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简牍书法有多重要

 鸿墨轩3dec 2020-08-04
弘文阁 2017-11-28 08:00:47

简牍书法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之初探-----------作者岳俊喜

简牍书是华夏民族先民们在没有纸的年代,发明的在竹简木牍上书写文字以做记载的载体。简、牍、觚的发明使文字第一次从社会最上层向大众阶层普及,使文字及文字记载的“文明”从统治阶级的、小众的转变为被统治阶级的、大众的。并且经过简牍书法的发展使“文明”的传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推广。正因为它是大众的所以它的发展也是最广泛的、它不同于帛书(帛在文字记载的使用上基本可以定义为上层社会的书写材料)。因为广大的基层群众都在运用,所以书写规范、速度、内容都有所不同,所以延伸出来的书写规矩、格式也有所不同,继而形成了不同的书体雏形。出现了楷书、隶书、草书(行书)的最初书写笔画特征和运笔特征,同时丰富了篆书书写的笔法和书写规则。所以说它是真草隶篆诸书体的母体。它出现按时间来说基本与甲骨文、金文同时出现,从春秋到东汉末年是简牍最盛行的时期。东汉后又与新生的书写材料------纸并行数百年,在我国文字书写历史上主宰17个世纪之多。

第一、简牍书是今文字书体的母体

秦朝宰相李斯为贯彻始皇帝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规范化国策结合七国文字中的特点和书写规则而统一规范了篆书(小篆)的书写法度。第一次完成了文字的统一书写规律和书写法度。然而篆书也就是我们现在称之为的“小篆”,书写难度大,笔划繁缛。使之在推广上有了比较大的难度(尤其是基层教学方面)。简牍书法的书写,经历了千年的历史,几十代人的实践以及其它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书体,它冲破旧文字的藩篱,一改篆书以线条化为特征的书写规则。截长为短,变曲为直,书写便捷,朝着今文字大道迅跑。这不光是今文字之源头,而且也成为今文字书法诸体之鼻祖。当时的刀笔吏基本上是由当时的政府官员雇用的临时工或者说不在编的工作人员。所以在书写过程当中难免出现书写草率、简化等现象,这就给篆书向隶书提供了最初的条件。上层的书写是严谨的,基层的书写是草率的。正因为是基层的,也是大众的,所以在普及方面也是基层的、大众的、广泛的。基层刀笔吏面对大量的反复抄写(当时没有印刷技术,基本靠誊写)形成了互为相同的草化、简化的规矩和规律。所以简牍书之笔画在1700多年的书写实践中形成一套书写之法则,完成了中国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转变。

二、简牍书在书法演进中之裂变

简牍书法经过千年的书写和运用孕育了楷、行、草、隶书雏形。根据书写特性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条来证明:

简书向隶书的转变

历史至东汉时期,以王莽时期为代表的大量隶书碑文的出现标志着简书向隶书的转变趋向成熟。20世纪以来出现了大量的从东汉到三国时期,以现代隶书为代表的碑文,其中有被誉为隶书三大碑帖的“乙瑛碑”、“曹全碑”、“礼器碑”以及其它隶书名碑。如“张迁碑”、“华山庙碑”、“好大王碑”、“石门颂”等等。都标志着简牍书向隶书成熟的过渡期。

简书向楷书的转变

在以走马楼吴简及郴州为母本发展延伸出来以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钟繇为代表的楷书书法家的出现,标志着简书书法向楷书的过度。第一次形成了楷书书写规则和书写法度。这是楷书从简书第二次分解并形成的书体。以至于在魏晋时期使楷书书写法度更加完善,并且出现了以卫烁夫人、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楷书。

简书向行草书书的转变

在楷书书写法度出现的同时,随着后汉时期纸的发明。形成了具有文人情怀的书法家,他们开始具体的继承和发扬书写艺术。开始了研究汉字书写的美感。第一次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团体,有名、有号、有字可追寻的书法家团体。比如说卫烁、王羲之等等。他们开始了在楷书基础上,结合草简的基本特征延续和继承了行书和草书。草简书以目前可考究的代表做有“死驹劾状”、“神乌赋”等。从这些古典当中可以窥见出现代草书和章草的雏形。所以说行草出自简牍书法。

篆书和简牍书的关系

在形成了统一的书写规律和书写法度以后,基本上都是以简牍书的形式出现的,当然由于出土顺序的前后目前没有经典的作品面世。但是楚简的出现足以证明,篆书也是简牍书诸体的一个。所以说简牍书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真草隶篆”诸书体的母体。

