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早期胃癌病例(二)

 云南荷城之子 2020-07-28

例1 72岁男性,早期胃癌,胃体上部大弯(残胃),0-Ⅱb型,3mm印戒细胞癌(sig)。

图1 常规观察:远端胃切除术后残胃。残胃体大弯处可见一个直径3mm的褪色病灶,颜色与正常黏膜明显不同(箭头)。边缘界限清楚,褪色病灶的表面结构比较规则,颜色也比较均匀。

靛胭脂染色:显示病变高度与邻近正常黏膜几乎没有差别。当张开活检钳时大约5毫米宽,因此,将病变大小和镊子时一起记录有助于客观地测量病变的大小。

诊断点

残胃内可见褪色的黏膜病变。众所周知,多种胃癌倾向于同步或异时发展。胃癌切除术后,大部分残存的胃黏膜癌变的风险很高,因此应密切关注异时癌变的可能性。对于残胃未分化癌的早期检测,寻找和仔细评估任何颜色的变化是很重要的。

病理

图2 病理(EMR标本):印戒细胞癌(sig),M,ly0, v0,LM(-),VM(-)

例2 80岁男性,早期胃癌,胃体下部前壁,0-IIc型,7mm,高分化腺癌(tub1)

图1 常规观察:在胃体下部前壁观察到一个直径7mm的界限清晰的凹陷,并伴有周围隆起(箭头)。凹陷处轻度红色,周围隆起与周围黏膜相比无颜色变化。

靛胭脂染色:喷洒靛胭脂更清晰地显示了凹陷周围的不规则和凹陷表面的不规则。周边隆起并不陡峭,因此周边为反应性隆起。

诊断点

伴周围隆起的不规则凹陷。

病理

图2 病理(低倍):病变仅限于凹陷内,(高倍):显示高分化腺癌局限在黏膜内(深度M)。

例3 75岁男性,早期胃癌,胃体中部小弯,0-Ⅱc型,5mm,高分化管状腺癌(tub1)

图1 常规观察:胃体小弯处可见微红凹陷的病变,直径约5mm(箭头)。凹陷边缘不清,表面相对平坦,无隆起。癌周边黏膜轻度隆起,无僵硬。因此,周边为反应性隆起。

靛胭脂染色:喷洒靛胭脂后病变的边界更加明显,凹陷的表面呈颗粒状改变。

诊断点

当内镜下看到一个孤立的,小的微红凹陷和边缘的侵蚀的病变。重要的是不要忽视小凹陷,它与相邻周边的黏膜在颜色上有明显的不同,尽管这样的小凹陷往往是良性的侵蚀糜烂。但是应该注意病变是孤立的存在和凹陷边缘的改变。

病理

图2 病理:高分化腺癌(tub1),M,ly0, v0,LM(-),VM(-)

(参考文献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公众号纯属个人学习之用,欢迎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