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学习中遇到的一个问题,请教老师们释惑?

 秋水共蓝天 2020-08-02

阴病见阳脉者生,是说啊,病人表现为一片阴寒之相,比如恶寒,面青,身冷,等等,但是脉象确实弦实滑数,这样的病人判断预后的话,最起码死不了。反过来,阳病见阴脉者死,如果病人表现为发热面赤烦躁,但是脉象却是虚软缓迟,按之无力,这样的病人判断预后则非常危险,很有可能处理不当的话很快就会死。

为什么这个样子呢?

这就得从阴阳内外位置关系说起。

内经上说,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似乎应该是阳气在外而阴气在内,这样才是对的,是吧?可是老子在道德经上却说,万物负阴而抱阳,阳气怀抱在内,而阴气背负在外,阳在内而阴在外,万物都是这样,这两种说法到底哪个才对呢?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对,只是一个表现为体,一个表现为用。

阳气的概念是构成世界万事万物的具有温热、运动、向外、发散等基本性质的根本物质,而阴气的概念是构成世界万事万物的的具有寒凉、向内、收敛等基本性质的根本物质。从概念的对比就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基本性质完全相反。

两者共同构成了世界的任何事物,而任何事物都不能仅由其中一种构成。为什么呢?咱做个假设,假设有这么个东西仅由其中一种而没有另一种构成,那会怎样呢?很简单,仅由阳气构成的东西,由于阳气不停的运动发散,好,它就马上散开流失,从而不存在,而仅由阴气构成的呢,由于阴气不停的收敛收缩,它会马上不停的向内收敛到极限以至于无法发现无法使用,也等同于不存在,这就是“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道理。

所以任何事物都要由阴阳二气共同构成,那么,阴阳二气应该谁在内谁在外呢?

假设阳气在外阴气在内,好,由于阴阳二气的不同性质不同趋势,那么,在内的阴气不同的收缩而无限制,外在的阳气不停的发散也无限制,两者不存在相互制约,而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那么,往外的往外往内的往内,很快,这个东西也就不再存在。

反过来,如果阳在内阴在外呢?在内的阳气不停的发散,但是被在外的阴气收敛住而不能流失,在外的阴气不停的收敛往内,又被在内的阳气阻挡而不得收缩,两者由于相互斗争,从而彼此不能分离,从而事物能够长久的存在。

也就是说,老子说,阳在内而阴在外似乎是对的。

但是,由于两者是不停的相互斗争的,总有一小部分阳气跑到外边,也总有一小部分阴气跑到里边,事物能够发展变化全靠跑到外边的阳气,而而它能够留住阳气不至于很快耗散,又全靠里边的阴气,这就是“阳在外阴之使阴在内阳之守”的含义。

也就是说,老子说的是事物存在的根本道理,是体,而内经说的是动态变化,是用。

如果你对易经有一定了解的话,既济卦和未济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未济卦是火在上而水在下,火往上而水往下,两者相互分离,所以未济代表着预测不能顺利,或者死亡,而既济卦是水在上而火在下,火在下而往上,水在上而往下,两者相互交融,代表着预测顺利或者生。

好了,明白了阴阳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再回头来看你的问题。

阴病见阳脉,就是病的症状为外,表现为阴寒之相,而脉象表现为阳脉,由于脉是从里边出来的代表的是里边,这时候是什么呢?患者外为阴而内为阳,复合了老子负阴而抱阳的道理,也就是易经既济卦的状态,外在的阴寒包裹住患者体内的阳气,阳气得不到流散,这时候患者可能很难受,但不至于命会丢掉,这种内外表现预后为生。

反之,患者外在表现一派阳热,而代表内里的脉象表现为阴寒,这代表患者处于阳气在外而阴气在内的状态,这时候恰好违反了老子阳在内阴在外的道理,也就是易经未济卦的状态,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患者阴气大虚,不能收敛住阳气,反之阳气马上就要散失掉,第二种,患者阴气大实,超过了阳气,从而阴气报团格拒阳气,逼迫阳气跑出来,这时候阳气也会散失掉,无论哪种,阳气一散,独阴不长,患者足够一定是死亡。

从来没见到在头条有问这种专业问题的,我就详细说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