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易学高手,以《易经》修行,性命双修,开发智慧和潜能

 tjboyue 2020-07-31

《易经》应该说是我国最古老的典籍,历史源远流长,无论道家还是儒家对其都有很多非常深入的解读。如果我们深入读进去,发现其中满满的智慧,将世间的道理归纳至简;《易经》还是一本深邃的修行之书,成为指引漫漫人生路的明灯。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一路好走的人生将会非常美丽绚烂。

人们经常对《易经》感到好奇和惊叹,因为能占卜、能预测、能改命,通过修行还能开发潜能,获得智慧。

真正的易学高手,以《易经》修行,性命双修,开发智慧和潜能

《易经》等传统文化典籍,突显了我们祖先的智慧

现在人学习,为了获得知识,为了读好大学,为了找份好工作。但我们的祖先在正式的文献记载中,记录人们学习的目的显然并非如此。我们的祖先,更多的是为了追求真理,为了了解这个世界,说的更加深刻一些,古籍中回答的问题,更多的是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现在经常把《易经》、《道德经》、《列子》、《庄子》等传统文化典籍作为哲学来研究的真实原因。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先民,我们的祖先是非常有智慧的。

性命双修,一个永恒的话题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乾卦·彖辞》

性与命,可以说是传统文化里面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易经》中,对于性命的探讨放在了乾卦里,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位置。

真正的易学高手,以《易经》修行,性命双修,开发智慧和潜能

这段文字来自意境深刻的彖辞,大家都知道彖辞一般我们认为是孔子所做,文字简洁却寓意深刻。李秀笔记并非疑古论者,因此每每读彖辞,都会想象到此情此景下的孔老夫子,探讨世间生命的源头,就像我们今天探讨宇宙大爆炸,然后产生了生命一样。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把性命之学归纳为乾道,即天道轮回。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后来的宗教、哲学、乃至科学研究仍然并未离开易经乾卦的认知范围。我们今天哲学探讨的终极问题仍然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要到哪里去。

达尔文的天演论(进化论),在19世纪名噪一时,也正是因为对这个终极问题的探讨。在先秦古籍中的“性”字,都是“生”字。按照其甲骨文字形解释,上面是小草的幼苗,下面是大地。本意是草木从土里钻出来。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性字,是后人改写之后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性,即生命的本能,那种旺盛的生命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易经》被誉为大道之源实在是十分精辟。《易经》凝结了我们上古先民的智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源泉。

真正的易学高手,以《易经》修行,性命双修,开发智慧和潜能

相比道家,儒家的性命修行更胜一筹

道家,讲究性命双修,被世人广为认可。在道家,将“性”的理解延伸为人的心性、性格方面内涵;而命,则更注重命运、身体等方面;性、命,是神与形的关系。也就是说,既讲究人的精神修养,也讲究人的身体修行。道家的修行,以后再单独讲,今天主要说说儒家的修行。

性命之学在道家论述颇多,世间也有很多人依儒家解读的《易经》修行,却并不广为人知。在我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从道家发展至儒家,儒家更加讲究心性,性命合一,从这个角度来看,儒家更胜一筹,直入性功。

说到儒家的修行,一般想到的是孟子的“我善养浩然之气”,虽然今天人们多将此理解为人文精神范畴,但我们仍能从中读出点点修行的味道,还有那种正直的精神力量和正气。而孔子的修行,似乎就没有这么直接了。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博学多闻,一生门生众多,在后世被尊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圣人”。历史上的孔老夫子,虽然以儒示人,讲究现实的应用,但深入解读《易经》,我们会发现在我国历史上最厉害的教育家孔子,也应该是一个大的修行人。

真正的易学高手,以《易经》修行,性命双修,开发智慧和潜能

儒家易学的修行方法,体现了很深的智慧

《易·说卦传》 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简短的一句话,概括了儒家性命修行的精要所在。与《礼记·大学》里“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讲述的道理,几乎如出一辙。写到这里,我想到了明阳先生的“知行合一,格物致知”,我国传统文化自上古传承至今,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一步步抽丝剥茧,了解到极致,就能理解其本质内容,性命之学也是如此。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说卦传》

这段话的意思,《易经》自上古圣人传承,讲究的就是天、地、人的道理,这也就是儒家关于性命的修行,可以说将天地大道讲述到极致。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在这里的意思并非是顺天由命,而是说到五十岁能够看懂天道的运行规律,实在是非常高的人生评价。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周易·系辞》

对于这句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我最欣赏司马光的解读:“人各有性,《易》能成之。存其可存,去其可去,道义之门皆由此途出。”懂得修行的人,从中已经能够看出大门道,司马光虽然讲述的含蓄,却已经讲破了儒家修行的实质,大道就是由此而来。

用现在的话,说得再明白一些,就是去掉后天的所有私心杂念,最后留下的,就是人生的大道,这个时候智慧必然打开。这和后世讲述的修“止”之法,如出一辙:心系一处,勿使散乱,念起即观到,观到即止。

综上所述,《易经》被誉为大道之源,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极为深刻,尤其修行的智慧不简单。而真正的易学高手,《易经》同样可以实现性命双修的修行,开发智慧和潜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