间刷成明朗的白色,在窗上做一个美丽的窗帘等,房间一旦布置美丽,便是享受生命,改变心情的第一步,接着再去用每月发的薪水来让自己变美,并且培养新的兴趣,帮助他人,这样去做出行动,不再空想,便是克服自卑的开始。

读了三毛的信,我也把它分享给朋友,希望能帮助到她。

她虽说自己变得很自卑,但在我们的眼里,她一直都是一个很自强,也很有能力的人,只是她刚到一个新的地方,发现自己的才智、能力、甚至是容貌各发面都不占优势时,自然而然产生了低人一等的心理。

这也就是自卑的来源,于对比中产生!

03

每个人好像都会遇到这样一段时期,只会向外求索,依赖他人带来快乐然后自我肯定,于是也就产生了比较心理。

而这种和他人所作的对比,是自婴幼儿起就会产生的心理。当小朋友的玩具比你多的时候,当同学的成绩比你好的时候,当相亲对象的收入比你高的时候,你都会很清晰地看到差距,并且这种差距会让你对自己当前的状况不满。人都是目标性动物,我们需要不断地给自己找到新的目标,每当我们达到一个地方之后首先考虑的都是下一步要去哪里。

从这个角度来说,自卑也就是我们对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的不满。

蔡康永老师在接受采访谈及自卑心理时说:我认识这么多以表演为工作的人,他们当中比较被认可的,幸运地得到了“明星”的头衔,再夸张一点,他们会被称为“女神”“男神”。

而在这些“女神”“男神”们中,没有一个不自卑,这也就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理想的我”,只要和这个“理想的我比较,就会发现自己的各种不够好。

相反的就是,在任何自己在乎的看重的地方和别人比较,就会崇拜强者,相应的藐视弱者,因此自卑也就很容易转变为自大。

04

自卑与自大,就犹如一条线段的两个极端。

自卑感是一种“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下”的感觉,那么自大产生的优越感就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所说:

“每一个看似高人一等的表现背后,都藏着自卑感。”

人只要感到自卑,就会不遗余力去追求优越感,这是人的本性,也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基石。

最近看一个纪录片,是关于曾经的神曲《我的滑板鞋》的作者庞麦郎的。

他本身出生于陕西农村,却坚持改名后走国际化路线,外人看到他的自大与狂妄,其实他骨子里却是深深的自卑。

当他不能够完全的去正视自身的问题时,偶然爆火后便消失在观众的视野之外。

自卑与自大,是人性的两个对立弱点,一旦产生自卑就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处处不如人;而自大则会让人觉得狂妄不羁,自视甚高。

所以,我们经常说的人一生都在成长,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在平衡这两种极端情绪。

05

我们必须学会,在自卑与自大之间建立一个平衡点。

人在婴幼儿时期,处于一种全能自恋的状态,也因为自身力量的薄弱,所以小孩子是高环境依赖、高他人依赖的物种。把小孩子丢到陌生环境,或是丢给陌生人,孩子就会感受到巨大的不安,就会恐惧。

在孩子的认知,自我的部分很低,环境和他人的那部分很高,至此,你也就能够理解那些熊孩子为啥那么难缠了。

此图,是小孩子的心理认知结构。

理论上来说,成长就是小孩子对环境与他人的依赖逐渐降低,低到一个合理值,而自我部分会增加到适量程度。

我们经常说的自卑,也就是在一个人的认知里,自我只占到很小一部分。

但到了一定年纪,这一切就开始发生改变,心理学显示,这个年纪在14岁左右。这时候的孩子,也就开始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这个世界的探察,这个年纪也是最渴望获得优越感的年纪。

追求优越感有两种方式,第一就是在幻想中确立优越感。比如看到一个某方面强于自己的人,在经历内心的自卑之后,往往便会通过嘲笑,打击和贬低对方,在心里上寻求一种优越感,实现心里的平衡。

第二种就是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校园欺凌事件。

这时候,人在自卑和自大两种极端认知中来来回回折腾,心理的压力极其巨大。

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人找到自我能够实现的价值,通过专注于人生事业的成就上,人也会变得不卑不亢。

也就是在自卑和自大两种极端情绪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在同龄人之间叫睿智,在低龄人面前叫霸气,在上年纪的人看来叫成熟。在情商高人眼里是智商高。在高智商人眼里是高情商。

这时候便不会做与环境对冲的事儿,也能够照顾并抚慰他人的情绪,不抬杠也不贬低,当然你也不是没情绪,不过你的情绪属于情绪管理,就是发火吼叫,都能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不颐指气使的欺负人,也不被别人视为弱者欺负。

达到这一点,人也不再偏激,也懂得了去和他人合作,帮助他人。

06

自卑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那么在合作中体会到的优越感,则能让人实现自我定位。而这也在不断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如阿德勒所说: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在一次次的战胜自卑的过程之中进化的。

但最重要的是,经历自卑后对一个人的改变,因为适当自卑能够将你的弱点与缺陷暴露出来,当你去战胜这些缺点时,也就获得了自身的成长。周国平老师说:不自卑的人注定平庸,并且说:我丝毫不否认自信在生活中有着积极的用处。一个人在处世和做事时必须具备基本的自信,否则绝无奋斗的勇气和成功的希望。但是,倘若一个人从来不曾有过自卑的时候,则我敢断定他的奋斗是比较平庸的,他的成功是比较渺小的。

这也就是三毛回信给那个自卑女孩说的:你要去学会接纳自己,包括自己的自卑,也避免自己变得自大,学会欣赏自己,自然就会获得快乐。

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有自卑感是很正常的,但更多的是要去让自己坦然的面对,然后走出来,让自己变得更好,同时也学着沉浸在自己的事业上,体会到那种专注的快乐,也就避免自己变得自大,从而真切地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