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 | 孩子,我为什么放暑假也不让你睡懒觉?

 人在天涯路 2020-07-29
来源:家长帮

哈喽,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大树老师。家长树已开设全新栏目——“大树课堂”,每天10分钟,和大家一起学做智慧家长。


暑假我儿子赖在床上不起来,还不高兴地说:
“好不容易放假了,你就不能让我好好睡一会儿吗?”
我好说歹说他才磨蹭着起来,敷衍着读了一会儿书,就借着吃早餐的功夫放下学习,饭后又借着“消化”的理由看起了电视,一看就是一上午。
下午我断掉WiFi才将他逼回书桌。
他叹着气说:“我命苦啊,摊上一个这么狠心的妈!
说实话,他辛苦了一个学期,我这个当妈的也想让他放松放松。
但他马上就要“小升初”了,即将迎来求学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他所谓的“命苦”,恰恰是幸福。
所以“狠心”如我,也想说说我的看法:为什么放暑假了,也不让孩子睡懒觉?

暑假请远离“垃圾快乐”

对于放假这件事,我儿子一向拥有极高的热情。看他拍手叫好,满眼放光的样子,我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
想起去年的暑假,他左手可乐奶茶冰雪碧,右手炸鸡汉堡大薯条,成天悠哉悠哉地看动漫,过得好不惬意。
没有老师的压力催促,没有同学间的你追我赶,每天早上叫不起来,作业迟迟不想动, 浑浑噩噩地度过一天又一天。 
虽然获得了短暂的满足,但却在这种快乐中,丧失了自制力和学习能力。懒得思考,懒得进步,让自己的未来,被这种快乐一点点偷走。 
这些懈怠在那年的新学期被打回了原型,而那学期的考试、分数、排名,这些残酷的现实也给了孩子沉重一击。
难怪有人说,毁掉一个孩子,让他纵欲享乐。
所以,今年的暑假,一定不能放任孩子随心所欲地虚度。
有句话说:“如何看待毁掉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 
我却不以为然。
玩手机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垃圾快乐。千万不要让孩子沉迷玩手机的垃圾快乐当中。
垃圾快乐,就是能让人获得短期快感的事物。
心理学家亚当·阿尔特说:“游戏、八卦、直播等娱乐产品,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让人上瘾。” 
研究表明,过度沉迷游戏,会有损大脑发育,进而让人的行为出现障碍。比如,同样的行为还有习惯性的赌博、购物、贪食症等。
一旦养成习惯,行为就不受控制。
垃圾快乐让人甘愿沦为碎片化娱乐的俘虏,让无节制的感官享受淹没自己。 
孩子一旦尝到了垃圾快乐的甜头,就会上瘾,忍不住地想要更多,甚至会让意志迷失,忽略了本来应该做的事情。
而暑假时间长,更容易养成沉迷的习惯,更容易越陷越深。而在暑假结束后,孩子也更难摆脱垃圾快乐带来的影响。
“凡是让你爽的东西,日后也一定会让你痛苦。”
沉迷垃圾快乐,是毁掉成绩最快的方式。今天偷的懒,都将成为日后最深的遗憾。

惯子如杀子,暑假请立规矩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生活要想有秩序,处处都要我们遵守各种规则。在暑假立规矩当然也是非常重要的。
上周末,朋友来家里做客,赶巧遇上儿子练琴的时间。
坐在钢琴前的儿子一脸不情愿,一首简短的曲子还未弹完,就开始找各种借口逃避练习。
这是他惯用的伎俩,当然我不会吃这一套。
在我强硬的态度下,儿子又哭又闹,最终还是坐回了琴凳上,眼中含泪练习今天的曲目。

朋友看不下去了,对我说,“孩子不喜欢就别逼他。”
他建议我别逼孩子,应该选一件他喜欢的事情让他做,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而我想说的是,这种说法并不适合成年人,更不适合孩子。
因为让孩子练习钢琴并不是我的意愿,而是孩子当初自己的选择。而买了钢琴后每天练琴一小时,也是当初我和他立下的规矩。
既然是规矩,立了就得遵守。我们常边给立规矩,又边自我拆台,终究因为“爱”而失去原则。
孩子写作业写到12点,太辛苦了,你索性帮他写;

