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南山院士引爆CNN

 元子探老 2020-07-28

我每天都看CNN,不是我崇洋媚外,是因为CNN每天都骂老特. 不过咱今天不聊老特,咱们聊聊CNN最近播出的一则专访钟南山院士的短片。在短片临近结束时CNN播放了下面两张照片:


这两张照片可以说是顿时引爆全场,有一个老外的留言更是获赞无数,她是这样无情的打脸美国同胞的: “84岁? 作为一个护士,我认为钟医生的体型要好过我见过的绝大多数 40多岁的美国男性。”

同样的,看看钟老,再看看我们身边有些“七十拄拐,八十岁大门不出”的老人,你我不禁要问:“同样是七八十岁的人,怎么看上去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等我到了七八十岁,我会是怎样的一个状态?”


        “我老了”,一个可怕的魔咒

即使我们一生都不会视力退化,或者患上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等疾病,但就像地球上的每个人一样,我们的躯体还是会不可避免的老化。如果没有其它事件抢在它前头,那么衰老就是我们的终极杀手。

我们可能从年轻的时候就被社会灌输了这样的想法: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失去健康,而且你会变得越来越虚弱,不幸的话呢,你还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健康问题。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到中年,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头发变白,腰酸背痛,爬楼呼哧带喘,那么这些变化又进一步强化了那个藏在我们大脑里的令我们非常不愉快的想法:老化等于虚弱,老化等于失去健康。

为了让这个令人讨厌的想法不再困扰我们,自我防卫机制让我们学会了接受了这个想法并与之和平共处。我们告诉自己“我老了,老了就该这样”。我们也许时不时地在抱怨它,但我们认定自己对它也无计可施,无能为力,进而停止了那些有益于延缓衰老和改善身体虚弱状况的的尝试,然后从此坚定不移地迈入到虚弱老人的生活状态。

心理学把这种“自设藩篱,放弃努力”的心理状态称为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人或动物经历了某种学习和挫折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心理状态。他们把问题归结于不可抗拒因素,放弃改善现状和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努力。


驯养大象的这个故事可谓是习得性无助的一个经典案例:训练师在大象年幼时就对其进行训练,用一根绳子将幼年大象的一条腿拴在一根柱子上。大象在开始数小时甚至数天会不断挣扎,试图挣断绳子,但当它发现费了半天劲儿还是无法挣脱绳子时,它就彻底放弃了挣扎,然后乖乖地待在一个狭小的活动空间里。大象长大之后,它已经有了足够大的力量去挣脱那根绳子,但它却没有再尝试过。

说到这你应该看得很清楚了:阻止大象摆脱困境的不是它的能力,而是它的“心理藩篱”。


习得性无助的有趣之处在于,一旦你认定了自己的无助,即使你不是真正的无助,你也会放弃一切可能的努力,从而无法获得改善自身状况的任何机会。


回到衰老这个问题上,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过尝试摆脱身体虚弱的状况但毫无效果的这种经历,但是我们从小到大就被这个社会和我们的经验灌输了一个“老人就等于虚弱和疾病”的根深蒂固的观念。

尽管我们的社会已经进步了,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在过去的两百年翻了一番, 但是我们对老人的定义还停留在“六十岁以上的人”。很多人到了六七十岁就认定“我老了”。

“我老了”这个执念就如同拴住大象的那根绳索一样,它羁绊了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它让我们还没上战场就早早缴械投降。它让我们放弃强身健体的努力,并把我们成功的送入“步履蹒跚,弯腰驼背,未老先衰”的虚弱一族。

研究人员发现,对老化持消极态度的人比没有消极态度的人平均寿命要短7.5岁。(来源:世界卫生组织老化态度测试,参照Levy BR等人的研究成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自我的积极认识增加了寿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2002 83(2):261-270)


            打破“我老了”的魔咒

诚然,正常的老化谁也无法避免,然而,延缓衰老,避免未老先衰的制胜法宝其实就掌握在你手里。不服老的心态,适宜的运动,优质的饮食,积极的社会交往,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让你到八十岁时拥有和钟南山院士一样的精气神儿。

早上起来,照着镜子,梳妆打扮一番,然后,挺直腰板,微笑着告诉自己“新的一天又开始啦,好好计划一下”。这可是一句有魔力的话呀。


喜欢的话就请关注我们的元子探老的主页并分享给朋友和家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