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评:圣诞节到了,吵什么吵!不犯幼稚病,才是关键!

 凌哥英语 2020-07-30


  近几年,圣诞节的前几天,常常变成了吵架节。圣诞节只有一天,而吵架要吵上好几天。

我是来看你们吵架的

  【反对过圣诞节的例子】

【凌哥评说】连篇累牍地喊口号,煽动民族主义和民族仇恨。

【凌哥评说】是如何从这个文件得出“国家出手:洋节,再见”的结论的?文章里面的推理过程:圣诞节--基督教节日--八国联军中七国利用基督教--圣诞节是中国的“耻辱节”。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推理过程?犯罪分子利用了菜刀,那么我们就要禁止菜刀了?

  佛教是从天竺传入中国的,而现在某国对中国搞小动作。基督教对中国曾经如此罪大恶极。恐怖组织成员有很多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按照上面的“菜刀推理法”,国家为什么还要规定“宗教信仰自由”,还要认可“三大宗教”?

【凌哥评说】那么,同理:不是吃个“桔子”,就能吉祥如意!!!你在双十一开心剁手的时候,可知边防战士无法网络购物!!!“无端联想”的神逻辑,只是为了找个机会拉成恨。凌哥服了!

  【支持过圣诞节的例子】

【凌哥评说】抵制圣诞节,就意味着抵制西方文化?一看就是“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凌哥评说】“科普”这两字,是这么用的吗?最多也就是“知识普及”。再看结论,“没有耶稣,这节日就毫无意义”。这个结论是狭隘的。

  听说过“上元节”吗?

  上元节(天官节、元宵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如果按照上述逻辑,那么“若没有太一,这节日就毫无意义”。但是,现在的元宵节,真的没有意义了吗?

  “宗教节日”转化为“大众节日”,在每个民族当中都可能存在。变成大众节日之后,就会被赋予新的意义。这,和“去除传统文化糟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一致的。

脑子是个好东西

  从上面可以看出,“争论不休,各持己见”的根源在于逻辑思维能力薄弱。

  凌哥认真学习了国家文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1/25/c_1120383155.htm)。其中没有一处提到“反对/禁止国外节日”。该文件的关键词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达到“此长彼消”的效果。关于西方文化,《意见》提出原则: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微信公众号“光明理论”2017年5月11日发文:《何中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亟待澄清几个模糊认识 》。其中提到,“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究竟是多了还是少了,恐怕不能一概而论。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在糟粕方面尚未清理干净,而在精华方面却遗失甚多。在某种意义上,正是针对这一情况,才提出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我们面临的问题则是,在精华方面未能充分吸收,而在糟粕方面却反思不够。因此,不能把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看作拒绝西方文化的一种防御性的策略。事实上,我们拒绝的仅仅是西方文化的霸权和同化,而决非西方文化对于我们有意义、有价值的精华。

  “光明理论”的文章中,也提到了“传承”并非“复古”,凌哥也觉得很有道理。

  绝对不能因为某个节日或者某个事物是属于西方文化的,就“防御”之。看,上图,“可以发放生日蛋糕等”,生日蛋糕,是典型的西方文化中的事物。反对的人,下次工会就发你三包方便面,可好?

  看不惯年轻人过圣诞节的人,除了抓住“外国”和“宗教节日”不放,还有就是看不得“享乐型”活动,非要让节日有点“德育色彩”才会安心,比如“感恩节”和“母亲节”,就很少有人反对。只有小范围限于小孩子进行的活动,比如“万圣节”也鲜有人反对。

  事实上,《意见》当中,关于节日的内容,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有三块:“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详情请自行阅读。

  一味地强调对自己有利的因素,什么不合理地调用其他理由作为证据,或者只抓住“洋节日”不放,并且“一说就禁”,只是犯了幼稚病。应该好好学习《意见》,结合《意见》中的“重点任务”,多考虑考虑“我们应该怎么做”,而不是“我们应该怎么禁”。

