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唐县城今址建置年代考

 淡味茶原创文艺 2020-07-30


高唐县城今址建置年代考
文/庄焕东
助理/罗长晓
总编/慢半拍

高唐故城在今禹城市伦镇小城子坡村南1500米处。始建于齐桓公建五都时期,为五都之一,并命名为高唐,废于东晋。

高唐县城今址建于何时?史书和《高唐州志》虽有记载,但说法不一,有北齐说、隋朝说等。如何来确定今址的建置时间呢?应当以最早最具权威记载高唐城址变化的历史书籍为依据,遵循同一个政权行政区内不能有重名县的基本原则,分析时代背景、朝廷动向。区划调整往往是有一批县的变动,高唐县变动情况也要参考与高唐县相邻县和与高唐县相关县的变动情况,加以对照分析,揭示变动的原委与产生的后果,找到高唐县城建置的具体时间。

本文从这一思路出发,分析论证高唐县变化的情况,确定今址建置时间。

高唐县城址变化始于东晋。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战事频繁,政局多变。北方蛮族侵入中原,西晋都城洛阳沦陷,316年西晋灭亡。317年西晋皇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南京)建都,延续晋朝,史称东晋。此时,高唐等一大批郡县也随之南迁,东晋在郡县迁入地设立了与原来同名的郡县,管理随之南迁的流民。初时,有民无土,有名无地。后来划出部分土地,归迁入郡县管理。对这一事件史称侨置。当时高唐侨置情况,史书没有记载,已无资料可考。

420年,东晋被刘裕所灭,建立刘宋政权。享国59年。中国历史进入混战的南北朝时期。南朝是刘宋政权,北朝是北魏政权。

刘宋的开国皇帝是刘裕(363年—422年),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420年—422年在位。

刘裕灭晋前曾有两次北伐,皆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占据了山东东部和中部等大片土地,形成了以黄河为界与北魏对峙的局面。刘裕称帝后,把陷落在北魏政权控制的辖区内的郡县,在新的占领区内进行侨置。此时高唐县被侨置在邹梁(邹平)。《魏书》载:东平原郡,刘裕置,魏因之,治邹梁,领六县,平原…高唐。这是高唐县有史记载的第一次侨置。

422年刘裕死,北魏的元帝拓跋嗣趁机伐刘宋,双方在黄河流域大战,刘宋不敌北魏,痛失山东大片疆土。被刘宋占据侨置东平原郡的邹梁地区,也落入北魏之手,“魏因之”被北魏占据的邹梁地区行政管理区划,也被北魏沿袭下来。此时高唐县属北魏政权管辖。

424年,刘宋刘义隆(407年—453年)即位,年号元嘉,在位30年。文帝刘义隆继承了其父刘裕北伐的政策,于430年,450年和452年三度出师北伐,但都无功而返。反而让北魏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并牢牢占据了刘宋江北大片疆土,并得以巩固,建立了地方政权。北魏把原来因侨置而形成的混乱的郡县区划进了调整。高唐也于北魏宣武帝景明三年(502年)在高唐故城复县。《魏书》:高唐二汉,晋属平原,后罢,景明三年复。因同一个政权区划内不能有两个同名县存在。侨置在邹梁的高唐县也随机被废。

刘义隆北伐失败后,又把刘裕原来侨置的郡县在江淮地区进行了侨置。《宋书》载:文帝元嘉八年始割江淮间为境,治广陵……十九年(442年)省东燕县属南濮阳。……南平原郡领平原、高唐、茌平三县。

元嘉十九年,高唐县被侨置在江淮境内,这是高唐县有史记载的第二次侨置。

高唐县从西晋末南迁起,东晋侨置到刘宋侨置邹梁,北魏沿袭未动,刘宋在元嘉十九年(442年)又在江淮侨置,再到北魏景明三年(502年)复县,前后在外“漂泊”历时185年,高唐县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即今高唐故城。这一时期在刘宋、北魏各自辖区内都有一个高唐县存在。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北魏于534年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此时高唐县属东魏(历时十七年)。550年,权臣高洋废东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是为北齐,享国28年。此时高唐县又属北齐管辖,高唐县城仍在今高唐故城。

北齐开国皇帝文宣帝高洋(526年—559年)被称为“英雄天子”为北齐英主,年号天保。文宣帝执政初期,励精图治,厉行改革,劝农兴学,编制齐律,并省州郡县,减少冗官,严禁贪污,肃清吏治。《北齐书》载:文宣帝天保七年十一月,文宣帝高洋下诏并省州郡县。这次并省州郡县不是简单的废置,还包括治所移徙,甚至也有少量的新置等布局的调整,使州郡县的分布更加均匀合理。从根本上解决了“百室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乱设郡县的现象。据专家研究这次并省三州,153郡,589县。

《隋书》对此也记载了高唐县及相邻县的情况。“高唐后魏置南清河郡,后齐郡废”,“临清后齐废”,“茌平后齐废”等等,《隋书》只是说南清河郡废,而没有明确说高唐废。那么高唐是否被废?还是保留了呢?还是移徙了呢?《隋书》在记载章丘时说:“章丘旧曰高唐”。为什么《隋书》出现这样的记载?

