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枪炮病菌与钢铁》共读第十四天 | 有色有味

 悦读读书 2020-08-04

读书会正在开展#和我共读一本书#活动,本月共读《枪炮病菌与钢铁》和《瓦尔登湖》。我们逐日将两个群内打卡集锦刊发出来,作为记录,也方便其他书友欣赏。

第 十四 天

导读:

我们今天读第五部分第15章。

在对粮食生产,动物驯化,病菌产生,技术进步,以及社会组织形成进行剖析后,我们对人类进步受到的种种影响已经有所了解。

从这一章开始,我们来看看以上这些内容是如何影响一个地区发展的。

第一站就是新几内亚和澳洲,看看提出开篇问题的耶利和他的族人们。

新几内亚因为粮食作物和疾病原因,当然还有殖民者自己的社会进步,并没有被赶尽杀绝,当地还是部落民为主。

而澳洲却因为更适合欧洲人生活,各项外来因素组成了新的澳洲居民,原住民基本被干掉了。

塔斯马尼亚岛和其他几个小岛的现实证据证明了,与世隔绝的生活是场悲剧。

今天的初级问题是:新几内亚的农业文明为何没有影响到澳洲,让原住民摆脱渔猎社会阶段。

进阶问题是:如果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是真实的,他们可能延续到现在吗?最可能的情况是怎样的。

打 卡 集 锦

七月:

本章回答书中开篇耶利的问题:为什么是白人把货物运到了新几内亚而黑人却没有制造出什么东西?

一、新几内亚与欧亚大陆发展差异的原因

1.粮食生产

地理:海拔跨度大,9000英尺以上无粮食生产、4000英尺以下以及低地干旱和沼泽地没有密集型农业生产,可利用土地有限,仅有几处宽阔谷地

2.动植物驯化:植物品种单一,可提供蛋白质低,无可驯化动物,不能提供生产高效动力。

3.流行性病菌:可驯化物种为0,没有培育可流行性传染病菌,所以无法对欧洲大陆人群造成伤害。

4.文字技术进步:大型集约型生产缺乏,导致粮食储备人口密度压力少,潜在发明人和动力少

因地理地形阻隔、使得该地与外界几乎完全隔绝,不能及时接收到外界新生事物(包括文字传播),并导致技术退步。

5.社会组织形成。综上无法支持人口稠密度增加,进而不能快速演化出更高级别集权政治组织机构,人群聚居点分散且时有战争,社会形态的发展演变缓慢。

结论:以上各种与欧洲发展相较之劣势导致,最终是欧州人侵占征服新几内亚族群.

二、为何现代之前的澳洲始终未摆脱狩猎采集社会形态,发展缓慢。

(答案包含初级问题:新几内亚的农业文明为何没有影响到澳洲,让原住民摆脱渔猎社会阶段。)

1.地理环境及气候影响

澳洲大陆 ,最干旱气候变化最大且无规律,动植物可驯化品种匮乏,不适合粮食生产;较先进技术也因此没有从印度尼西亚传入澳大利亚;可驯化动物为0,导致没有培育出可抗击外来侵略民族的天然武器;托雷斯海峡造成了技术文化传播的天然障碍,沿海峡为新几内亚低地族群,并未有集约型粮食生产,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从技术层面对澳并无借鉴意义;粮食生产的匮乏最终导致文化及社会高级组织形态的形成。

2.封闭孤立的环境的影响

不利于技术文化等传播,原有技术反而有退化。

综上,地理条件的终极影响全面渗透到人类文明发展整个过程。造成与欧亚大陆发展的巨大差异,最终而被先进势力人群侵占和更替.

三.进阶问题:如果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是真实的,他们可能延续到现在吗?最可能的情况是怎样的。

1.不可能延续到现代,无数实例已证实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利于文化技术的进步与传播,并会导致倒退现象产生.尤其在当今越来越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更是如此

2.如果在地理环境绝佳,物产丰富,且一直能够保障自给自足的先决条件下,最可能情况应该是:

内部:因人的私欲贪欲会使矛盾不断出现,激化而无法调和,催生解决争端的大人物-特权人物的产生,进而出现物资征收再分配,导致等级阶层分化,人人平等理想形态的最终消亡

外部:因其完全封闭隔绝,文化技术交流引进的缺失,导致自身竞争动力不足,创新能力的匮乏,整体实力会退步,最终会被外来先进势力所侵占,冲击与融合。

高耿明:

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一海之隔,新几内亚的土著语言之多令人惊讶,不过由于偏安一隅,与亚洲的交流甚少,中国的技术与文化半径圈鞭长莫及,更何况深受厄尔尼诺现象折磨的澳洲大陆。