冬至: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的传承,是具体的,是潜移默化的。

  冬至的节日文化,从早餐开始。

  浓浓的亲情,借助节日的来临,融于叮嘱和思念。

  将传统节日和语文朗诵结合起来,既传播了传统文化的知识,弘扬了中华美德,也锻炼了语言技能。

商人的圣诞节

  圣诞节,跟商业原本没有什么关系。对于商人来说,只是一个创收的机会。为了赚钱,他们不仅要抓住圣诞节,还要抓住圣瓦伦丁节(St. Valentine's Day,一个表达),只不过商业人士改译成了“情人节”。他们有什么不敢改动的?“七夕节”也被他们改造成了“中国情人节”。“国庆节”也要被用来做商业宣传。没有节日,也要创造出节日来,比如“双十一”。“双十一”还不过瘾,那再来一个“双十二”。

  总之,圣诞节,和其他任何可以利用的中外节日一样,对于商人来说,除了“买买买,卖卖卖”,没有其他任何含义。

  出版社和杂志社,还可以借一个传播文化的由头:

  

  可是,你就一焖锅,和圣诞老人有啥关系?

  微商也不放过圣诞老人,要给蜜橘带上圣诞帽:

孩子们的圣诞节

  中国的“圣诞节”庆祝活动,除了在教堂中的举行一些仪式,基本上和宗教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也就是说,圣诞节,不再是一个“节”,而更像是一个“日”,——一个“闹钟”。是一个大众节日。

  孩子们在期待圣诞节的时候,心中有一个梦想。圣诞节是孩子们的童话世界,还有更重要的是——想象力。

  圣诞老爷爷,在孩子眼中是一位魔术师。

  孩子心中的圣诞节,可以有GPS,也可以有微信:

  圣诞节,在孩子们看来,是团聚,是美食,是快乐:

  说到底,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圣诞节,是由“圣诞老人”冠名的party,和生日party没什么区别:礼物、玩具、游戏、聚餐。只是为了一个目的:欢笑和快乐。不会有耶稣,不会有教堂,不会去参加弥撒。

  即便是成人,“圣诞节”也只是个由头,让自己放松一下,或者让自己的心情好一些:

我们要过好节日

  我们不缺节日,而是缺了一个节日心。

  过圣诞节,不是为了“圣诞”。扩大范围说,过任何一个节日,都不是为了这个日子本身,而是为了“仪式感”。文革时期,不过春节了,但是历法中的“春节”照样是有的。冬至,一年中北半球日光照射最短的日子,是自然界存在的,但是我们却赋予它很多人文精神。

  但是,以往忽视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导致了人文性的缺失。生活,除了工作(甚至加班工作),就是为了钱,为了吃穿住行。法定假日的增加,正在逐渐弥补这一历史性的遗憾。

  上面提到的“冬至”,就是很好的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例子。其他传统节日,我们也在积极倡导。

  西方节日,传入中国,也会被接纳或者赋予新的意义。

  对西方文化,需要“纳人之长,补己之短”。中国传统节日中,没有“感恩节”和“母亲节”。

  感恩节进入中国,我们也会感恩亲人、朋友、同事。我们不会做感恩节祷告,也不会去感恩外国大爷。

  母亲节进入中国,我们也会培养孩子们感恩母亲。

  不要担心洋节,而要加强本国文化建设(包括节日文化)。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是要改变“过节就是吃吃吃”的情况,要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

从孩子做起

  同样的生日,不一样的心情。

  孩子们的生日是这样的:

  而成年人的生日是这样的:

  只有让孩子们爱上“生日”这个节日,他们长大之后,才会在生日的时候,对父母感恩。

  不同阶段的人,对节日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何必要求四五岁的孩子在过生日的时候想着感恩父母呢?

  所以,我们要贯彻《意见》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凌哥也经常看到一些非常不错的工作:

  看到了吗?无论是大型的活动,还是班级的活动,都是有声有色的。

  并不是孩子们在追求圣诞节等洋节日,而是在一些地方在一些时候,孩子们一天到晚埋头读书,他们自己又没有精力、时间、能力来组织大型的节日活动。只要国家从上到下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孩子们自然能积极而又快乐地跟进。

  总之,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对洋节日一禁了之,而是要看清人性需求和发展需要,真正做好做强自己的文化,实现文化自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