《元和图·郡县志》解释说:“章丘县,上,本汉阳丘县也,属济南郡,高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6年)自高唐故城移高唐县理于此”。原来是北齐天保七年高唐没有被废,而是迁移到章丘去了,故而章丘“旧曰高唐”。

至于高唐县为什么没有被废而移徙章丘,没有说明原因。据《北齐书·苏琼传》记载,北齐天保年间南清河郡曾发生过大水灾,也有志书说刘宋时期高唐县曾侨置在章丘,还是因为高唐县历史悠久而被保留呢?到底是什么原因,不得而知,还需进一步分析研究。

但文宣帝天保七年时高唐移徙章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既然高唐县迁移到章丘,章丘和高唐故城相距200多里,又同属北齐,不能有重名的两个高唐县存在,故而在高唐故城的高唐县也不复存在了。

北齐于557年被北周(享国24年)所灭,北周没有记载高唐县城址变化情况,北周又于581年被隋朝所灭。

隋朝(581年—619年),享国38年。开国皇帝文帝杨坚,年号开皇(581年—600年)、仁寿,在位24年,炀帝杨广,年号大业(604年—618年)在位14年。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大一统的朝代,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文帝杨坚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盛世的繁荣局面。

每逢朝代更迭,行政区划及其郡县设置就要调整。隋朝也是这样。《隋书》记载了高唐县邻县复置的情况:“鄃旧废,开皇十六年置”,“临清后齐废,开皇六年复”,“清平开皇六年置,曰贝丘,十六年改清平”,“茌平开皇初复”,“博平开皇六年置灵县,大业初省入。”但没有记载高唐复置的情况。《隋书》记载了章丘县的情况:“章丘旧曰高唐,开皇十六年改焉”。这里主要说的是章丘是在开皇十六年改名为章丘。而此时的高唐,既没在高唐故城复置,而又把章丘的高唐县名改掉了,那高唐县去了哪里?

《元和图·郡县志》给出了章丘县改名的原因:“隋开皇十八年(以《隋书》为准为十六年)以博州亦有高唐县,改为章丘县,属齐州,取县南章丘山为名也。

原来是高唐县在博州。因博州也有高唐县,章丘高唐县就改名为章丘县了。

博州的情况:《元和图·郡县志》载:博州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大业二年(606年)废置,县六,聊城,武水,堂邑,清平,博平,高唐。

《元和图·郡县志》又给出高唐县在博州的具体位置:

高唐县,上。面南至州(博州)一百一十里。本齐邑,《春秋》夙沙卫奔高唐以叛,《史记》齐威曰:“君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赵人不敢渔於河。

汉以为县,属平原郡,后魏属济州,高齐改属平原郡,隋开皇十六年,改属博州。

皇朝(唐朝)因之,长寿二年改为崇武县,神元二年复旧名。

黄河,在县东四十里。

华歆墓,在县东二十里。

由三组数据“一百一十里”、“四十五里”、“二十里”及方向所确定的隋朝高唐县城址的位置,与今高唐县城址位置对照看,今高唐县城址与博州、黄河、华歆墓的距离和方向,与隋朝高唐县城址与博州、黄河、华歆墓的距离和方向是一致的。从而可以确定:隋朝高唐县城址的位置,就是今高唐县城址的位置。并且章丘改名,博州设置,高唐属博州,同为开皇十六年,说明隋朝高唐县是开皇十六年设置的。也就是今高唐县城址是开皇十六年始建的。

《旧唐书》载:高唐,隋县。长寿二年改为崇武,神龙元年复为高唐。

更加明确的说:高唐县是隋朝建立的县。

高唐县从高唐故城于天保七年(556年)迁章丘,到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建新址即今高唐县城,又经历了40年,来到了一个“新家”。高唐县于西晋末东晋初(317年)在高唐故城“老家”迁出,到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高唐县移徙到今址“新家”,前后共经历279年,这个时段正式南北朝时期,是战乱造成了高唐县城址数次迁移。

从隋朝高唐县(即今高唐县城址)与相距30多里的隋朝灵县(即今高唐县南镇村)废立分析看:灵县是隋朝开皇六年复立的,隋朝大业二年省的。高唐是隋朝十六年置的,灵县废,高唐置,前后相距10年。因两县城址相距太近,灵县不符合设县条件了,只能留高唐县省灵县了。唐朝代隋,县级区划又有调整。灵县于唐武德三年复立,随后又于唐武德四年废,地入高唐、博平。隋唐时期灵县废立两次的原因就是高唐县城址确定以后,因灵县城址距高唐县城址和茌平县城址(灵县城址与茌平县城址也相距30多里)太近,处在高唐县与茌平县中间位置的灵县已不具备设县的条件了。从此灵县再没复立。

通过以上综合分析,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

今高唐县是隋朝设置的,县城始建时间是隋朝开皇十六年即公元596年,距今年(2019年)已有1423年历史。

注:
1、《魏书》是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题材,是北齐人魏收所著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魏书》中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历史。
2、《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南朝梁沈约撰。《宋书》收录了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保存了原始史料。
3、《北齐书》是唐朝史家李百药撰写。记载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续北魏分裂、东魏立国,北齐取代东魏,下迄北齐亡国,前后50余年史实,而以记北齐历史为主。
4、《隋书》由唐朝魏征等多人编写,记载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历史。
5、《元和图郡县志》为唐李吉甫撰写,是现存最早的,也是最好的一部古代地理总志,对古代行政地理沿革有比较系统的叙述。全书完成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
6、《旧唐书》为后晋赵莹奉石敬瑭之命主持编修,资料来源丰富,记录详备,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
7、唐朝时博州的治所,在今聊城市许营镇民王屯附近。
8、唐朝时黄河在今高唐县城东四十五里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