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之:彖辞与象辞、爻辞

 一德老师 2022-05-04 发布于广东
“彖(Tuàn)辞”是指“总概括之辞”或总断定之辞,即概括一卦或注解一卦含义的辞。
彖辞是用来解释卦辞的,断定整个卦的吉凶的。

古人把“彖”解释为“断”,就是“断定”(吉凶)的意思。
这种断定是根据整个卦象来进行的,所以彖辞也有人称为断辞。

“象辞”,是周文王引用商代流传的《归藏易》作为佐证的部分词句,《归藏易》也叫《象辞易》,所以这部分词句就叫象辞。

象辞不仅解释卦象,还解释爻象。

爻辞是《易经》中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爻的解释文辞。
爻辞是组成各卦内容的主要部分。

据传,爻辞为周文王及其儿子周公所写。
“爻”也可以解释成“交”,代表卦的变化交错,象征万事万物错综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化无穷。

“爻”是组成八卦的基本符号,“—”为阳爻,象征万物归一,为大合之数;“--”为阴爻,象征一分为二,为小分之数。

《易经》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是天地万物始生之前的混沌状态,这种混沌状态一分为二时,轻清之气上升,形成为天,即大气层;重浊之气下降,形成为地。

《易经》的变易,主要体现在“爻”的变化无穷上。
一个“爻”字把六十四卦所包括的三百八十四爻(再加上爻辞,用来判断吉凶),穷尽了天下的现象。
卦爻由下往上数,每卦有六个爻。

六个爻分为三个部分:初爻、二爻为地,三爻、四爻为人,五爻、上爻为天。
这三部分,称为“三才”。
天之道说的是阴和阳,地之道说的是柔和刚,人之道说的是仁和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