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忑侠|腊月初五忆“五豆”

 时光捡漏 2020-08-03

您生活的笔记本

晚上因为一件事查时间,猛然发现今天是农历腊月初五,是传统的节日――五豆节。这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今天的节时。不禁想起我的母亲:要是她还在,怎么会忘记这个节日?

是啊!母亲不曾忘记过时间,忘记过节日,忘记过每个人的生日。比如今天,要是母亲健在,她就会一早起来熬煮五豆粥。食材是前一天晚上就备好的,取五种豆类,有黄豆、绿豆、红豆、四季豆、豇豆(不是固定的,只要凑足五种豆),用碱面泡在水里,整整泡一晚上。第二天起一大早,把泡好的五种豆子下到锅里熬煮到水开锅煎,再换成微火和淘好洗净的小米或糯米混合一起,慢慢熬煮大约一个小时,舀出来查看,如果豆心爆开,和小米或糯米浑然化为一体,就熬成了。然后舀给我们每人一碗,满面含笑地看着我们吃,就是过“五豆节”了……

母亲熬煮的这种“五豆粥”吃到嘴里糯糯的,香香的,是绝对正宗的五豆粥。

其实早在古时候的中原地区,就把十二月初五这一天称作 “五豆节”。有谚语道:“腊月初五吃五豆,知足常乐来年福”,可见过这五豆节,家家户户是要喝五豆粥的。中原人所谓的五豆粥,就是用绿豆、黄豆、豇豆、蚕豆、豌豆,和玉米糁或红薯熬成的粥。讲究的人家,从腊月初三就开始精心选料,提前把挑好的五种豆子,放进大砂锅里用文火细熬。一直熬到腊月初五早晨,锅中的豆子已煮得稀烂,再把玉米糁子和红薯放进去,再熬上一个小时出锅。如此熬制出的五豆粥,色泽油亮,浓香四溢,粘稠味美,营养丰富。在寒气袭人的隆冬时节,喝上一碗这样的粥,就暖到心窝窝里了。

相传,这一习俗的来历,还要追溯到秦始皇修长城的历史。据说有一年的冬季特别寒冷,修长城的许多人都冻死饿死了,幸存下来的人也奄奄一息。就在腊月初五这天,这些绝望的人们,从各自的食粮口袋里,搜罗出各自仅剩的几颗杂粮,汇集起来煮成一大锅稀粥,人人分而食之,最终得以保命。后人因此约定成俗,作为节日并代代相传,就是要追宗怀远,牢记先人的苦难,缅怀祖先的恩泽。

当然,“五豆节”后来又演绎出种种新的寓意:“吃了五豆粥,来年五谷丰登;吃了五豆粥,就会五路发财……”

到了今天,还有谚语说:“吃了五豆,长一斧头;吃了腊八,长一杈把。”把五豆和腊八连接一起,既有对子孙后代健康成长的祝福和期盼,又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喟叹。

是啊,如果说腊八节是春节的序曲,那么五豆节就是腊八节的前奏!时光如白驹过隙,母亲去世转眼18年,这18年老去了多少日月,但不应老去的是思念,是节日的传承,是家的味道……


—作者简介—

张忑侠,商洛市商州区孝义人,凤翔县西街中学教师。系宝鸡市作协会员,凤翔县作协理事。诗歌、散文、评论散见于《中国乡村》《西北作家》“时光捡漏”等纸刊与公众平台。

精彩悦读

“时光捡漏”微信平台作者专版:张忑侠(2019/1/1)

『教苑心语』张忑侠|论鲁迅小说的艺术视角

时光捡漏读书会
在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