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荣辉观察:最好的德育是“言传身教”

 荣辉有约 2020-08-02

(摄影:彭荣辉)

      午餐后,我在教室里转悠。

      行至教室后面那个摆放劳动工具的角落,我不由立刻蹙了眉头。莫怪,一副不和谐的画面挡了我的去路。眼前一只垃圾筒。但奇怪的是,垃圾筒并没有装满,可是临近的地面却有垃圾若干。有的在左,有的在右,有的在前,有的在后。内容可谓丰富,纸片、纸屑,手帕纸、餐巾纸、湿纸币,还有不知装什么用的小包装袋。

      按往常的习惯,我会条件反射走过去,立刻捡了起来,然后一一投进垃圾筒。可是,这一日走近了刚准备弯下腰身,我却又顿住。非得我来捡么?诸如此类的情况,开学以来一直屡见不鲜。身为班主任,我说过,自己也做过示范,可是收效甚微。那么,今天何不换种方式,看看结局究竟会怎样?什么方式呢?我决定静观其变,耐心观察这幅画面究竟会怎样收场。

      于是,略略顿一顿,我兜个圈子,然后很自然走开。新学期新接班,为培养这帮三年级的娃儿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尝试过用“一句话美德故事”的方式,予以引领。怎样的“美德故事”呢?

n  什么是慷慨?昨天学习童谣,课后为方便同学们继续阅读和尝试写作,我同步推荐了三本童谣集子,其中有一套是金波先生主编的《中国传统童谣书系》。感动的是,晚间我收到陈子垚同学妈妈给我的微信留言:孩子说想明天把这套书带过去给同学们看,让我问您一下可不可以?古语有云:君子当成人之美。这样的好事,我当然成全。结果,今天早上我刚进办公室,陈子垚同学的妈妈就拎来了她所说的这一套书(10册)。像陈子垚及其妈妈这样,能够主动积极将自己的拥有与他人分享,这个就叫慷慨。2016/9/29

n  什么是有心?早晨上语文课,很意外在讲台上发现一份值日安排表。细看,原来是第四排同学的值日安排。内容很详细,不仅有具体的人员分工,将教室各项卫生落实到每一个人,还确保了事事有人做,以及每项卫生的注意事项。谁做的这份值日安排表呢?事后调查,原来是周四的值日组长周靖文。像周靖文这样,担一份职责,用尽心思努力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到最好,这个就是有心。2016/10/8

聪明的,你该看出我的用意。正如俗话所说: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我之用意,旨在借用孩子们身边的榜样,唤醒其自我成长的意识,激发其自我成长的激情,然后适时放大其行为,以求固化成品性。今天,我很想看到一个孩子会自己站出来,然后我再把他(或她)摆放到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由大家仰视。才十岁左右的娃儿,他们需要榜样,他们需要示范,他们需要一个指向未来的明确方向。

他们在等。当然,他们浑然不觉。我在等。只是,这个完全是有意识。午餐时间过去,然后是课间十分钟。我不露声色,仍旧从垃圾筒旁小心翼翼地走过。所以二次路过,是为了确认,并拍照留下印迹。一切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匆匆地走近,然后又匆匆地离开。不想去惊动任何人。也不想去招引任何人的注意。这世道,“做戏”的人太多,我实在不想还有娃儿们的加入。我很希望有孩子会很纯粹地参与,然后很自然流露出他(或她)的本性。

转眼间,十分钟过去。等到午间持续默读时间预备铃声响起的时候,我迈着轻盈的步伐再次光临教室。后门悄悄地进,然后很自然又经过后墙角那个垃圾筒旁。啊,居然有变化!才只一眼,我便发现那个地界很明确变了样。原来是六个小东西,可现在却只余三个。并且,与其说是余,远不如是再创造。怎么说呢?原来的六个小东西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三个新添的成员:一个纸团,一张用过餐巾纸,还有一片被撕开的湿纸巾的包装袋。很明显的逻辑:前面的垃圾,已经被人处理过了。只是,遗憾的是,后面又有群众再添“光彩”。

谁做的雷锋,居然可以不留名?我没看到。也没有任何孩子向我反应。怎么形容那一刻我的心绪呢?一半是海水,一半是天空。这般言说,似乎很贴切。悄悄的,我又拍了一回照。虽然还是同一地点,但显然,前后有明显不同。我想留住历史的瞬间。我们不是常常说要“见证成长”么?我以为,这是孩子最精彩的“成长脚印”。尴尬的是,我尚不能明确知道这孩子姓甚名什。

然而,我有的是耐心。是的,一眨眼,一个午间过去。然后,一眨眼,一个课间又过去。再一眨眼,一节课再过去。及至再过一个课间十分钟,我再次走进教室,准备组织孩子们进行“大课间”活动的时候,我的眼睛不由一亮。干吗呢?我一直关注的那个地界,现在已经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很显然,有一个孩子又及时做了保洁。兴许,前后还是同一个孩子。他们是谁?抑或,他(或她)和他(或她)会是谁?我等不下去了。对,我得拍下这个场景,然后得即兴来一个“一句话美德故事”。怎么说呢?讲台前一站,我四周围看了一看,然后便计上心来:

“什么是主人公意识?今天在教室,我做了件好玩的事。首先,午餐之后我对教室后面以垃圾筒为中心的那个地面拍了一张相片;然后,等到午间持续默读时间的时候,我又过去拍了一张相片;最后,在下午大课间我再进教室的时候,我仍旧对同一块地面拍了一张相片。结果让人欣慰:那个地面在不断发生变化。简而言之,越来越清洁。谁做的保洁呢?有可能会是同一人做的保洁吗……

我有意卖了个关子。是的,我在等待那个孩子,或是那两个孩子会举起手,或径直站起身子。即便他或他们自己不愿说出来或站起来,也总该有人看见的,是吧?毕竟,就这么个空间,来来往往,总不乏其人。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大白天的,一个或是两个人在做好事,怎么可能没人看见,或是遇到?欣喜的是,结果真的有人举起了手:“老师,我看见了。是卜悦晨做的保洁……

“卜悦晨,是你做的保洁吗?”

一个女孩儿很羞涩地站起来:“嗯。”

声音小的像是蚊子哼哼,但是在我却是这世界最美的天籁。“两次都是你做的保洁?”我忍不住再问。

“嗯。”女孩儿再次细声细气应了一声。

我还想说点什么,可是,还不待张开嘴巴,教室里突然就响起一片雷鸣般的掌声。女孩子的掌声,还有男孩子的掌声。小孩子的掌声,还有大孩子的掌声。大家像是早约好了似的,都卯足了劲,使劲地抡起两只巴掌,“啪啪啪”,“啪啪啪”,拍个不停。

当然,我最后的表白,等到掌声终于慢慢停下来的时候,还是有机会说了出来:“方才得知是劳动委员卜悦晨做的保洁。并且,出人意料,她前后已经做了两次保洁。像卜悦晨这样,身为班级一员,发现教室环境有问题,没有视而不见,而是第一时间动手主动去解决,这个就是主人公意识。”

掌声再次响起来。并且,经久不息。再者,便是无一例外,大家都笑开了怀。也怪,之后教室的卫生情形,大有改观。虽然偶尔也还会有些不和谐,但很明显,较之于从前,已经大大改善。于是,我禁不住想:最好的德育是什么?除却“身教”,也就只余下“言传”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