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评诗话】吉林通化∣他 山:李白重情谊 端倪诗中寻

 鲁西诗人 2020-07-31

以诗歌慰藉心灵

李白重情谊  端倪诗中寻
他  山

李白生于701年,卒于762年,享年61岁,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不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他的重情重义,则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此,我们可以从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文中寻得端倪。

李白与杜甫一见如故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于712年,比李白小11岁。李白与杜甫虽然诗风迥异,但两人却是一见如故。公元744年夏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都洛阳相见,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随后,李白和杜甫便有许多诗词赠答。例如,李白在《戏赠杜甫》中云:“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此诗的题中虽有一个“戏”字,但全诗中却并戏言与戏弄,尤其是诗中的那个“瘦”字,体现出了李白劝杜甫“不要作诗太辛苦而把自己弄得这么瘦”的关心、关照和关爱。
杜甫作为小弟对李白更是感激有加,在杜甫的《忆昔》中,回忆了他与李白、高适同游的情谊:“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再次相见,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二人在鲁郡东石门分手,李白写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杜甫回到洛阳后给李白写了《冬日有怀李白》。之后,李白给杜甫又寄有《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
安史之乱时的李白因为参加了永王的幕府,被唐肃宗判“从逆”罪流放夜郎,其人生跌入谷底。杜甫对李白的处境万分惦念,这在他的《梦李白二首》中表达的淋漓尽致:“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至于“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那种千年喟叹,更是令人难以释怀!

李白与孟浩然互为知音

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生于689年,比李白大12岁。两人认识前,孟浩然已经是诗满天下的大诗人了,李白对他非常仰慕,尤其喜欢孟浩然创作的《春晓》。李白为了拜访孟浩然,不辞辛苦前去孟浩然隐居的襄阳,孟浩然得知李白到来,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整理,急忙前去迎接。两人都有远大志向,且性情相近,相见甚欢。后来,两人时常聚到一起饮酒、作诗、谈人生、谈抱负。
730年3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相会。几天后,李白在黄鹤楼设宴为孟浩然送行,他望着远处渐行渐远的帆船,百感交集,便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在诗中表达自己对孟浩然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美,以及未能与孟浩然一道远游的遗憾,可见两人的情谊是多么的深厚。
733年,孟浩然由洛阳入长安,李白此时也到了长安,两人在长安相聚,李白写了《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李白在此诗中表达了对孟浩然的尊敬之情。735年初春,李白隐居在安陆的自兆山,当他得知孟浩然已回襄阳时,便写了《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诗中说他长安之行无成,现在归隐的地方环境如同寺院,最后以古代的伯牙和钟子期作比,希望两人互为知音。孟浩然收到李白这首诗后,便去信邀李白到襄阳相聚,李白应邀而至,两人再次共叙情谊。

李白对贺知章备加崇敬

唐代诗人贺知章生于659年,比李白年长42岁。李白和贺知章不但是“忘年交”,而且贺知章对李白还有知遇之恩。742 年,李白来到长安,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里。这天,李白偶遇贺知章。贺知章当时虽已年老体迈,但仍然身居太子宾客的高官显位。贺知章与李白亲切地攀谈起来,并向李白要新作的诗看,当他读完《蜀道难》时,十分惊喜,并称李白为“谪仙人”。黄昏时分,贺知章邀请李白去饮酒,在酒店刚坐下,才想起身边没有带钱。他想了想,便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作为酒钱。两人把杯换盏,直到微醉。
不久,贺知章向唐玄宗推荐李白,玄宗皇帝随即把李白召进宫中,任为供奉翰林。从此,李白的名声鹊起。
744 年,85岁的贺知章告老还乡。李白挥笔写下情深谊长的《送贺宾客归越》为其送行:“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李白对贺知章的返乡充满了无限祝福,认为贺知章返乡后一定会对家乡的镜湖发生浓厚的兴趣,在那儿终日泛舟遨游,安享晚年。
贺知章离开长安后,李白对其一直念念不忘。747 年,李白兴冲冲地前去拜望贺知章,哪知贺知章已经于两年前离世了。李白对此非常伤感,写下了怀念贺知章的《对酒忆贺监二首》:“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人亡馀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李白对王昌龄情真意切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生于698年,比李白大3岁。李白与王昌龄出生于同一时代,年龄相仿,两人的性格有诸多相似之处,这成了他们友情的基础。
738年,王昌龄因事获罪,谪赴岭南。739 年,王昌龄途经巴陵时,正好李白南游湘楚,两人偶然相逢,他们在江边的小船上,边泛舟边吟酒,畅谈文坛圈里的交往故事,表达对社会上许多事件的看法,两人从思想到灵魂竟然如此默契。临别时王昌龄写了《巴陵别李十二》一诗相赠:“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这个李十二就是李白,古人喜欢用排行称呼人以表示彼此亲近。李白在自己的亲兄弟中虽然排行第二,但在同辈中却排行第十二,所以称为李十二。王昌龄在此处称呼李白为李十二,可见两人交情并非普通朋友那般浅薄。
李白是重情重义之人,他对王昌龄的友情也铭记在心。几年后,王昌龄以“不护细行”再遭谤毁,被贬为龙标县尉。749 年,李白还江陵,知晓此事后随即作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从远处寄给王昌龄,以表示安慰:“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此诗表达了李白对王昌龄怀才不遇、屡次被贬的同情之心,也寄托了自己对王昌龄的思念之情,并感叹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但月照中天,千里可共。
李白对王昌龄在落魄时追随,在患难时与共,两人可谓是情真意切,不离不弃,甚是令人感慨、感动!

作者简介

他山,吉林省通化市人。
鲁西诗人编辑部

主   编:弓车

副主编:姜勇

责任编辑:翠薇  微紫 王梅芳

微信平台主编:翠薇

执行主编:董学兰  张秀功

责任编辑:安素  毕恩付

特约评论:(以姓名笔画为序)、刘广涛、宋来莹、张厚刚、阿勇、赵月斌

投稿须知:

1.为展示诗人朋友风采,各位给《鲁西诗人》投稿的作者,如果您喜欢朗诵,擅长朗诵,那么,下次投稿时,除了原创首发的文稿,还可以附上MP3版文稿朗诵的音频(也可以请朋友朗诵)。《鲁西诗人》平台将择优录用。

2.《鲁西诗人》微信平台主办方为聊城市诗人协会,线下有纸媒会刊《鲁西诗人》支撑,是《鲁西诗人》的主要选稿基地。

3.本平台现代诗、古体诗、散文诗均可投稿,每次投3至5首;诗歌评论类每篇千字左右。

4.请作者在文后附个人简介(百字内)、微信号、联系电话和个人清晰照片,以附件加粘贴形式投稿。标题注明:作者姓名(或者笔名)+体裁+题目,正文小4号左对齐。

5.《鲁西诗人》原创平台投稿者请务必关注本公众号,以便联系。平台按投稿先后顺序择优用稿。文责自负。已被其他平台原创保护的作品切勿再投。

6.因业余时间编辑平台,时间、精力有限,请作者自行校对。三周内未被采用可自行处理。同一稿件两月内勿重投,不按要求和多次重投的不予采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