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技艺需要继续传承--- 观电影《百鸟朝凤》有感

 时光捡漏 2020-08-03

您生活的笔记本

古技艺需要继续传承

--- 电影《百鸟朝凤》有感

电影《百鸟朝凤》讲的是游天鸣历尽千辛万苦跟随唢呐王焦三爷学习吹唢呐技艺,最终学成并继承了唢呐班。但由于受洋乐队的影响,唢呐班难以为继,解散了。但游天明为了师傅的承诺,顶着各种困难和压力继续把唢呐这种技艺传承下去的故事。

游天明的父亲游树华为了自己小时候的梦想,让儿子游天明去水庄拜唢呐王焦三爷为师。经过一系列的测试游天明虽说气力不足,但品德高尚,最终打动了焦三爷,收下了游天明。忠实的大黄狗妞妞、富有爱心的师娘,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代师傅收徒传授技艺时,首先要看这个徒弟的品德,然后再看天赋,如果品德不好,天赋再好,也不能继承衣钵。哪里像现在的学徒工,学习技术时,师傅还要付给工资,并不能够打骂,活稍微累点、苦点,徒弟一般就不干了。

我一个朋友开了家汽车修理店,想培养两个新人。托亲戚朋友找了两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先学习学习,每月包吃包住,还再发工资一千五,两个小伙子刚开始只是递个工具,清理一下现场。生意好时,车多的时候需要加班,干的时间长一些。最主要的活,油腻的,脏的活都是师傅亲自干的,小徒弟只是递个配件,在边上先看看。两个月下来,两个小徒弟嫌工作时间太长,太苦太脏不学了而走掉了。朋友纳闷了:想我当年做学徒的时候,不但没有工资,整天也是又苦又脏,另外还要受师傅的骂,要经常给师傅买烟抽。现在这年轻人到底怎么啦?一点苦也不能够吃。

为了突出学艺的艰辛,影片里还加了一个对比的人物:‘蓝玉’,蓝玉的天赋、悟性都好。是所有徒弟里是最好的,但因品德不如天明,焦三爷没有传蓝玉衣钵。因为《百鸟朝凤》是唢呐界最高的技艺,每代弟子只传授班主一个人,品德俱佳,而且要有天赋,就像焦三爷说的那样,要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才能够学好。天明就是,得不到唢呐哭过、闹过,为抢救唢呐不顾安危冲过火场。在天赋上,天明才开始比不上蓝玉,但经过努力,更具有优势。从在河边树林里听鸟叫声、学鸟叫声就可以看出来了,蓝玉只听来了杜鹃、黄鹂、鹧鸪、布谷鸟。天明不但听出这四种之外,还听出了水鹤、黄雀、鸳鸯、燕子,在焦三爷的点拨下两个人都听出了有金丝雀。学鸟叫也很快。再从品德方面看,帮师傅割麦子,就可以看出两个人干活态度。焦三爷传天明衣钵,没有错。蓝玉后来自己也说过,如果传给他,唢呐班早就散伙了。

影片不只一次地提过,百鸟朝凤是唢呐界的最高技艺,传授的人必须品德极好,有天赋。受用的人必须德高望重,品德极好才有资格享用。天明的父亲和土村村长游本盛对话中就说过。焦三爷亲自做过典范,金庄演出时,窦村长的儿子以其父当了四十年的村长,家里有钱,肯求《百鸟朝凤》,焦三爷因金村长人品不好断然拒绝为其演奏。天明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蓝玉却相反,只看见漂亮的小姑娘,在草垛边休息还怂恿天明抽烟,想着漂亮小姑娘,结果闯了祸。草垛着火时不顾唢呐就往外跑,而天明为了抢救蓝玉的唢呐耽误了自己的唢呐被火烧毁,为此他遭到师傅的批评和责打。等师傅明白事情的经过,才看清了两个人临危处事的方式、品德高低等等,形成鲜明的对比。焦三爷正是看中天明的品德,才把《百鸟朝凤》和班主的位置传给了天明。

