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志贤 | 漫议“赌气课”

 时光捡漏 2020-08-03

您生活的笔记本

漫议“赌气课”

退休前,笔者所在的一所高中的中老年教师逐渐减少,青年教师大量增加,课堂上发生“赌气课”现象也随之增多。这不能不引起笔者的关注和思考。

“赌气课”是怎么产生的呢?大体上有两种情形。学校管理者为了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往往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一些学生代表座谈会,广泛征求他们对代课老师的意见、要求或建议。会后,管理者又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意见、要求反馈给有关老师,以求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显然,管理者的这一做法的动机、目的是好的,但由于一些教师,特别是一些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师德修养差一些,而事与愿违了。一些有关老师在转达意见的第二天课堂上就采取“报复”的手段,你“投之以桃”,我就“报之以李”。在讲堂上借机发泄自己的不满,旁敲侧击,指桑骂槐,讥讽嘲弄提意见的学生,对其意见采取否定的态度。这样“赌气”上课,只能使师生关系朝恶性方向发展。这是一种情形。另一种情形,在课堂上,个别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不注意听讲,经老师示意警告后仍我行我素,更有甚者,或示以不友好的表情举动,或嘟哝些“小道理”。在这样情况下,引起老师的反感,容易上火发火。特别是那些性格暴烈、忍耐力差的老师就大发其火了。开始批评几句,是对的,也会得到大多数同学理解和支持的。但说着说着,就关不住闸门了,言语中不时夹枪带炮、嘲讽挖苦。言语一过“度”,批评的时间一长,就事与愿违了。多数学生认为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不应该说这些不三不四的话,认为不应该为此而耽误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时间。这时课堂上开始骚动起来,多数学生的面部出现焦躁、不耐烦甚至极为反感的表情。有些初上讲台的老师,缺乏管理经验,这时对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且不服管教的学生,往往采取操之过急、简单生硬的方法,强令违纪者离开课堂。如若违纪者“听话”,那还能迅速结束这一令人不愉快的局面;如若违纪者不“听话”,吃软不吃硬,不离开讲堂,这就出现两种情况:或者老师轻率地宣布“你不离开,我就不上课”,违纪者还不离开,那老师下不了台,就只有夹起教案、赌气而去了;或者老师上前去拉,这样你来我往,拉拉扯扯,免不了动起手脚,其后果也很糟,硬拉不出去,老师也就只好拂袖而去。

以上两种情况是常见的。引起“赌气课”的情况也许还有其它方面。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求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上课要注意听讲,对老师的严格管理要理解,对老师的严肃批评,虚心接受,即使是过头的批评,也不要耿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了。另一方面在教师,这是主要的一方面,也是本文就重点谈的。一、加强修养。教师不仅要加强业务修养,而且更重要的是加强思想修养。出现上述两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思想修养差而引起的。须知,学生对老师所代课程有意见,是正常的;能提出来,是对老师的信任和爱护。因为“教无止境”,即使是特级教师要保证学生没一点意见也是不容易做到的,更何况自己还是初出茅庐的“丑小鸭”呢?而问题是要不怕其“丑”,正视学生的意见, 而不是回避或否定学生的意见。只有正视它,采取“闻过则喜”的欢迎态度,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缩小从“丑小鸭”变为“白天鹅”的距离。假设学生所提的意见不符合实际情况,那也无须大光其火。一则中国有句古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二则他们还是受教育者,还是“小孩子”。即使教育者的年龄与受教育者大不了多少,但从教育者所处的崇高地位及肩负的历史重任这一角度来说,是不允许与“小孩子”一般见识,应该有博大如海的胸怀。列宁说得好:“青年人犯错误,连上帝都会原谅的”,更何况我们是“仅次上帝的人”。平心而论,一般情况下,学生所提的意见不可能完全不符合事实,而是或多或少有正确的成分。这就更不值得大发脾气了。关于讽刺挖苦学生,这也是修养差的一种表现。对学生讽刺挖苦,是不尊重他人格的表现,是会刺伤他们幼小的心灵的。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讽刺挖苦是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的,是教育学生之大忌。经常讽刺学生的老师是不成熟的,顶多只能算一枚又苦又涩的青果子。讽刺挖苦学生,对教师的威信只能降低,而不是提高。这正如湖岸之塔,其形高耸挺立,但投射到湖中的影子却是形象倒立的。也许你的动机是良好的“恨铁不成钢”,但却会给学生留下一个极坏的印象。二、学习管理经验,讲究一下管理艺术。个别学生违犯了课堂纪律,是不对的,是应该受到批评的,但要注意一下其方式方法,提高一下管理水平,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作法,以免师生之间关系搞僵,出现相互“顶牛”现象。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批评几句,是完全应该的,但要稍安勿躁,要控制住感情,要掌握好分寸和火候;再者也不可喋喋不休,影响教学时间,要适可而止,要及时“言归正传”。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豆腐”。热问题,但要冷处理。下了课,或过一半天,再找违纪的学生到办公室谈,或把情况转告给班主任或有关人员,让他们去开导教育,我认为也为时不晚,不一定要在课堂上“水落石出”。同时,老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要说不留余地的话,不要对学生下“最后通牒”令,不要不负责任地草率地说:“我不给你们上课了”之类的话,更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唇枪舌剑”或“短兵相”。

我想,从以上诸方面下下功夫,“赌气课”的不良现象就会大减少,乃至于消灭。


—作者简介—

周志贤,教育战线的一位老园丁,坚持教学第一线,1972年起依次在宝鸡市38号信箱(即宝成仪表厂)子弟中学和凤翔县三所高中(即凤翔中学、彪角中学、西街中学)任教。爱好文学、爱好读书、爱好写作,毕生写书14册。梦想是成为一位学者型、作家型的优秀教师,但穷其终生大部分时间也未能完全达到,不免令人有点遗憾。

精彩悦读

周志贤 | 紫荆花开忆彭总

周志贤漫话荠菜及浆水面

周志贤 | 菊残犹有傲霜枝-----记恩师霍松林教授

周志贤 | 青年苏轼与太守陈希亮的故事

宁亚兰 | 我与《背影》的不解之缘

冯媛 | 旧貌换了新颜

靳秀萍 | 时间都到哪儿去了

时光捡漏读书会
在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