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脑中的by与take打架了

 凌哥英语 2020-07-30

  “老师,真的好难呀,by就by了,为什么还要来take……”孩子,你让徐老师怎么办?我多想替你吃了它,我也好难啊。

  现行的PEP教材中对“by+交通工具”的表达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需要学生掌握和运用的,而“take+具体交通工具”的表达在对话文本中也出现了,如下:

  在凌哥出的练习卷中有一题为补全对话,答案不唯一。其中也涉及了“take”的运用,如下:

……

A: Is it far from here?

B: Yes. You can _____ the No.7 bus.

……

  这个空的答案该是用“take”最好吧,或者我认为用“get on”也可。那么在平时教学中就需要落实这个语言点的教学了。

  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试着将对话中的句子补充完整:______ ______ take the No.57 bus over there. 然后再让他们尝试用“by……”换一种表达方式,如下:

  You can go/get there by the No.57 bus.

  在这儿又出现了问题,一般来说“by”只能直接接交通工具词,如“by car; by bus; by plane……”,中间不加冠词或其他限定词,这是一种固定用法,是一种零冠词现象。

  我们可以说:I come to school in my mother’s car.但不能说:I come to school by my mother’s car.

  而“take”与交通工具词一起不是固定用法,可以接冠词和其他限定词,如:I take my mother’s car to school.

  但对于乘公共汽车的表达,在查了资料后,我最后确定我们可以用“by the No.57 bus”,但不能说“by No.57 bus”,中间的定冠词“the”用来修饰和特指“No.57”。

  到此为止,如果说教师早已理清了这个点了,那我们的学生们呢?我又一次认为我已经渗透了这个语言点的教学了。然而在Unit 2的综合练习中,在让学生写一写自己上学的情况时,他们的输出真是分分钟让我怀疑人生,以下是他们的句子:

1)I by bike come to school.

2)I come to school by my father’s big car.

3)I take bus to school.

4)I come to school ride bike.

  看了这些语句,我发现孩子们的思维已经乱了,就讲一次怎么能记住呢。我又将他们的错误整理了一遍,将正确的再次呈现:

    那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去教学这个涉及语法知识的难点呢?

【凌哥说】

  怪谁呢?怪谁呢?这次还真的不能怪老师,得怪教材!

  请各位同学将书本拿出来,翻到PEP六上词汇表的Unit 2,好吧,不用翻了。凌哥帮大家翻到了:

  罪证确凿哎!!“by(表示方式)乘”,那么,将by当动词用,何错之有啊??

  再往深一层说。哦,不,先问几个问题吧:

  有多少学生将go to school说成go school的?

  有多少学生将take a bath说成wash a bath的?

  很少,很少,对吧?

  所以,并不能完全用“受汉语思维影响”来解释学生将“by bus”当做动词使用。

  那么,原因是什么?其实很简单,是学生使用“take a bus to the zoo”这样的机会太少了,头脑中没有直接“from message to English sentence”,而是头脑中先出现汉语“乘车去动物园”,又使用了直接翻译法来处理“乘车去动物园:by car go to the zoo”。

  来,换个词语“骑车去动物园”,说成"ride a bike to the zoo"应该比“by bus to the zoo(乘车去动物园)”的比例要高一些,因为“骑/ride”受到“乘/by”的干扰,而“ride/骑”又比“take/乘”的对等关系更强。老师,take怎么是“乘”啊,怎么是“乘”啊,小朋友们的头脑中有一百万个疑问喷薄而出,然后死也不能将“take”和“乘”结合起来,就只好找一个by——有权威的词汇表作为强大的靠山和后台呢。

  凌哥,不对,take a bath中的take,他们怎么就不就近找一个wash呢?

  你说得好有道理,凌哥竟然——还能对上:

  1. 请回想一下take a bath的教学场景,是不是和wash是分离得很久远了?所以学生都来不及调用wash。

  2. 以前并没有出现wash a bath的说法,但是,在教take a bus的时候,by bus可能刚刚出现过甚至重点教学过。

  3. 在教take a bath的时候,学生很有可能是做洗澡的动作的,所以动作和语言紧密搭配,促成了具体动作思维和直接反应输出(而不是间接翻译输出),印象会更加深刻。

  觉得凌哥说得有道理么?

  如果觉得有道理,那就听一听凌哥的建议吧。

  第一、在四下、五上、五下,反正就是在教材出现by bus之前,有机会的时候用用take a bus,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嘛。嚯嚯。

  第二、我形成具象思维,比如学、说、用take a bus的时候,屏幕或黑板相应图画,或者做相应的动作,或者有词组在黑板上、屏幕上。

  第三、多使用语用式词组,比如take a bus to the zoo, go to school by bus, go shopping, 而少用简单搭配的词组,比如take a bus, by bik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