没有简牍书也就没有我们的书法史,没有“真草隶篆”的出现。简牍书法在1700多年的书写过程中形成了以隶书、行草书、楷书为基本特点的书写法则,使之成为今文字书法之母体。纵观和细致研读我们迄今发现的武威简、敦煌简、居延简、甘谷简四大名简里面或多或少都充斥着诸书体基本的书写法则。或隶书、或楷书、或行草。简牍书在书写实践中所产生的“起收笔法、提按笔法、粗细笔法等均成为后世书法书写所遵循的最基本法则。除此之外,简牍书的书写受当时书写材料的限制所形成的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书写顺序一直影响中国书法几千年;简牍书写法则受到简牍本身宽度的限制,所以字形形成了或扁或长的基本形态特征,继而形成了汉字的基本形态“方块字”。简牍书写习惯一直影响着汉字的书写。纵观我国竹木简牍墨迹,在书法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然而大量的中国书法史籍记载却基本是一片空白,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简牍书法的载体—简牍出土比较晚。所以在魏晋之后历史上基本没有人去研究简牍书法。20世纪初在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第一次发现汉简以来人们才逐渐的关注简牍书。简书向现代书体的几次关键性转变:

第三、简牍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华丽的一页

汉字由古文字向现代文字的转变不是断崖式的,而是有漫长的过渡的,秦朝统一了文字让士大夫阶层和文人使用篆书以后,在国家层面的公文是可行的,但是实施过程也是复杂的。除了国家层面以外,还有基层的,随着时间、环境等诸因素的变迁,书写变得草率、简单。基层书写逐渐变得通用。由于秦汉以来战争和社会生产二者看似矛盾的共同体一直伴随着人民的生活。人们需要为战争提供所需物资,所以军队的管理,后勤的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人们在记录和统计方面需要大量的记载。另外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文景之治和汉武大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造就了新的社会分工,也就形成了社会地位的基本排序,士农工商。社会高度发达,寻常百姓也有时间和空间来培养后代使其成为士大夫阶层。所以无论是社会生活和战争都离不开文字,或者说文化来支撑。社会基础教育、政治、军事、宗教、艺术和基层政府等单位的文书需要大量的誊写公文和记载档案和帐目。这样就需要更加简单的快捷的书写方式。所以在篆书的基础上出现了简化,或草变或隶变。这样就形成了大致统一的今文字。整个过程漫长而反复。书写规则向着楷书隶书转变,很漫长。但是我们的书法历史没有记载和完善这一时期,至少说没有完善的记载,书法史上基本上一笔带过。在20世纪以前没有发现简牍书导致我们的书法史的记载基本没有简牍书,也没有相关的文献。在简牍书出土之前人们只是口口相传的知道秦汉时期人们大概是通过简牍来记载的。千百年时代的变迁和战争因素使史学家们在历史记载层面上形成了或大或小的断层。

几千年来我们的书法史,一直都是以真草隶篆为主导的。然而占有1700多年之久的简牍书法没有被纳入书法史。以前大多书法家和史学家、考古学家都没有重视,而是直接把简牍书根据时间的先后统一列为隶书范畴和篆书范畴。没有把简牍书单独列出来。然而简牍书恰恰是完成了以篆书为代表的古文字向隶书为代表的今文字的过渡、文字的过渡和改革不是几年或者几十年能够完成的。就像现代我们的简化文字改革也是经过了几年和几轮修改才完成的。也仅仅是完成了现代文字的繁体象简体改革,而且还是粗略改革。然而篆书向隶书前后经历了先秦和后汉几个朝代,是一场完全书写格式的转变,结构的转变过程。但是这段历史,至少是书法史在史学上没有清晰的记载和分析解读。所以我们要重新审视简牍书法的历史、重新审视简牍书法在华夏文明史和文化史、书法史上的作用。之前由于历史史料空白或者说比较少,导致简牍书没有被纳入书法史。但是随着先秦到汉代时期简牍史料出土的增多,我们应该通过努力逐渐的弥补这一不完善的历史。从而弥补简牍书法在历史上的作用,这段历史是书法史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无论从哪方面我们都应该完善和丰富。

既然是弥补历史空白那就必须有相关的史料,相关的人去做,目前以清华大学为主导的学术机构对该课题有足够的认识,并且成立和主办了相关的学术研究机构和教学体系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众望所归的。并且会载入文化史和书法史史册的。

学习简牍书法有多重要

连云港尹湾《神乌傅》

学习简牍书法有多重要

武威汉简《仪礼》简《士相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