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最简单的思考理解“内循环”。

 四地闲夫 2020-07-31

在外部力量围追堵截下,有人“哀鸿遍地”,似乎看不到希望;有人信心满满,提出了“内循环”。要我说,两种情绪都情出一脉,全是着急,从未静下心来思考。极致地表现我们“非左即右”“非此即彼”地一贯传统。

如果运用经济学的术语,一千个人中,大概不会有一个人理解什么是“经济增长”。所以,我们不用任何经济学术语,分析一下这“内循环”的荒诞。

“经济增长”,简单地理解,就是兜里的“钱”多了,银行卡里的“钱”多啦,这一部分“钱”,并非是实际意义的把牛皮纸印成“钞票”。牛皮纸印成钞票,不会增加你兜里一分钱,微信,支付宝,银行卡,该多少还是多少。公司公户户头,也不会增加,仍是该多少还是多少。

如果想让银行卡与公司户头的“钱”增加,个人需要公司(包括单位)发更多工资,奖金;而公司(包括单位)户头要增加,只有来自“经济增长”。别拿赢利公司说话,如果你只讲茅台,这文章你就别看了。

“经济如何增长”“钱”如何增加?这牵扯到很多方面,既关系到货币政策,也关系到存贷利率,投资大小,进出口多少。

这样比方吧!把十四亿人理解成十个人,这十个人,都是储户,每人有一万块钱,存在了银行。这时,银行就有十万块钱。如果这十个人,一个开饭馆,九个去吃饭,这只是一种交换,左手倒右手,银行的“钱”不会增加,永远是十万。

银行的钱要增加,第一个方向,来自“投资”。“投资”就需要“贷款”,“贷款”就需要支付“利息”。

银行把十万块钱放出去,过一年,收回十一万,这经济,就增长了一万。这是一个方向。但这个投资,需要“利润”驱动,如果一个投资,没有利润,这十个人谁也不会去“贷款”,也不会“投资”。

另一个方向,来自“外贸顺差”。十个人中,有一个人,发现了一个出口商机,于是他“贷款”“投资”生产了产品,出口后换回了“外汇”,这外汇,他却不能用于消费与支付原料款与工资,于是,他只有把“外汇”存进银行,银行把他户头上的一万,按照“汇率”,写成三万或五万,这时,银行的总帐,便变成了十三万或十五万,又实现了“增长”。

简单地理解了“钱”的增长,便会明白,这“内循环”,不过是左手倒右手,不过是个“流水帐”的总和,银行的“钱”不会增加,那么银行卡,微信,支付宝里的数额也不会增加。

而且这“内循环”最大的一个难点。“一个亿是小目标”的一群人,有私人飞机,有别墅宝马,他们,不会参与“循环”,因为他们没有“消费的方向”;而兜里只有个万儿八千的,却是有消费欲望,却无消费能力;更遑论那月入不足一千的六亿人,他们(包括我)除了参与买馒头,也不会产生消费。

没有“消费”,便不会产生“投资”的利润,没有利润,便没有投资,没有投资,便没有“钱”的增长。

所以这里面的关键,是让那六亿多人有“消费能力”,让那“一个亿小目标”的人有“投资”的欲望,这才能通过“内循环”实现“经济增长”。

不知道这样说,那些呐喊“东风压倒西风”“放鞭炮”的人们明白了不?看到问题了不?

还是那句话,“大实话”的话一般而言没有推荐的,如果感觉有一点点道理,您就转发吧!

用最简单的思考理解“内循环”。
用最简单的思考理解“内循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