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科举第一人:状元信手拈来,考官处处为难,偏不让他拿状元

 鉴识历史文化 2020-07-30

文/遐慕

清朝科举第一人:状元信手拈来,考官处处为难,偏不让他拿状元

的的华夏历史中,曾有无数文人大家在历史的星河里发光发亮。在我国古代,自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这一先例后,几乎历代都沿用这一制度来选拔朝廷所需要的人才。虽然科举制度发展到最后已经固化,失去了它的公正性。但是,在它仍“正值壮年”之际,也是为了朝廷选拔了不少人才。

照理说,在我国古代,尤其是太平盛世,都偏重于重文人而轻武将,而科举制度选拔出的人才本应该更受追捧的。而就有这样一个文人,考官想尽办法,不让他中举。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谈谈,这传说中的清朝科举第一人—赵翼。

清朝科举第一人:状元信手拈来,考官处处为难,偏不让他拿状元

赵翼其人,文笔奇然,天赋极高,写过不少“经典之作”,这里小编就为各位就具体说了。他的文学水平高到什么程度呢?就打个比方来说,许多人举行掰手腕比赛,他一个手让其他人两个手,还不换场,一直是擂主这样类型的。

其实科举制度在清朝时,它的弊端就比较明显了。当时,百姓中都传言着,好名次都是军机处,是不是有内幕啊?

清朝科举第一人:状元信手拈来,考官处处为难,偏不让他拿状元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任何谣言都不是无迹可寻的。当时科举制度的考官们都是军机处的大臣,你说军机处的人去考不就像是儿子去父亲的公司面试,哪有公平可言。于是,这次军机处为了平复风波,就刻意不让军机处的人当状元。但是呢,这次夺冠的热门人物,赵翼,就是军机处的人。赵毅这个人,可不是什么好敛光华的人,文人的骄傲可不允许自己低头。

清朝科举第一人:状元信手拈来,考官处处为难,偏不让他拿状元

正秉持着“你不让我做,我偏要去做”的小孩子想法,为了不让考官认出自己的文章(考官们对这一大才子的文章可以说是非常熟悉)赵翼在最后的考核中,一改自己的文风和笔法。

就像是你硬逼着让一个左撇子用右手一样,赵翼这一次用了自己不擅长的文风,在规定的时间,用自己不擅长的笔法写完了一篇文章。毫无疑问的是,他这一次还是第一。

考官们在判卷时,一丝不苟的“搜寻”着赵翼的文章。最后再评名次的时候,看见第一名不是印象中赵翼的文章,遂大喜,把东西呈给了皇帝。

相信看到这里,大家都以为赵翼肯定就是中状元,得皇帝赏识从此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可是呢,戏剧的是,乾隆以南方老是出状元,这次就不给南方了,这样让人发笑的理由,断了赵翼的“状元梦”(这里提一下,赵翼就是南方人)。

清朝科举第一人:状元信手拈来,考官处处为难,偏不让他拿状元

对于状元的人选,乾隆选择了处于第三名的陕西人—王杰,当然了,理由是,我朝还没出过一个陕西的状元,所以这次状元就给陕西人了。可以说是十分的不讲“道理”了,谁让他是皇帝呢。

但王杰这个人,十分正值,不畏强权,不阿谀奉承,可以说是一个极好的官了。就拿一个例子来讲,王杰的四个儿子都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理由是为了避嫌。他有一个儿子呢,不服气,离开家回到陕西考,还没进考场就被王杰派人拉回来了。儿子问他我在老家考,你不监考我不就行了吗?哦,当地监考的还是王杰的门生,从此科举梦断啊。

再说我们倒霉的大才子赵翼,虽然没在官场上一鸣惊人,但在文坛上,建树颇高。所以说,人才无论到哪里都是会发光的。不必在意一时的不得意,你若有才华终究还会有人发现你这颗蒙尘的碧玉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