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毒?白附子、白附片、附子可分清!

 一元堂中医张 2020-08-01

中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用于治疗疾病在我国源远流长,已有千年历史。中药材品种复杂、种类繁多,中药名称更是混乱。将药材品名界定清楚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基础。

《本草纲目》注:“白附子因与附子相似而得名,而非附子类也,乃阳明经药”。

附子与白附子名字相似,外形相似,常易混淆,但实为两种来源不同、功效迥异的药材。附子、白附子因药名相近药剂员时常会张冠李戴,影响治疗效果,甚至有安全隐患。

《中国药典》所指的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别名禹白附。有毒,具有燥湿化痰,祛风痰而解痉止痛,兼有解毒散结的功效。主治中风痰壅,口眼㖞斜,偏头痛,破伤风,毒蛇咬伤,瘰疬痰核。长于治疗风痰及头面诸疾。临床所用白附子饮片是经过炮制的制白附子,如需用非炮制品则要注明生白附子。白附子主要成分主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肌醇,胆碱,皂苷,草酸钙,粘液质,蔗糖,尿嘧啶,琥珀酸,酪氨酸,亚油酸,油酸等。

历代本草所用白附子为今之关白附,为毛茛科黄花乌头的块根,毒性大,偏于散寒湿止痛,现已少用,不应与禹白附混用。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有毒,按炮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盐附子,淡附片,炮附片,黑顺片、白附片合称附片。白附片是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而成。

附子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亡阳证,肾阳不足阳痿、宫冷,脾肾阳虚泄泻,脾肾阳虚阴寒水肿,寒痹证。附子有反贝母、半夏、瓜蒌、天花粉、白及、白蔹配伍禁忌。附子主要成分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以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消旋去甲基乌头碱等。

总之,白附子非附子,白附片非白附子。

参考文献:

[1]赵越.中药学 中药基础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2015版《中国药典》

[3]《本草纲目》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  曾修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