新几内亚情况太复杂,热带的疟疾等如天然的防火墙,阻止了欧洲殖民者的进入,这是对于土著来说是好事,避免了澳洲及美洲土著的悲剧。澳洲土著就悲剧了,既离文明半径过远,本身的环境又很适合欧洲的农业,就像手捧黄金,却无力守护。

因此,开放和交流是携手进步一个文明继续的基础,落后就在生存竞争中不占优势,甚至倒在有意或无意的病毒传播中。存在即合理,可以设想,桃花源的农民,如果农业出现富裕,则人口增加,当人口增加后,就存在更多与外部世界接触的概率,要么再次融入,要么被细菌病毒所毁灭。或者一直保持极低的生产率,不过陶渊明的描述来看,这个社会,多鹤发童颜者,应该日子还是很滋润的。

姜素素:

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相距不远,但在气候,农业,技术,人口,等等诸多不同,差异巨大。读来读去,再联想到之前章节的内容,越发觉得存在即合理,所有事情的发生和发展,所有的现状,都有它的原因。这将促使我更能有意识地心平气和地面对社会的和人的差异,接受事情本来的面目。这是一项长期的修炼。

这章还提到因为海水淹没了海峡,又没有水运工具,4000人因此与地球上所有的人类失去了联系,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想想真可怕。个人的,族群的命运不可测啊。谁的幸福和不幸,顺利与坎坷,都不是平白无故的。

聿叁:

新几内亚的农业文明并没有使澳洲原住民摆脱渔猎社会阶段。

为此,我们又要重申两地的地理环境及气候差异以揭示其原因,比如新几内亚最集约的粮食生产和人口稠密区出现在海拔4000-9000英尺的高原河谷地区且年降雨量超过200英寸;而澳大利亚94%的地区在海拔2000英尺以下,年降雨量不到20英寸。

事实上,截止到第十四章作者以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的揭示,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我们终于回归最初耶利提及的问题“为什么是白人把货物运到了新几内亚而黑人却没有制造出什么东西”这一切从非洲开始,与种族无关。

如果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是真实的,也许不止一个桃花源也或者不在同一个年代,因为大部分人心里都有一片桃花源,会不会走进去,能生存多久又何妨呢,人类本也没有找到永恒的规律。

至于最终会成为什么样子,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美之为美斯恶已,美好与疼痛并肩而行。

共享花开花落:

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土著在遗传上,体质上和语言上产生了分化,这种反映了在十分不同的环境里长期的隔绝状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地理环境条件对于人类文化和技术传播影响甚大。绝对的与世隔绝无法长存,与世隔绝,没有外来的扰乱,维持长期生活稳定不变固然好,但也引发了人类的惰性,可能没有自己的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没有外来的沟通交流,技术和文化传播,没有新鲜血液的进入和传播,哪有人类文明的进步,鲶鱼效应也是有道理的!

小妖:

耶利与作者对话,交流探讨着新几内亚与欧亚地区发展差距的历史成因。耶利是新几内亚(现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家)当地人,政治家,他的疑惑也正是我们一直想要解开的谜。

前面几章提到的地理、气候、可驯化的动植物种类引起的巨大差异,在这里有了非常具体的体现。 茎块类作物、驯化动物(猪、鸡)产量低,提供的蛋白质少;无法从驯化动物获取动力来源;物种单一,由此携带的细菌而产生的疾病少;可利用土地有限,仅有几处宽阔谷地;海拔跨度大,9000英尺以上无粮食生产、4000英尺以下以及低地没有密集型农业生产;综上,导致无法支持人口的快速大量增加,无法有较多剩余粮食,进而,不能快速分化出专项专职人员,人群聚居点分散且时有战争,社会形态的发展演变缓慢;技术发明、文字、政治制度无法形成;在无法通过本土独立发展的情况下,因地理地形阻隔、交通能力不给力,使得该地与外界几乎完全隔绝,不能及时接收到外界新生事物。 话说回来,外来的动植物,在没有新技术的支持下,来了新几内亚也不易存活不易驯化。 

关于较先进技术没有从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传入澳大利亚,可以借鉴类似思路去推理:托雷斯海峡造成了文化传播的天然障碍;两地生态环境差异巨大导致新几内亚的农业方式无法复制;靠海产、打猎、采集的刀耕火种以及干旱的气候也不适于农业发展;新技术产生后得以流传要基于有用武之地(贝壳鱼钩、独木舟、鼓、烟斗等),那些弓箭,或许因为配件难以取得、不会维修渐渐失去实用价值,被摒弃,史学家认为是退化。地理条件的终极影响全面渗透到人类文明发展整个过程。

图文编辑: 毛毛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