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虽不是标准, 但也是规律。记住这些书法结体方法, 为自己所用

 事奴 2020-08-04

每一件书法作品(具有书法性质:即汉字书写)的创作都要经过三个阶段,点画、结体和章法。结体是按一定的结构方法组合成字,结体具有双重身份,与点画相比较,结体是一种组合,是一个整体。相对章法而言,它又是一种元素,一个局部。因此,结体的方法也有双重性。作为个体时,要在统一求平衡,组成一个完整整体。当它作为局部时,可以不平衡和不完整,取势结字。这里我们将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去研究,称其为结体方法。

从整体的角度来研究结体,就是将汉字当做独立的视觉单位,不考虑它与上下左右字的关系,不考虑它在通篇章法中的地位,就字论字。以正体字篆书、隶书为例分析,因为整体的章法一般是纵向有行、横向有列,整整齐齐,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不很密切,每个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视觉单位。

点击加载图片

虽不是标准,但也是规律。记住这些书法结体方法,为自己所用

石鼓文拓本

篆书

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大篆以《石鼓文》为代表,小篆以《泰山刻石》为代表。

《石鼓文》的结体有两个特点:一是书写规范,没有异体现象。“车、马、君、既、孔、来、道”等字,多次出现,结体完全相同,尤其是二十几个“其”字只用一种写法,甚至不同文字中所含有的相同偏旁,也始终保持一种写法。二是结体方整,强调秩序。尽量把线条安置在方整的外轮廓上,拓展结体的内部空间,形成宽博恢弘的造型特征。

点击加载图片

虽不是标准,但也是规律。记住这些书法结体方法,为自己所用

《泰山刻石》拓本

《泰山刻石》秦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的政策下的标准字小篆,统一后的小篆表现是线条自始至终粗细一致,简洁匀净,不因为字形的笔画少而使线条变粗,也不因为笔画多而使线条变细。这种严格等粗的线条为小篆结体带来两个特征:一是汉字笔画横比竖多,一样粗细的笔画,为了避免横画在排叠时过分拥挤,只能增加高度,因此,小篆的结体偏长。二是由于线条粗细相等,在纵横排列时,如果稍有倾侧,它所切割出来的空间就会不匀称,造成结体的不平稳,因此产生横平竖直、左右对称的结体原则。如“贵”字中所有横画分割出来的七段空间,距离完全一样。“明”字所有竖画分割出来的六段空间,距离也完全一样。“帝”字上半部分横画所分割出来的空间是相等的,下半部分竖画所分割出来的空间也是相等的。“临”字的结构比较复杂,但也处处遵循着均衡与对称的原则,左上部分“臣”的横向分割和纵向分割都是均等的,左下部分两个“口”的纵向分割是均等的,最下面的“口”被放在中间,处于对称轴的位置,也是均等的。如果再进一步将左边与右边两部分结合起来考察,左边两个“口”与右边“人”的竖画所分割出来的空间也完全是相等的。

点击加载图片

虽不是标准,但也是规律。记住这些书法结体方法,为自己所用

《峄山碑》

从艺术绝度看,小篆这样一种极端理性化字体结字对称、等距,为什么不显刻板?以《峄山碑》字的结体为例分析发现:

第一,在分割横向空间时,从上往下,一段一段都严格遵照等距离的原则,但是在割到最后一段时,一般都留出较宽的空间,上紧下松,张力向上,有一种爽然挺举的动感。这种处理方式也进一步强化了小篆结体的偏长。

第二,小篆在横竖相交的转折处,化方为圆,让等粗的线条流动起来,产生“婉而通”的效果,同时让被切割出来的空间有方有圆,产生造型的对比关系小篆利用这两种处理方法,打破横平竖直和绝对平均的呆板,使整个风格通过婉转流畅的线条和端庄挺拔的结体表现出静中有动的艺术特色。张怀瓘《书断》评《泰山刻石》说:“画若铁石,字若飞动。”“铁为肢体,虬为骖骓。”揭示了小篆动静结合、寓动于静的结体特征。

分书(隶书)

点画生成结体,点画特征决定结体特色。隶书虽然有了各种形态不一的点画,但它们都是左右对称的。左边的撇,上细下粗,右边的捺也是上细下粗,左右搭配,轻重相等。一波三折的长横,左边起笔蚕头,右边收笔雁尾,雁尾小的,蚕头也小,雁尾夸张的,蚕头也很强调,无论怎么变化,都维持着左右两边的对称。这种对称决定了结体的横平竖直。因此,横平竖直是隶书结体的一大特征。

点击加载图片

虽不是标准,但也是规律。记住这些书法结体方法,为自己所用

《曹全碑》

隶书的点画强调横势,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一般的隶书都是竖画短,横画长;第二,撇与捺左右顿挑,形同飞翼;第三,个别长横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特别舒展由这些强调横势的点画所构筑的结体,特征是宽博恢弘。

横平竖直的对称,加上左右顿挑的飞翼,分书结体在晋代得到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似崇台重宇,层云冠山。”(卫恒《四体书势》)汉隶是汉代主要字体,形式多样,结体各有特色。若加以归并,基本可以分成四种类型,而且,这四种类型又可以分成风格相对的两个组,如《史晨碑》和《曹全碑》等为一类,华丽型;另一组如《张迁碑》和《鲜于璜碑》等为一类,拙朴型。汉字结体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动与静的对比与协调,篆书以横平竖直、左右对称的结体为静,以化方为圆、缭绕曲折的线条为动。

点击加载图片

虽不是标准,但也是规律。记住这些书法结体方法,为自己所用

《鲜于璜碑》

隶书的结体也是横平竖直,左右对称,而且变篆书的硕长为方扁,圆转为方折,显得更加平稳和沉静。方法是线条特别强调左右顿挑,一波三折,以此将平静的结体搅得波澜起伏,龙腾凤翥。《史晨碑》和《曹全碑》等作品都是这样,这是分书结体的主要形式。而《张迁碑》和《鲜于璜碑》等一类作品与此相反,用笔方起方收,线条粗短,极少舒逸,特点是“平硬厚重”。夸张的蚕头雁尾和一波三折没有了,动态从何而来?它们就从结体上寻找出路,一般隶书作品为了追求平衡,结体是上紧下松,上小下大。它们反其道而行之上疏下密,上大下小,通过头重脚轻的不稳定感造成动势。同时,在空间布白上左右参差,通过一定的欹侧产生动势。汉字从篆书发展为分书,经过两个阶段,先是将根缭绕的线条分割成横和竖的短线,然后在短线的两端进行蚕头雁尾和波磔挑法的美饰,产生各种点画。

以上的篆书、隶书字结体方法,虽不是标准,但也是规律,记住这些为自己所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