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口真、传一手和半摸

 文苑书店66 2020-07-27


有些拳师将秘诀、拳谱、谚语视之如命,秘而不传。对于内外有别的传承教学,可以理解的。如果连门内弟子都藏着掖着,那么这些保守思维不但贻误后人练武的进步,而更不利于太极拳运动的发扬光大了。

“宁传一斗金,不传一口真”
我的一位外省弟子以前曾在某名师的太极拳馆学练过拳架和推手、散手,外形姿势动作教得很精准,打拳时的手伸多长摆多高、脚站多高步多大、行拳走步的弧线多大多圆,好像误差一、二毫米就不是太极拳了。推手怎么划圈,拳架里面的招式怎么用法,都说得很清楚。他练功习拳三、五年过去了,精力和汗水洒去不少,自己感到还是两手空空,身上没啥太极拳管用的好东西,推手和散手像是对练套路只能观赏,较技时一点用不了。究其原因出在哪里啊?“宁传一斗金,不传一口真”是原因之一。二十九年前,我站动桩是得法练,但还没得要领,脚有根和腿有力的功夫没有明显进展,恩师林墨根知道了这一情况后,及时给我指明:“重在缓慢均匀的撑起来,约需二至三分钟,其中最难受的十几秒钟,站桩的功夫才长出来。”按此要领站动桩(桩功有静势桩动势桩之分),果然功效不一样,脚有根和腿有力的功夫有明显进展了。二十六年前,我对“松则沉,沉则轻,轻则灵……”中的“沉则轻”,理解认识不够好,练不出管用的轻沉兼备功夫,恩师林墨根知道了这一情况后,及时给我指明:“把沉藏起来就变轻了嘛”,并悉心给我言传身教把沉藏起来的练法,练了一段时间,经过推手较技印证,说明较为管用。“重在缓慢均匀的撑起来”、“把沉藏起来就变轻了”就是“一口真”啊!另有太极拳名家马岳梁说的“轻是有力不用”,我认为也是“一口真”的话。

“宁传十口,不传一手”
“宁传十口,不传一手”,拳圈流传的这句话也是体现了有些师父的保守。就拿桩功来说,是内外有别的,门内桩功历来是许多拳师秘不外传的重要功法。外面不少拳书、光盘、学习班所教的站桩功,是养生有余、技击不足的功法,是“宁传十口,不传一手”的“水货”。有些师父给弟子传授“沉肩坠肘”功法时只教“劳宫穴至肘尖贯通”的上半身局部性松沉练法,留下藏住不教“劳宫穴至脚底贯通”的全身整体性松沉练法,这样的“沉肩坠肘”功法是较难练出整劲的,也是“宁传十口,不传一手”的“水货”,学拳者得心中有数。
倘若因腰松不开而堵塞了上下协调,肩、肘、胯、膝、脚关节的僵力就会化不掉,推手时不是站不稳脚下无根就是用手拨人没有腰腿劲,这就是腰胯没松开的拳病。如何松腰,许多练太极拳的人并不真知清楚。这主要是不少拳师把松腰视为珍贵的看家练法,不肯轻易传授给门内弟子,作为门外学生更是难以学到了。师父要练松腰的功法时,总是借故把身边的弟子支走。仲浩群在《松腰随笔》文中说“老派一点的老师往往有一些脾气,像李经梧先生,脾气就很大,可他的功夫确实好。老先生传松腰法的时候,是单独传授弟子的。后来,弟子无意之间将所学内容透露出去了,老先生当着弟子的面,将眼镜往桌子上一摔,火了。一段师生缘便就此结束了。”仲浩群与李经梧同是山东掖县(撤县改市后称为莱州市)老乡又相交较好,连名家也“不传一手”和如此严厉对待弟子泄密门内功法的披露,可信度较高。

“宁传十手,不传半摸。”
身有较好武功的太极拳明师陈太平说:“很多时候,外形动作相似,但做这些动作时身体肌肉的劲力转换、气血的鼓荡,等等,都掩藏在衣服之下,从外表上是看不出来的。老师打出一式,到底用什么样的劲,打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单靠看是看不出来的,更是语言难以描述的。”

有篇网文对“摸”说得也有趣,摘录如下:“话说当年老师的师父练太极拳,练的是108式的老式太极拳。我特地去查看了一下老师早期的讲课资料,知道他在六十年代初期曾拜一位杨式太极拳的高手为师,那位高手在五十年代期间坐杨门太极拳的第二把交椅,我猜他说的师父就是那位前辈。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拳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之说,称为‘太极八法’,这‘太极八法’按现在的说法是八种基本手法,按过去的说法是八种劲,练太极拳要练出八种劲来。当时那位前辈用功的方法很特别,他一开始打劲,无论什么姿势都打出掤劲,往外捋也打出掤劲,一个劲打了二年,八个劲一共打了十六年。哈哈,现在谁还会有这种耐性为一个劲花上两年的时间呢?前辈虽然花了十六年的功夫,但打起拳来还是感觉不大妥贴。一天他去问他的师父:‘我这个劲怎么还不整呢?’他师父也纳闷:‘就是啊,打这么久了劲怎么还不整啊?’老师父想了想说:‘这样吧,你来摸摸我的腰!’一摸腰,发现师父的腰会动弹。‘噢,原来是这个!’前辈恍然大悟。然后赶紧比划,只用了三天的时间腰就松开了。前辈跟他师父的关系很好很随便,事后见到师父忍不住一拍桌子:‘师父你早干什么去了?让我搞了十六年,原来关键在腰上,你早给我说不就解决了吗?!’老师父也逗:‘我也不知道你悟不出来啊!’”从以上网文就可看出拳圈流传的“宁传十手,不传半摸”了,好在练了十六年使那个师父觉得过意不去而让他摸了。松腰确实较难体悟,有时想看师父打拳的腰是怎么动,但因师父穿着太极服遮隔身体而看不见腰部的动作。有的师父自己松了腰,他会告诉人松腰后的状态,但不教人松腰的练法,这是关起门来练的松腰功法。至于让你摸模他的腰那就更难了,如果是授拳不保守的明师,言传身教时会叫你摸几下松腰的动态过程,因为摸腰能给弟子更直接的认知感受,看和摸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比如松开命门往后撑至填腰竖直(简称填腰)、松腰塌落(简称腰塌)、腰部左虚右实或左实右虚等等松腰的动态过程,摸比看清楚得多。

摸摸师父示范动作时骨、肉、皮、内气、劲力的变化,是要事先征得师父的同意,就是性格开朗又不保守的明师,也要礼在先为好。相传我师爷雅轩公有一次给几个弟子授拳讲解时,有一个弟子出于好奇心摸摸他老人家的小肚,想知道气沉丹田、虚胸实腹是如何变化的,岂料雅轩公觉得那个弟子事先没征得他同意就摸了练功习拳的关键部位,有点责怪生气起来,出手一巴掌打在那个弟子身上,往后跌了一丈多远。
还有个会不会摸的实际问题,摸分为相对而言的“轻摸”与“重摸”。有些东西要轻轻触摸才好感知,比如以手摸感知某段劲路或松沉的意气走向,谓之“轻摸”。有些东西要“重摸”才好感知,比如膝扣中展,得用点力推按师父的膝外侧,才好感知在内不在外的膝扣中掤展之劲,这样的摸法就称为“重摸”。
                 修改于2020年7月26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