孩子说画画太累了,便不让他学了;

孩子上学太累了,便让他辍学了。
而规则意识,恰恰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护身盔甲。
《妈妈是超人》里的马雅舒就是典型的“豆腐心”。
有次,生病还没好的女儿闹着要吃冰淇淋,马雅舒本不同意,最后还是妥协于女儿的哭闹。
连马雅舒自己都说:“我是个容易妥协的妈妈,每次只要她哭,我的坚持就已经掉到零下。”
这样的苦情戏,每天都在各家上演,孩子反复多次后,发现父母的软肋,便软硬兼施,活脱脱FBI攻心计。
于是最后导致暑假作业没完成,该练的没练,该学的没学,最后受到影响的还是孩子自己。
父母的底线在哪里,孩子的界限就在哪里。
如果我们一再放宽原则,那么孩子就会进行更大的试探,最终击垮你的终极防线。

有远见的父母,
都应舍得让孩子吃点苦
一位清华教授曾愤慨道:“中国教育最大的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而刚好,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暑假,就占据其中两项,快乐教育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孩子还小,应该让他开心快乐地成长。
“孩子嘛,就应该快乐地成长!”
父母不知道的是,这一句话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未来。
没有人生来就喜欢吃苦,喜欢安逸、享受是人的天性。
但恰恰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吃苦的过程,唯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

如果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成长,没有哪一个孩子会主动选择吃苦,大部分孩子都想要舒舒服服成长。
一旦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让他用喜欢的方式长大,当年一时爽,余生几多殇。
绝大部分释放天性,自由成长的孩子,当面临人生窘境的时候,都会回过头来抱怨人生,埋怨父母当时对自己的放养,不管不顾。
《家有儿女》中就有一集,刘星和小雨起“控诉”妈妈刘梅,说小时候没给自己报兴趣班培养特长,要不然他们有可能成为作家、音乐家和电影明星……
一直很尊重孩子的刘梅很委屈,说:“这可怪不了我,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刘星听完,立马表示反对:“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也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从小您就逼着我学呀......”

旁边的弟弟小雨更是点头表示赞同,俩兄弟一起批评妈妈:“失职、失职,简直太失职了。”
听完这哥俩的这番话,妈妈顿时语塞。寥寥几句话,却字字诛心。
我想作为妈妈的刘梅肯定是心里一肚子委屈,当父母简直太难了。
一方面大家都告诉你:别逼孩子啦,快乐教育最重要!一方面孩子埋怨你,我现在不成功,都怪你当初没逼我。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和刘梅一样,疼孩子爱孩子都来不及,怎么能狠下心去逼孩子。
但成人社会有一个潜规则:多学一样本事,少说一句求人的话。按照自己喜欢方式成长的孩子,身无技能护体,将来就会寸步难行。
但技多不压身的道理,谁都清楚,只是有些父母选择忽视,觉得孩子喜欢更为重要,到头来什么都不会的孩子反倒埋怨起父母。
世上最遗憾的四个字,莫过于“我本可以”。
有远见的老师都知道,只有狠心地管,孩子才能真正成器。
有远见的父母都明白,现在逼迫孩子,将来才不会留遗憾。

周杰伦说过:
“要不是妈妈拿着藤条逼着学琴,就不会有今天的自己。”

他十分感谢母亲当年的“逼迫”,让他如今可以骄傲地活着!
趋甜避苦,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但父母的教育,决定了孩子将以何种姿态走向世界。
孩子的不坚持,多半源于父母的放任。
记住,只要再逼孩子一下下,他会比你想象中的还要优秀。
所以,真为了孩子好,父母就要狠下心来,适当的逼迫总比放任来得好。
在暑假不过分宠溺孩子,和孩子一起向上成长,就是为人父母最深沉、最有格局的爱。
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