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汉刘邦】楚霸王隆重上场|连载

 十米阳台黄手帕 2020-08-04

铁味生香   岁月悠长

一个乡村无赖成长为伟大帝王的传奇

《刘邦是怎样炼成的》

关于故事情节:

一座伟大的帝国大厦轰然坍塌,一群不甘心被命运支配的豪杰奋起于水泽山林,一出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杀,一幕幕尔虞我诈的暗战较量。

这里有指鹿为马、异军突起、破釜沉舟、暗度陈仓、背水一战等一个个融入中华人思维里的成语典故。

这里有千古一帝,有忠臣良将,有政客、阴谋家、投机者、术士,甚至,还有为丈夫死节的美女,有偷情弄权的悍妇。

讲述刘邦,一个乡村无赖成长为伟大帝王的传奇。

吟唱一曲回肠荡气的大风歌。

曹氏巨著《红楼梦》以“当日地陷东南”开局,为“石兄”作述,由此引出这一段公子红妆的情愁爱恋,一曲家亡人散的末世哀歌。

借用其开张之语。我以为,这“地陷东南”四字非常适用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的大秦帝国。

7月,陈胜、吴广于大泽乡(安徽省宿州市东南)揭竿而起;

9月,刘季跟进,于沛县(江苏省徐州市辖)聚众造反;

同月,项梁趁势发动,和他的侄儿项羽谋杀会嵇郡守,于吴县(江苏省苏州市)聚众造反。

从医学的角度诊断,秦帝国现在如同一个血液循环出现严重问题的病人,他对神经末稍——东南区域的控制显然力不从心。

在诸多的造反武装派别中,项氏叔侄折腾得尤为卖力,他们发挥叔死侄继的精神,造反到底;他们敢于并成功地吃掉了帝国战斗力最强的章邯兵团,间接导致了帝国大厦的坍塌。项梁身后,他侄子项羽甚至担任了一段时间的武林盟主——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让我们了解一下这对传奇叔侄吧!

项梁和陈胜、刘季很大的区别在于,他是根红苗正的纯种贵族,他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出身于职业军人世家,受过良好的军事专业培训。

对于项梁这个人,史书着墨不多,我给他六字断语:不安分,有能力!

项燕败死,楚国消亡,项梁从此和贵族公子的生活方式告别,浪迹江湖。

国破家亡,由贵族变为平民的项梁原当夹着尾巴做人,他却高调做事,不断惹是生非。

当初,项梁因闹事被司法机关批捕,后来因上下打点,疏通了关节,才免蹲牢狱(政府中为项梁做工作的干部名叫司马欣,数年后,项梁的侄儿项羽将报答这个人)。

然而,项梁不但不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越玩越大,最终搞出了人命。虽然朝廷有人,命案终归无法通融,项梁只得隐姓埋名,远避吴中(今江苏苏州)。

据说,二十世纪的全球首富、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发出“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时间”的感叹。诚哉斯言!

项梁是一个真正的贵族,而且自幼熟读兵书,他的才能使他很难混迹于市井之中,泯然众人。何况,项梁本不愿“和光同尘”。

从不低调的杀人在逃犯项梁积极参与地方公众活动。吴中地方,无论是兴办大工或豪家举办红白喜事,只要请到项梁主持无不进行得井井有条。他过人的组织能力和判断能力,让没见过啥大场面的吴中士绅大为折服(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于是,项梁能名远播。

其实,项梁是一个心事很重的人,他既有远虑又有近忧。

他的远大理想是,他要光复楚国,他要向现今的政府讨还血债。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太不现实,他只有等待机会。

而现下,时时令他感到恼火的是,他相依为命的亲人、侄儿项羽排斥学习,即使学习也不求甚解,他感到项氏后继乏人。

项梁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在他的生命历程中似乎没有女人的痕迹,与这老光棍相依为命的只有他的侄儿,这孩子原名叫项籍,字羽。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改成项羽。项羽称呼项梁为四叔(季父)。

我一直认为项羽后来表现出的暴虐好杀和他年少时的单亲、无异性的生活经历有关。大小两个糙爷们儿的流窜、隐居生活里不可能有多余的温柔和细腻。

幼年的生活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是多么重要啊!

项羽成人后身高八尺(精确折算为一百八十四公分,较刘季要高出四公分,少刘季二十三岁),身材魁梧而且肌肉发达。

还有不同于你我凡人的是,项羽小子每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司马迁先生及后世学者尊称之为“重瞳”!

据现代医学解释,这种情况属于瞳孔发生了粘连畸变,极为罕见。

中国传统相法解释要奇妙得多。

据有段位的相士们说,重瞳乃是大吉大贵之相。经本人查证,有史可证的重瞳症患者均成了不同行业的领军人物,列举如下:姚重华先生,圣王做得好,他就是连不学无术的韦小宝都知道的尧舜禹汤四大圣王中的舜。

李煜先生(此君只有一只眼睛重瞳,因取字“重光”),词填得好。虽然搞亡了自己的国家,却令宋词境界大开,连经常斜眼看人的王国维老师都对其词推崇备至。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一句“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读来让人愁肠凝结,欲哭无泪。

在此提示诸君,如果在人生旅途中遇到重瞳者,一定要尊之并重之。

回到项羽。

再穷不能穷教育。项梁很懂这道理。

他重视对侄儿的培养,然而在接受教育方面,项羽让项梁大伤脑筋。

这孩子厌学。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史记·项羽本记》)项梁对这油盐不进的孩子大声呵斥,小子项羽居然振振有辞:学书不过会写名字就行了,学剑只能用于打架单挑,俺要学“万人敌”。

这倒也不难,项梁于是传授项羽兵法。这一下算是对了项羽小子的路子,“项籍大喜”。然而,最终项羽对兵法的兴趣也没能持续,“略知其义,又不肯学!”

不爱学习的项羽并不是一无是处,他是个体育专长生,特长是举重,力能扛鼎。

鼎,是一种神秘的礼器,自周以来便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既是重器,分量绝对不轻,参照一下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的重量:八百七十五公斤。即使项羽扛的是个小号的鼎,重量打个对折,也有近四百公斤。这对今天任何一个世界级举重运动员来说都是个可怕的重量,无论是抓举还是挺举。

我们只能感叹项羽生不逢时,他没能出生在21世纪,这是世界举重界的不幸,却是举重运动员的大幸!

顺便提一下,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喜欢和鼎较劲儿的肌肉男,他就是秦始皇嬴政的高祖父秦武王嬴荡(听这名字取的),但是他最终没玩过鼎,在一次失败的抓举后被鼎砸碎了小腿,不治而死。

现在,项梁对这个不会读书只会举重的孩子项羽很失望,直到发生了一件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正在做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巡游,路过吴中(现江苏省苏州市),项梁带着项羽正在夹道围观的人群中瞧热闹。

看着始皇帝显赫的威仪和前呼后拥的仪仗队伍,傻小子项羽突然冒出了一句让项梁大吃一惊的话:我可以做皇帝!(彼可取而代之。)

吓得花容失色的项梁赶忙捂住了项羽的嘴巴:别乱说这种要灭族的话!

这句话让项梁对项羽重新认识,这小子真是胆魄过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