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佟炳文的散文《阳春面》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阳春面  

出门,转角,离家不远处,新开了一家面馆,大门上豁然写满面食的品种:全家福面,老热干面,阳春面……。哈,阳春面,有阳春面,赶紧去吃阳春面。  

端上面来,大失所望,这根本不是我期待的阳春面。这面是手擀面,面太白,应该是小压面机现压出来的那种。面汤也清白,有点酱油色,但比生抽还淡。面里点缀配以青菜,上海青的那种,还有香菇瘦肉浇头。先喝口汤,有香菇鲜香,再吃口面,还算筋道。瘦肉不多,挺嫩,菜叶青绿,挺软。尽管面的味道还可以,但绝对不是我所期待的阳春面。  

父母是北方人,从小就跟着多多吃面,当然多是手擀面。天冷多吃杂合面,就是啥菜都能往锅里放的那种面。天热多吃冷水捞面,就是煮面啥都不放,面煮好后捞起放冷水盆里,吃的时候捞在碗里,用炒好的浇头拌面或者直接就菜吃。  

小学毕业十二三岁,离开家到百里之外的新下陆就读初中,在新下陆国营食堂第一次吃到了阳春面。一毛钱一碗的阳春面,面呈蛋黄色,面汤酱油红,煮面阿姨还舀小半勺熟猪油淋在面上。面还没进口,满碗猪油香。面真好吃,比家里的杂合面捞面好吃多了。初中三年,只要返校,第一餐一定去吃阳春面。  

初中毕业以后,下乡,工作,浪迹天涯,吃过武汉热干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兰州拉面、四川担担面、杭州片儿川猫耳朵、朝鲜冷面。还吃过山东的打卤面,重庆的小面,河南的烩面,陕西的油泼面,广州的馄饨面,台湾的牛肉面、河北的龙须面。总的感觉,还是不如阳春面。  

改革开放以后,新下陆国营食堂也改不见了踪影,阳春面也跟着不见了踪影。不仅新下陆,黄石,武汉,乃至我去过的湖北一些地市州县,也没有看见阳春面。一日清晨,询问一位相熟的面馆老板,能不能给我下碗阳春面。听我解说了阳春面,老板朋友说:“不就是汤面吗?这里有热干面,手擀面,挂面,鸡蛋面,粗面,细面,要哪一种,给你下汤面。”我摆摆头,不要不要,这都不是阳春面。  

我开始寻找阳春面。在湖北,没找到。在河北,没找到。在东北,没找到。那年陪着女儿到广州去找工作,在广州,也没有找到。广东的阳春市中医院招聘医生,女儿要到那里去碰碰运气。去阳春,那里一定会有最正宗的阳春面吧。陪同女儿去了阳春,她去应聘,我去满大街的寻访阳春面,满大街没有阳春面,人们听都没听说过阳春面。  

女儿笑我指点我:“可百度呀。”“度娘”告我:阳春面是苏式汤面的一种,又称光面、清汤面或清汤光面。阳春面最早叫“清汤光”(光面、单面、清汤面),就是因为除了面和汤,没有其它,其实,叫清汤面更直白,但因何又叫“阳春面”?阴历十月称小阳春,在江浙沪一带,隐语以“十”为阳春,此面以前每碗十文铜钱,所以,有了“阳春面”这样斯文的名字。这种清汤光面汤清味鲜,清淡爽口。是江南地区著名的传统面食小吃,是上海、苏州、无锡、扬州等地的一大特色小面。  

据说,最正宗的阳春面在上海的城隍庙。有年去上海,在上海工作的外甥女陪我逛上海,我说去城隍庙,就在那儿午餐。外甥女带我来到城隍庙最正宗的上海本帮菜酒家,哪容得我去点去寻阳春面。  

还算喜欢厨房,有瘾琢磨菜式,求人不如求己,不就是清汤光面吗?买点肥猪肉,炼点白猪油,家里有现成的挂面,烧上一大锅开水,不等水开就把面下锅去。备好一只大碗,不放盐就放点生抽,如今的生抽味道鲜美的很。感觉已经煮好了,先舀面汤大半碗,再把面条捞在碗里,在面条上面淋点猪油。齐活!尝尝,就是那个味,就是老国营食堂的那个味,就是我喜欢吃的那个阳春面。  

[黄石文坛]佟炳文的小小说《防不胜防》

[黄石文坛]佟炳文的小小说《选择》

[黄石文坛]佟炳文的小小说《秘密》

[黄石文坛]佟炳文的小小说《账单》


佟炳文,男,1953年出生,大冶有色退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