焦三爷看得太明白了。

天明带着游家班演奏时遇到洋乐队的叫板,也不为钱而屈服,这正和焦三爷不因为钱屈服的性格一样。

古时候师傅带徒弟,最看重的就是品德,其次是天赋,如果品德不好,天赋再好也不传,所以很多技艺就失传了。

我国古代有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精湛的技艺,很可惜都失传了,像黄帝的‘指南车’、张衡的‘地动仪’、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华佗的‘青羊书’和‘麻沸散’等等。这些都是令人可惜的!虽然现在有人研究过并制作过,但有的终究不能达到古人那个时候的效果,还有的以现在科学技术水平也无法解说清楚。

前一段时间,我去安徽瑶湾农家旅游区参观时,看了明清时代留下来的水车、水磨、虽然是用木头加少量的铁器制作的,现在依旧能够运转,三百多前年流传下来的机械、木头没有腐朽散架掉。这精湛的工艺,令人实在叹服。放眼现在,用钢铁制作的机械产品,运转起来要经常加油,保养,用过几年后也会因为生锈、磨损等别的原因需要维修更换零部件。一辆车子十几年就报废了。

古技艺为什么传承不下去呢?是急功近利所为。这些年,为了城市发展,修路盖楼,拆除了好多的古房屋、古庙、古建筑。直到有关人士和许多学者提出要保护时,才发现为时已晚,多么令人费解!深思。

古技艺传承遇到了新问题,要不要继续传承下去?很值得专家学者们思考。就像唢呐,年轻人不爱听不爱看,只想看那洋乐队表演,因为洋乐队表演,奏乐乐器复杂、新奇,还有载舞美眉表演。古技艺匠生存不下去了,唢呐匠也遭到了嘲笑。游天明和师兄们为此争取过,但单凭一个小小的游家班怎能抵挡住时代的洪流呢,损失惨重。

大师兄走了,二师兄也不顾焦三爷愤怒而外出打工。为了不让游家班解散,焦三爷不顾自己癌症晚期病痛,领着生病的游天明父子继续接单。终于人们听到了唢呐界最高的曲艺《百鸟朝凤》,唢呐王焦三爷的千古绝唱。观看者多数是老人,不见年轻人,但也有一些小孩子。也许,这些小孩子里面有喜欢唢呐并能够传承唢呐这门技艺的。黄河岸边的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这是焦三爷的心愿,为此,卖了牛,想置办一套新‘家伙’,还想借县文化局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唢呐演奏记录下来传承。可天明来到古城西安后没能找回找到蓝玉、大师兄、二师兄。只在城墙上亲眼看到唢呐匠靠别人的施舍过日子,大感喟叹,但为了一个承诺回去继续做唢呐匠。一个人吹奏着《百鸟朝凤》送焦三爷时,焦三爷很欣慰,走得很安心,他的技艺传承了下去。

奇怪的是,别的人都是下葬前吹唢呐的,为什么焦三爷下葬后,天明才在他的坟前吹《百鸟朝凤》这个曲子呢?是不是梁天明去西安后焦三爷去世了,等天明回来时焦三爷已经安葬了?反复看了几遍,不是的。所以只能理解为是:一件古技艺,当失去的时候,人们才觉得可惜,就又想办法复原了,也只能是有其型,而没有其魂魄了。就像游天明一个人在焦三爷坟前吹奏的《百鸟朝凤》一样,缺少盛大的气势,没有宏大的场面一样。

在全国各有不少这样的此类例子。如西安古城墙拆除的断断续续,后来又再修建。南门外钟楼古建筑拆除,现在不也是另外修建起来了吗?还有些仿古典家具、古工艺品都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做旧处理等等。这些工艺品只是有其型,没收其魂。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办法制作复原的。也许唢呐技艺就是下一个,游天明百年以后,谁又是《百鸟朝凤》的传承人呢?这正是导演吴天明向人们所展示出来的呼吁,保护并传承古技艺、古文化刻不容缓。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